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特稿

大運河杭州段的創意性保護與創意文化建設

吳晶 周膺

提要:大運河杭州段與杭州和浙江形成關系重大,必須通過創意性保護彰顯其特殊價值,并通過創意文化建設實現傳統文化的現代轉換。其文化形象可以用“絲路津要、江南門戶、城市軸心、人民家園”來概括。大運河杭州段的特色保護區域可分為古都皇城區、現代港埠區、歷史名鎮區,應將這些區域作為重點文化展示區來建設,打響“大關拱埠”(拱墅)、“千年古鎮”(塘棲)、“善城杭州”等品牌,發展國際旅游業,同時也要建設大運河杭州段文化創意產業帶,借助它打響“創意杭州”品牌。為此,必須進行系統的文化建設和文化交流,如啟動中國大運河古鎮申報《世界遺產名錄》工作、編撰中國大運河(杭州)全書、組織各種形式的文學藝術作品對外交流、改建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建設中國大運河數字博物館、設立中國大運河文化保護研究基金、突出“一帶一路”交會點的區位設立“大運河論壇”。

關鍵詞:大運河杭州段 創意性保護 創意文化建設

作者吳晶,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郵政編碼 310025);周膺,杭州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郵政編碼 310026)。

大運河文化帶指以廣義的中國大運河即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以及浙東運河為構架的文化網絡,它北接長城文化帶,西挽陸上絲綢之路,東連海上絲綢之路。大運河浙江段流經杭州、寧波、湖州、嘉興、紹興5市25個縣(市、區)。杭州位于京杭大運河的南端和浙東運河的西端,大運河杭州段是中國大運河的重要節點和特別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意義的部分。在《世界遺產名錄》中,杭州登錄的有“江南運河嘉興—杭州段”“浙東運河杭州蕭山—紹興段”兩個區域和11處點段,包括富義倉、鳳山水城門遺址、橋西歷史街區、西興過塘行碼頭、拱宸橋、廣濟橋6個遺產點,杭州塘段、江南運河杭州段、上塘河段、杭州中河—龍山河、浙東運河主線5段河道。其中遺產點數量僅次于揚州的9處和濟寧的8處,居第三位。大運河杭州段與杭州和浙江形成關系重大,必須通過創意性保護彰顯其特殊價值,通過創意文化建設實現傳統文化的現代轉換。

一 大運河杭州段文化價值的創意性提煉和文化內涵挖掘

(一)大運河杭州段的文化形象設計與價值提煉

中國大運河的文化形象可以用“世界奇跡、中華骨干、交通動脈、文化介質”來概括。中國大運河是世界最大的人工奇跡之一,是世界上開鑿時間最早、流程最長的人工運河,也是中國古代東西、南北統一的基本骨干,是中國中部與東部交通的主動脈。中國大運河不僅負載著特有的文化,而且促進了中華文化的一體化發展。

大運河浙江段的文化形象可以用“絲路襟帶、中華要道、江南水脈、城鄉紐帶”來概括。大運河浙江段連接陸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南方與北方聯系的交通要道,也是江南最重要的水脈之一。大運河不僅將杭嘉湖水網和城鎮串聯為一體,而且將浙東浙西水系和城鄉勾聯為一體。

大運河杭州段的文化形象可以用“絲路津要、江南門戶、城市軸心、人民家園”來概括。它是中國大運河開鑿時間最早、延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河段之一,是江南水網地區的網狀運道物證。杭州是隋唐大運河和元代以后興起的京杭大運河的南端起點,是南北朝基本成型的浙東運河西端起點,是廣大的中國南方與北方交通的門戶所在,是陸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點。大運河杭州段曾是中國東西、南北兩條貫通的漕運體系中的關鍵段落,真實見證了中國歷史上漕運這一消逝制度的體系和文化傳統。沿線現存的河道、水工設施、配套設施都是運行了1000多年的漕運制度的直接載體,也是展現農業文明技術體系下運河工程所能達到的巔峰杰作。運河漕運的發展與杭州城市整體格局的形成、演變關系密切,杭州的城市發展史是一部倚河而興的歷史。古代杭州城區一直沿河擴展,運河曾是杭州的生態命脈,歷史上一直是杭州人民最為主要的生活基地,維持了長久的繁華。

