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文庫總序
在中國恢復、重建社會學學科的歷程中,華中科技大學是最早參與的高校之一,也是當年的理工科高校中唯一參與恢復、重建社會學的高校。如今,華中科技大學(原為華中工學院,曾更名為華中理工大學,現為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學科已逐步走向成熟,走在中國高校社會學院系發展的前列。
30多年前,能在一個理工科的高校建立社會學學科,源于教育學家、華中工學院老院長朱九思先生的遠見卓識。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是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學科的初建時期。1980年,在費孝通先生的領導下,中國社會學研究會在北京舉辦第一屆社會學講習班,朱九思院長決定選派余榮珮、劉洪安等10位同志去北京參加講習班學習,并接見這10位同志,明確學校將建立社會學學科,勉勵大家在講習班好好學習,回來后擔起建立社會學學科的重任。這是華中科技大學恢復、重建社會學的開端。這一年,在老前輩社會學者劉緒貽先生、艾瑋生先生的指導和領導下,在朱九思院長的大力支持下,湖北省社會學會成立。余榮珮帶領華中工學院的教師參與了湖北省社會學會的籌備工作,參加了湖北地區社會學界的許多會議和活動。華中工學院是湖北省社會學會的重要成員單位。
參加北京社會學講習班的10位同志學習結束之后,朱九思院長聽取了他們匯報學習情況,對開展社會學學科建設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1981年,華中工學院成立了社會學研究室,歸屬當時的馬列課部。我大學畢業后分配到華中工學院,1982年元旦之后我去學校報到,被分配到社會學研究室。1983年,在朱九思院長的支持下,在王康先生的籌劃下,學校決定在社會學研究室的基礎上成立社會學研究所,聘請王康先生為所長、劉中庸任副所長。1985年,華中工學院決定在社會學研究所的基礎上成立社會學系,聘請王康先生為系主任、劉中庸任副系主任;并在當年招收第一屆社會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同時招收了專科學生。1986年,華中工學院經申報獲社會學碩士學位授予權,成為最早擁有社會學學科碩士點的十個高校之一。1988年,華中理工大學獲教育部批準招收社會學專業本科生,當年招收了第一屆社會學專業本科生。至此,社會學有了基本的人才培養體系,有規模的科學研究也開展起來。1997年,華中理工大學成立了社會調查研究中心;同年,社會學系成為獨立的系(即學校二級單位)建制;2016年5月,社會學系更名為社會學院。
在20世紀的20年里,華中科技大學不僅確立了社會學學科的地位,而且為中國社會學學科的恢復、重建做出了重要的貢獻。1981年,朱九思先生批準和籌備了兩件事:一是在學校舉辦全國社會學講習班;二是由學校承辦中國社會學會成立大會。
由朱九思先生、王康先生親自領導和組織,中國社會學研究會、華中工學院、湖北社會學會聯合舉辦的全國社會學高級講習班在1982年3月15日開學(講習班至6月15日結束),上課地點是華中工學院西五樓一層的階梯教室,授課專家有林南先生、劉融先生等6位美籍華裔教授,還有丁克全先生等,學員是來自全國十幾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31人。數年間,這些學員中的許多人成為各省、市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高校社會學系的負責人和學術骨干,有些還成為國內外的知名學者。在講習班結束之后,華中工學院社會學研究室的教師依據授課專家提供的大綱和學員的筆記,整理、印刷了講習班的全套講義,共7本、近200萬字,并寄至每一位講習班的學員手中。在社會學恢復、重建的初期,社會學的資料極端匱乏,這套講義是國內最早印刷的社會學資料之一,更是內容最豐富、印刷量最大的社會學資料。之后,由朱九思院長批準,華中工學院出版社(以書代刊)出版了兩期《社會學研究資料》,這也是中國社會學最早的正式出版物之一。
1982年4月,中國社會學會成立暨第一屆全國學術年會在華中工學院召開,開幕式在學校西邊運動場舉行。費孝通先生、雷潔瓊先生親臨會議,來自全國的近200位學者出席會議,其中主要是中國社會學研究會的老一輩學者、各高校社會學專業負責人、各省社科院負責人、各省社會學會籌備負責人,全國社會學高級講習班的全體學員列席了會議。會議期間,費孝通先生到高級講習班為學員授課。