大運河的文化形象可以以不同層面和地域特色來概括,特有的文化價值也要提煉升華。浙江省和杭州市可以分別根據其文化特征和功能,從規劃建設方面提出基本綱領。杭州的大運河文化帶規劃建設應當從大運河最南端這一重大戰略地位著眼,從杭州城市形成和帶動城鄉經濟、文化、社會、政治、生態持續繁榮發展等方面評估價值,深入挖掘造福后人的永續利用價值。

(二)大運河杭州段的運河文化內涵挖掘

大運河杭州段的文化特征可以概括為“通惠達善、開放多元、生態和諧”。開鑿大運河的原意主要是專制王朝為攫取江南財富提供漕運方便,但實際后果卻是繁榮了整個流域。歷史上杭州通過大運河逐步提高市場化水平,也輸出了杭州的商品和文化。杭州因大運河而成為開放多元的大都會,長時間興盛不衰。杭州也因大運河維持和諧的生態,成為著名的魚米之鄉。

就政治而言,大運河最早用于漕運和軍事,有利于鞏固專制政權,也有利于穩定社會發展;就經濟而言,大運河互通有無,造惠各方,維系了杭州大都會的存在,也直接推動了江南市鎮網絡體系的形成;就社會而言,大運河福澤杭州市民,構建了豐裕的生活家園;就文化而言,大運河不僅促進了文化交流、促進了中華統一,而且也使杭州發展為具有開放包容性的城市;就生態而言,大運河是自然因素與人工因素的精巧結合,是生態文明的經典之作,也是十分寶貴的精神遺產。

目前對運河文化的內涵挖掘研究有所不足。一是宏觀的綜合性研究不足。研究成果總體較少,中觀層面的相對多一點,宏觀層面和微觀層面的很少。有關政治、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較多,而有關社會、經濟、生態方面的較少。且不少流于傳說的整理,嚴謹的史實考證和科學研究較少,無法對遺產的完整性構成客觀的、獨特的認識。二是基礎研究積淀不足。歷史文獻整理滯后,第一手文物征集更是少之又少,使研究流于空泛空疏。三是研究范式創新不足。研究主要集中于歷史學、考古學、社會學等較為傳統的領域,美學、文化學和文化遺產學、城市學等新興學科方面的研究較少,更缺乏生態學、物理學等自然科學以及工程技術方面的研究,研究范式較為單一。四是專業研究力量集聚不足。研究力量較多分布在黨政機關、科研機構以及民間,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的專業研究較為薄弱,學術研究水平不高。應從更高層面總結大運河文化,深層次挖掘其內涵,作為科學規劃建設的內在依據。

對運河的利用側重于航運和旅游,對運河文化側重于傳統保護,對運河文化的現代轉換并以此為資源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還有較大的潛力可挖。

二 大運河杭州段的保護范圍和特色保護區域的確定

(一)大運河杭州段的保護范圍

大運河杭州段遺產點(段)線長、點多、面廣,遺產真實性、完整性較其他點段更好,且仍維持原通航等功能,是活態的大型線性遺產,保護管理難度更大,面臨的問題更復雜。2009年編制的《大運河(杭州段)遺產保護規劃》確定的遺產河道包括京杭大運河(大麻至三堡)、支河(余杭塘河、西塘河、貼沙河、東河等)、上塘河和浙東運河,全長385.5千米。2014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以后,確定的河道長度為110千米。2018年編制的《杭州市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規劃》重點對110千米河段進行了規劃,但原來確定的保護范圍內的遺產也應當按應保盡保的原則加以保護,同時110千米范圍內眾多未納入清單的遺產點也要全面保護,在遺產保護與城市發展之間找到“最大公約數”。對遺產區、緩沖區實行分要素、分類、分級管理。遺產點段分為水工遺存、附屬遺存、相關遺產等要素,遺產段落分為現代城鎮段、歷史城鎮段、郊野村莊段、自然生態段等類別,遺產區域分為一類遺產區、二類遺產區、三類遺產區等級別,應在各類規劃中落實保護要求,實現遺產保護、城鄉建設、國土開發、港航發展、水利建設、生態保護、旅游發展等多規劃融合,處理好文物與文化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水與岸的關系、商業開發與文化建設的關系。

大運河杭州段保護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沿河生態環境保護仍控制不嚴,原有的許多有礙景觀的建筑未能清理,又新增了大量大體量建筑,歷史風貌還原度較低。應當對沿河1~2千米范圍進行全面的環境整治,拆除能夠拆除的有損景觀的建筑,最大限度復原遺產景觀,建立沿河大公園,還河于民。

(二)大運河杭州段的特色保護區域及其文化展示重點

大運河杭州段的特色保護區域可分為古都皇城區、現代港埠區、歷史名鎮區,應將這些區域作為重點文化展示區來建設。

古都皇城區主要是位于上城區、下城區的運河沿線南宋皇城,重點展示自良渚古國建都直至吳越國、南宋建都以及明清以來杭州都會文化的繁盛與變遷,打響“東南都會”品牌。杭州在中國八大古都中排名第七,事實上因是良渚古國的首都而應是中國最早的古都,可以塑造“中國第一古都”品牌。吳越國、南宋建都杭州則造就了中國文化的高峰。明清以來杭州雖非國都,但仍是商業大都會,是中國最早對外開放和開啟現代化的城市之一。

現代港埠區主要是以拱墅區拱宸橋為中心的浙江現代工業、現代航運業等發源和集聚區,重點展示晚清民國以來杭州現代經濟發源、對外開放和現代文化興起的歷程,打響“大關拱埠”品牌。明清時期拱埠的北關是中國八大鈔關之一。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設立公共通商場,次年設立杭州海關(杭州關稅務司署)。次年丁丙與龐元濟等在杭州拱宸橋西如意里創辦浙江最早的機械化繅絲廠杭州世經繅絲廠,又次年創辦浙江三大棉紗廠之一的杭州通益公紗廠,標志著真正意義上的浙江現代工業興起。新中國成立后這一帶又先后建有浙江麻紡織廠、杭州絲綢印染聯合廠等大型企業。

歷史名鎮區即塘棲古鎮,通過恢復古鎮歷史風貌重點展示大運河與江南古鎮互生的歷史以及江南古鎮的歷史文化,打響“千年古鎮”品牌。明代塘棲鎮成為大運河進入杭州的孔道,是商賈、漕運和馳驛者南北往來的交通樞紐,地位取代臨平成為杭州首鎮。塘棲由河口濕地人工構建而成,是具有強烈形態特色的市鎮。大運河橫貫全鎮,鎮中心又有市河、東小河、西小河、北小河與運河相通,整個地形如出水荷花,比比墩阜。全鎮以橋相通,相連成市,以舟楫為基本交通工具。街道大都沿河而建,落成于屋檐里面,俗稱“過街樓”。為方便從水路而來的客商們休息,沿河的一面還建有一長溜美人靠(也稱“米床”)。舊時又有“三十六爿半橋”“七十二條半弄”等風貌。