1999年,華中理工大學承辦了中國社會學恢復、重建20周年紀念暨1999年學術年會,全國各高校社會學系的負責人、各省社科院社會學所的負責人、各省社會學會的負責人大多參加了會議,特別是20年前參與社會學恢復、重建的許多前輩參加了會議,到會學者近200人。會議期間,周濟校長在學校招待所二號樓會見了王康先生,對王康先生應朱九思老院長之邀請來校兼職、數年領導學校社會學學科建設表示感謝。
21世紀以來,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學科進入了更為快速發展的時期。2000年,增設了社會工作本科專業并招生;2001年,獲社會保障碩士點授予權并招生;2002年,成立社會保障研究所、人口研究所;2003年,建立應用心理學二級學科碩士點并招生;2005年,成立華中科技大學鄉村治理研究中心;2006年,獲社會學一級學科碩士點授予權、社會學二級學科博士點授予權、社會保障二級學科博士點授予權;2008年,社會學學科成為湖北省重點學科;2009年,獲社會工作專業碩士點授予權;2010年,招收第一屆社會工作專業碩士學生;2011年,獲社會學一級學科博士點授予權;2013年,獲民政部批準為國家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基地;2014年,成立城鄉文化研究中心。教師隊伍由保持多年的十幾人逐漸增加,至今專任教師已有30多人。
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學科的發展,歷經了兩三代人的努力奮斗,曾經在社會學室、所、系工作的同志近60位,老一輩的有劉中庸教授、余榮珮教授,次年長的有張碧輝教授、郭碧堅教授、王平教授,還有李少文、李振文、孟二玲、童鐵山、吳中宇、陳恢忠、雷洪、范洪、朱玲怡等,他們是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學科的創建者、引路人,是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的重大貢獻者。我們沒有忘記曾在社會學系工作、后調離的一些教師,有徐瑋、黎民、王傳友、朱新稱、劉欣、趙孟營、風笑天、周長城、陳志霞等,他們在社會學系工作期間,都為社會學學科發展做出了貢獻。
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學科的發展,也有其所培養的學生們的貢獻。在2005年社會學博士點的申報表中,有一欄要填寫20項在校學生(第一作者)發表的代表性成果,當年填在此欄的20篇已發表論文,不僅全部都是現在的CSSCI期刊源的論文,還有4篇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7篇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更有發表在《中國人口科學》等學界公認的權威期刊上的論文。這個欄目的材料使許多評審專家對我系的學生培養打了滿分,為獲得博士點授予權做出了直接貢獻。
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學科發展的30多年,受惠、受恩于全國社會學界的鼎力支持和幫助。費孝通先生、雷潔瓊先生親臨學校指導、授課;王康先生親自領導組建社會學所、社會學系,領導學科建設數年;鄭杭生先生、陸學藝先生多次到學校講學、指導學科建設;美籍華人林南教授等一大批國外學者及宋林飛教授、李強教授等,都曾多次來講學、訪問;還有近百位國內外社會學專家曾來講學、交流。特別是在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學科創建的初期、幼年時期、艱難時期,老一輩社會學家、國內外社會學界的同人給予了我們學科建設的巨大幫助,華中科技大學的社會學后輩永遠心存感謝!永遠不會忘懷!
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學科在30多年中形成了優良的傳統,這個傳統的核心是低調奮進、不懈努力,即為了中國的社會學事業,無論條件、環境如何,無論自己的能力如何,都始終孜孜不倦、勇往直前。在一個理工科高校建立社會學學科,其“先天不足”是可想而知的,正是這種優良傳統的支撐,使社會學學科逐步走向成熟、逐步壯大。“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文庫”,包括目前年齡大些的教師對自己以往研究成果的匯集,但更多是教師們近年的研究成果。這套文庫的編輯出版,既是對以往學科建設的回顧和總結,更是目前學科建設的新開端,不僅體現了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的優良傳統和成就,也預示著學科發揮優良傳統將有更大的發展。
雷洪
201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