還要深入挖掘其他有強烈地域特色的運河文化寶藏,特別是過去未充分重視或忽視的內容。杭州是中國慈善事業發源較早的城市,應將慈善文化作為杭州的一大特色亮點重點展示,體現運河通惠達善的功能,打響“善城杭州”品牌。北宋蘇軾任杭州知州時即在運河邊創辦慈善機構安樂坊。晚清杭州通益公紗廠的創辦人丁丙主持的杭州善舉聯合體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慈善組織。以丁丙、丁申、丁午、丁立中、丁立誠、丁仁、丁三在等為代表的杭州丁氏家族是晚清民國時期杰出的文化世家。丁氏人物開創了藏書、實業和慈善三大世業,成為中國最早具有公共意識的紳士群體之一,在晚清民國文化和社會轉型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歷史作用。丁丙不僅是一代文化巨匠,論實際貢獻也可稱得上是杭州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其杰出貢獻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近代杭州或中國最早的實業家或中國近代工業的先驅。他創辦的杭州通益公紗廠為杭州第一棉紡織廠前身,是浙江民族資本家所創辦的最早的現代棉紡織廠,也是當時浙江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三大棉紡織廠之一。在拱宸橋西如意里創辦的杭州第一家機械繅絲廠杭州世經繅絲廠,在仁和縣塘棲鎮東日暉橋創辦的杭州大綸繅絲廠,是當時浙江三大機械繅絲廠中的兩家。丁丙是晚清民國時期最有代表性的浙商、杭商。二是中國最大的私人藏書家和出版家之一。丁氏八千卷樓與常熟瞿紹基鐵琴銅劍樓、湖州陸心源皕宋樓、聊城楊以增海源閣并稱清末四大私人藏書樓。太平天國戰爭中丁申、丁丙兄弟及時搶救和補抄文瀾閣《四庫全書》見功卓著,受到清廷嘉獎。丁氏最為系統地出版杭州地方文獻,如《武林掌故叢編》《武林往哲遺著》《西泠五布衣遺著》《西泠詞萃》《當歸草堂叢書》《當歸草堂醫學叢書》等大型叢書。其中《武林掌故叢編》26集187種200余冊,乃杭州鄉邦文獻之百科全書,現今研究所用的杭州文獻主要賴有這套叢書。丁丙還編著有《武林坊巷志》《杭郡詩三輯》《善本書室藏書志》等巨著。古代最后一部也是最系統的《杭州府志》也是在他的支持下完成的。三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大、最有作為的慈善家之一。丁丙傾盡畢生精力和家財改善民生,成為堪與西方慈善家相比乃至有所超越的一代大慈善家,其偉大人格和道德情志構成了今天都難以超越的歷史豐碑。在沒有人愿為的情況下,他擔任“杭州善舉聯合體”總董15年,并在此后實際主持工作10多年,直至去世共約36年。左宗棠到浙江最器重胡雪巖和丁丙,杭州的事務基本上委托于丁丙。杭州善舉聯合體事實上履行了市政府的大部分職能,幾十年全面承擔著杭州的民生事務,并且差不多對杭州所有的公共設施進行了修建完善。丁丙將實業收入全部用于慈善事業,以致去世后家業破產,其子將全部圖書低價售于南京圖書館的前身江南圖書館。日本學者夫馬進在《中國善會善堂史研究》一書中稱:“杭州善舉聯合體與當今的都市行政其實沒有什么兩樣,它們的活動幾乎涵蓋了居住在這一城市的居民的各個方面。”“杭州善舉聯合體是處理都市行政相關的各種問題的龐大的組織機構,作為非官僚的城市居民所承擔的事業,在中國歷史上恐怕是規模最大的了。”僅同善堂就下轄10多個機構,分別是制作并對貧窮之喪家者施舍棺木的施材局、負責對倒斃街頭的無名尸體進行掩埋的掩埋局、為普通民眾提供免費診療的施醫局、接種牛痘預防天花的牛痘局、申請驗尸的報驗局、對守寡但有公婆子女需要撫養的婦女進行援助的穗遺集、負責對溺水遇難者進行施救的救生船、負責對貧窮者提供無息貸款的借錢局、負責收集寫過字的紙張的惜字會,以及對貧窮無依少年施行免費教育和培養的正蒙義塾。另還有相當于勞教所的遷善所等眾多機構。太平天國戰爭后,丁丙組織修復了杭州大部分基礎設施,如斷橋、寶善橋、慶春橋、拱宸橋等,疏浚西湖、西溪河、大運河、駐防營河道、南湖等,恢復錢塘縣學、仁和縣學和杭州府學3所官學以及敷文書院、崇義書院、紫陽書院和詁經精舍4所書院等,修復了錢王祠、岳廟、三賢祠、于公祠、放鶴亭、文瀾閣、俞樓、孫花翁墓、左公祠、郭孝童墓等當時幾乎所有文化設施。丁氏其他成員也做出了杰出貢獻。其中丁輔之(丁仁)是西泠印社的主要發起人。他利用孤山祖屋聯合其他幾位金石家創辦了西泠印社。丁氏事跡是杭州乃至全國最典型的道德教育或價值觀教育素材。研究宣傳丁氏家族對于當前的價值觀教育或“杭州價值觀”的構建以及“杭商文化”的建設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杭州應當建立丁丙紀念館,同時掛中國慈善博物館牌子。

近10多年來發源于大運河畔的杭州的文化創意產業取得長足發展,2017年增加值3041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24.2%,成為支柱產業。創意文化也可以作為大運河杭州段未來的代表性文化進行重點展示,打響“創意杭州”品牌。

三 實施中國大運河(杭州)國際化工程

(一)建設大運河杭州段文化創意產業帶

國務院發布的《長三角地區區域規劃》將“建設全國文化創意中心”作為杭州的重要城市功能定位,意味著杭州打造全國文化創意中心的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2018年杭州又提出打造國際文化創意中心的目標。規劃到2022年基本建成“全國領先、世界前列”的國際文化創意中心,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達5000億元以上,總產出2萬億元左右;構建在國際上有較高知名度、在全國具有引領示范作用的之江文化產業帶。以運河為軸線,深度挖掘歷史文化資源,依托文化遺產和舊廠房、舊倉庫等舊建筑,融入創意元素,打造沿運河文化創意產業走廊,是杭州構建國際文化創意中心的重要支撐。

運河原本就是杭州文化創意產業和文化創意園區的策源地。2002年初,美國DI設計庫中國公司在拱墅區杭印路49號杭州藍孔雀化纖集團公司的舊廠房建立杭州最早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LOFT 49,當時國內文化創意產業還處于萌芽狀態。后來依托工業遺存、歷史建筑等發展起來的唐尚433、A8藝術公社等又在運河邊紛紛涌現。近幾年運河沿線的上城區、下城區、江干區、西湖區、余杭區建立了規模較大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如南宋皇城小鎮、運河天地文化創意產業園、杭州創新創業新天地、中國互聯網影視產業園、中國(杭州)電競數娛小鎮、杭州運河廣告產業園、橋西歷史街區、絲聯166、創意良渚基地、藝尚小鎮等。分布于運河兩岸2千米以內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占杭州總量的1/3以上。主要集中于廣告設計、建筑設計、工業設計、休閑觀光、新傳媒等產業,形成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文化創意類“眾創空間”“創新工場”。

杭州要引入國際性創意理念、創意文化和創意人才,致力于構建以可貿易創意服務為主導、網絡化市場為基礎的國際創意經濟貿易體系和世界創意城市,全面提升產業能級。在要素資源開發與整合方面,一是在電子商務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建設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的互聯網、物聯網體系,構建全國規模最大的創意大數據系統或“杭州創意云”。集合全球創意資源,推行“智慧設計”“智能設計”,形成功能強大的集成創新思想庫。二是通過特殊的制度設計和地方政策構建國際性多元創意風險投資高地,形成國際性風險投資密集區。注重引進全國性投資主體和國外投資主體,形成層次豐富、要素多元、結構合理、制度健全、政策優惠、安全可控、退出便利的投資保障體系。在技術層次上兼顧高技術和中度適用技術兩個層次,在創業企業上兼顧大企業和中小企業。三是締造“創意人”社會與推動創意階層的崛起。建立國際性人才交流和培養機制,構建開放性和多樣性發展平臺,形成適宜于創意思想家(超級創意核心群體)和創意實務家(創意專家)生存的“創意人”社會環境。四是實現文化的創意性轉換與構建具有國際包容性的創意文化生態。建設創意文化,弘揚創意精神,將社會改造為具有國際文化觀的創意社會。突破以“模仿—趕超”或“低創意—低利潤”為導向的發展思路,根據“鉆石模型”原理發展高級生產要素和專業生產要素,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包容和吸收多元文化,包容試錯或失敗。在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化與新經濟的創意性統合方面,一是對“創意”的理念和實踐把握從創意產業部門轉向新經濟總體戰略建構,最大限度實現商品的可貿易化。不將創意經濟僅視為孤立的部門經濟即文化創意產業,而是看作整個新經濟即新型工業化意義上的工業、現代或后現代服務業、生態農業或效益農業的母經濟、核心經濟。“創意經濟=創意產業+新經濟”。杭州市委、市政府不簡單提“文化創意產業”概念,而以“創意經濟”為綱領統領經濟整體,抑制或淘汰傳統落后的經濟成分,全面促進經濟轉型升級。二是注重創意向新經濟的對接滲透應用與構建經濟的整體性創意價值網。創意經濟具有廣域網絡關聯性,它從機理上將一切可能的生產部門看作社會生產的有機部分,并在實踐上將它們構建為有機價值網。發展創意經濟應當著眼于全社會產業網的一體化,將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目標規定為向新經濟各領域滲透,建立創意成果轉化深度對接融合的合作互惠多贏機制,進行全社會性的價值工程判斷和管理。尤應重視與以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綜合性服務經濟領域、第三次工業革命新領域接軌。三是推動社會生產方式向分眾化、個性化、柔性化和數字化方向發展,促進創意價值增值和效益最大化。以創意的高滲透性、高帶動性功能開展協同創新,從大規模生產轉向大規模定制,根據全社會廣泛的個性化需求組織生產,實現創意的經濟社會效益最大化。

要全面實施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化戰略。一是實施“創意服務優先”發展戰略,將創意服務及其可貿易化作為核心層面的經濟支持政策以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突破地域或國家邊界融入國際市場。服務經濟及其可貿易化是現代經濟或后現代經濟的基本特征,文化創意產業有賴于基于這一導向的財政、稅收或金融等方面的支持調整結構以實現國際化。以“低稅率、寬稅基”為原則進行稅收體制改革。積極促進信息服務業、動漫游戲業、設計服務業、現代傳媒業、教育培訓業等的現代或后現代服務業化。二是實施創意服務自由化政策,打通國際性可貿易渠道,建立國際化市場互入機制,形成健全有序的創意服務貿易管理鏈,按照國際慣例構建國際化的創意服務體系,使文化創意產業無障礙融入國際經濟體系。國際服務貿易涉及的行業范圍極廣,在管理上需要整體協調。要改變服務業多頭管理、政出多門甚至相互掣肘的現狀,解決統計不規范、行業標準不符合國際慣例、行業壟斷等方面的問題。三是優化文化創意產業的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企業結構,發展特色或優勢產業區,促進創意服務參與國際分工。改變政策導向,從注重發展創意貨物產業及其貿易轉向注重發展創意服務產業及其貿易。選擇戰略行業與培育核心競爭力,打造特色或優勢產業區,形成相關產業鏈和產品。在發展與發展中國家貿易的同時,重點突破與發達國家的相關貿易。與重點國家或重點城市建立相關渠道先行突破。四是大力發展高級生產要素尤其是人力資本。在國際合作的平臺上打造產學研平臺,發展創意實驗室,形成學校、企業和政府共同培育創意人才的機制。美國的創新有兩個軸心:一個是以斯坦福大學和硅谷為核心的西部軸心,信息產業在這里蓬勃興起;另一個是以坐落在波士頓的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為核心的東部軸心,這里聚集著大批高端的“奇才”“怪才”。它們通過推行非營利的導師(Mentor)制度和提倡“干中學”造就了幾代創新人才。杭州的高等學校也有可能創建創新實驗室。打造類似于TED大會的人才表現舞臺,發展類似于TED to China媒體,發掘創意人才,宣傳創意理念。美國私有非營利機構TED(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即技術、娛樂、設計的縮寫)以組織TED大會著稱,TED大會的宗旨是“用思想的力量來改變世界”。每年有許多頂尖的創意人在TED大會展示自己的創意,成為日后的杰出人才。五是發展滿足各種市場主體(包括投資主體和融資主體)各階段、多層次需要的國際性多元資本市場體系與全面促進創意成果的市場化實現。構建政府和社會兩個投資主體,近期繼續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逐步轉向充分市場化。社會主體包括風險投資機構、創意企業和風險投資人(天使投資主體),風險投資機構、創意企業背后又有眾多社會主體。創意企業既是創業主體,又可能是融資主體。它們活動于正式和非正式市場。通過兩個市場建設構建具有獨立存在性和競爭力的創意風險投資社會主體。發展證券資本市場和非證券資本市場兩個主要市場。證券資本市場主要有主板市場、創業板市場、場外交易市場,非證券資本市場即企業資產尚未實現單元化、證券化的企業進行整體性產權交易的場所。繼續擴大政府風險投資基金規模,增強擔保力度,加快金融工具創新步伐,引入保險等各種可能的資金,充分利用浙江民間資金較多的特點大力開發天使投資。為避免資本固化建立有效的風險投資退出機制,實現“進入”和“退出”的良性循環。退出方式主要有IPO、出售、企業回購和因投資失敗而進行的清算或沖銷,應強化這方面的制度和渠道建設。六是發動創意啟蒙運動與構建國際性創意場。創意產業基地的構建取決于新創意文化生態的形成,即文化資本的積累。文化資本的積累必須由資本的持有者采取某種特殊的實踐形式進行并具體化于自身才能實現。文化創意產業的國際化或建設世界創意城市事實上也是構建國際創意場的過程,這個創意場是創意啟蒙的溫室。日本管理學家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將知識創新的場所命名為“巴”,它是知識分享、知識創新和知識使用的“場”。“巴”既指物理的場所,如辦公室、飯桌以及其他商務場所,也指虛擬空間如網絡,還包括精神空間如經驗、觀念和理想等。野中郁次郎指出,與其說“巴”是一個容納知識和容納有知識的人的物理空間,不如說“巴”本身就是知識,知識創新的過程就是創造“巴”的過程。

(二)發展大運河杭州段國際旅游業

根據2019年1月16日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World Tourism Cities Federation,WTCF)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發布的《世界旅游經濟趨勢報告》(2019),2012年以來,旅游總收入排名前20位的國家和地區(T20,Tourism 20)的GDP占全球的比例約80%,旅游總人次和旅游總收入占比分別高于88%和78%。其中美國、中國、德國、日本、英國旅游總收入一直占據前五位。T20可劃分為三類,即入境旅游驅動型(泰國)、國際國內雙驅動型(國內旅游和入境旅游雙輪驅動,如瑞士、西班牙、奧地利、土耳其等)和國內旅游驅動型(中國、印度、墨西哥、巴西、德國等,人口大國尤為突出)。日本、美國等正在從國內驅動向雙驅動轉變。WTCF《世界旅游城市發展報告》100個樣本城市中的79個接待了入境旅游總人次的1/3以上,貢獻了入境旅游總收入的1/5以上。而杭州的入境旅游人次僅為國內旅游人次的約1/40,旅游業的國際化程度較低。

京杭大運河作為世界上最長的大運河,旅游業發展潛力巨大,應當打造為世界級黃金旅游休閑產業帶。《世界旅游經濟趨勢報告》(2019)對在線旅行社(OTA)、主題公園和郵輪行業進行專門分析,發現了一些新趨勢。OTA行業日益集聚化、智能化、規范化。頭部效應顯著,巨頭之間的“合縱連橫”成為常態,并購加速提升行業的集中度。向移動端轉移,向智能化轉變,規范化發展,國際版圖不斷擴大。主題公園行業日益規模化、科技化、IP化。全球前十大主題公園集團的游客總量2017年增幅達8.6%。大運河杭州段可以規劃建設世界互聯網博物館,形成獨具特色的大型主題公園。從地區分布來看,北美和亞太地區仍是兩大重地,北美規模最大,亞太增速最快。亞太地區游客總量實現了5.5%的增長。迪士尼各主題公園長期排在單體主題公園前十位,主要得益于其集團化、品牌化、規模化、科技化優勢。郵輪行業集中度高、客單高、重心東移。2010~2016年亞太地區的占比由原來的1.2%提高到9.2%,亞洲正成為郵輪業新的增長極。報告還系統地梳理了全球旅游交通的格局,發現5種明顯的趨勢,即自動駕駛、ETC應用、電氣化、共享出行對旅游的影響越來越大,旅游和交通的一體化程度在不斷加深。支付方式也在重塑旅游。電子錢包打破信用卡的主導地位成為最常用的支付方式,信用卡和借記卡已經退居為第二大和第三大支付手段。2018年電子支付占總支付方式的36%,信用卡和借記卡分別占23%和12%。未來5年電子支付將快速增長,其比例將提高到總支付的47%以上。旅游營銷進一步情感化和個性化,虛擬技術、全產業鏈合作、影視營銷、視頻和內容營銷、競爭營銷和體驗營銷等六大營銷創新策略最受關注。近幾年以電子支付、共享單車、數字技術應用等為代表的杭州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革將獲得競爭優勢。

(三)進行系統的文化建設和文化交流

一是啟動中國大運河古鎮申報《世界遺產名錄》工作。大運河直接推動了中國古代市鎮的興起,這些市鎮是宋代以來中國城鄉變遷的歷史見證。它們中不少后來發展為大小城市,現存的古鎮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國市鎮發展的標本,是見證中國社會歷史轉型的重要資料,可以聯合申報《世界遺產名錄》,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大運河文化帶。

二是編撰中國大運河(杭州)全書。除已策劃的項目外增加如下項目:《中國大運河(杭州)大典》《中外運河文化比較研究》《中國大運河(杭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杭州)歷史人物》《中國大運河(杭州)社會形態》《中國大運河(杭州)生態文化》《中國大運河(杭州)科技文化》《中國大運河(杭州)城鎮文化》《中國大運河(杭州)商業文化》《中國大運河(杭州)風俗文化》《中國大運河(杭州)建筑文化》《中國大運河(杭州)水利文化》《中國大運河(杭州)交通文化》。通過學術研究深化理性認識,提出新的保護和發展理念。

三是組織各種形式的文學藝術作品對外交流。杭州歌劇舞劇院創作的世界文化遺產傳播劇《遇見大運河》在國內外多個城市巡演,有效宣傳了中國大運河文化。應當組織更多的文藝傳播,如與旅游相結合翻譯出版中國大運河文化著作,推廣文學(網絡文學)、影視、動漫和演藝等各種作品,開發具有國際市場的旅游紀念品。

四是改建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將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改建為中國大運河文化博物院,形成集文物展示、社會教育和科學研究于一體的綜合性機構,成為中國大運河文化對外展示功能最強的窗口。

五是建設中國大運河數字博物館。建立內涵豐富向全球開放的中國大運河數字博物館,集信息傳播、科學研究、業務咨詢和人才交流等功能于一體。

六是設立中國大運河文化保護研究基金。組織國內外科研力量開展多學科研究,長期持續深入地研究中國大運河的歷史文化、生態文化、生態保護技術以及保護管理模式等。

七是突出“一帶一路”交會點的區位設立“大運河論壇”。組織廣泛的國際文化交流,宣傳運河歷史文化價值,開展運河保護與建設學術交流。

(責任編輯 方晨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郴州市| 恭城| 东乡族自治县| 元朗区| 林州市| 柳州市| 廉江市| 鹿邑县| 枣庄市| 巩义市| 兰溪市| 昌吉市| 邵东县| 军事| 山西省| 铁岭县| 吉林省| 修文县| 诸城市| 河西区| 兴业县| 瑞金市| 伊宁市| 烟台市| 吉木萨尔县| 福海县| 汤原县| 电白县| 浪卡子县| 绥宁县| 崇信县| 涞水县| 延津县| 黑水县| 社会| 新沂市| 神农架林区| 巴彦淖尔市| 营口市| 万盛区| 桦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