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百村調研·順安村卷:“石山王國”村莊貧困治理的邏輯
- 張宗帥 韋鵬 廖永松
- 1584字
- 2025-04-07 18:46:22
前言
2012年以來,中國開始了大規模的貧困治理行動,全國各條戰線的扶貧力量得到最大限度的整合,廣大基層干部和群眾也紛紛行動起來,參與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偉大實踐中,我國扶貧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但也應看到,由于扶貧進入攻堅期,時間緊,任務重,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懸殊,面臨的扶貧任務很不相同,這就要求各地在貫徹國家精準扶貧大政方針的同時,緊密結合當地實際,制定有效的扶貧政策。與此同時,國家的扶貧政策要根據各地扶貧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實時調整,形成上下互動的良性機制,確保脫貧目標如期實現。
幾個世紀以來,社會科學界對貧困問題的研究熱度循環往復,但是從20世紀末開始,貧困問題在發展中國家得到了持續關注,重要的文獻有:①由Foster、 Greer和Thorbecke 1984年發表在《計量經濟學》上具有開創性的文章[1],提出了貧困測度不僅需要考慮貧困發生率,而且需要考慮貧困發生的程度和嚴重性;②Ravallion 2007 年對反貧困項目評估方法的貢獻[2];③生活標準測度研究(The Living Standards Measurement Study)通過高質量的農戶調查資料來推測貧困發生情況;④農村參與式評估,Chambers利用定性分析法分析對貧困的看法[3]和Narayan等傾聽貧困者的聲音[4];⑤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研究,被稱為Q2(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法,如2005年聯合國統計署發布的《貧困統計手冊:概念、方法和政策應用》[5]和《貧困和不平等手冊》[6]等。順安村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都安瑤族自治縣一個資源極度匱乏的貧困山村,在借鑒已有研究方法的基礎上,根據201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百村調研計劃,課題組在2017年4月和9月兩次入駐順安村開展田野調查,以了解此類型村莊貧困治理的現狀、典型經驗和問題,為我國貧困治理工作提供參考。
項目組與都安縣扶貧部門座談,查閱相關文件,了解縣、鎮、村精準扶貧的總體情況,以村填寫表、村訪問表和農戶問卷調查表三種方式收集順安村的村戶資料。順安村是建檔立卡貧困村,村內住戶分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和非貧困戶,對于建檔立卡貧困戶,以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名單為依據,采取隨機起點等距抽樣;對于非貧困戶,以自然村或村民小組為單位,采取按住戶經濟條件(好、中、差)分層抽樣。全村問卷調查農戶共計60戶,其中有37戶貧困戶、12戶脫貧戶和11戶非貧困戶。項目組在駐村調查時與一些典型戶如易地搬遷戶、返貧戶、漏評戶進行深度訪談,了解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和精準考核各環節中的理論難題與實踐困境。調研發現,順安村扶貧脫貧工作取得重要進展,產業扶貧和易地搬遷等主體性扶貧工作有序開展,扶貧脫貧措施符合實際,村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全村正向脫貧攻堅的總目標推進。也注意到,受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的限制,順安村作為資源匱乏的山間村落,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仍然薄弱,很多脫貧戶可持續發展能力差,不少人極易返貧。將大量本應覆蓋更多低收入群體的教育、醫療、養老等政策與建檔立卡貧困戶掛鉤,加大了貧困線上下農戶的收入不公平程度,造成村民、干群關系的新一輪緊張,降低了政策效率。扶貧政策的一次性契約特征與村內多次性契約特征的熟人社會之間產生了治理沖突,使理論上正確的“精準”扶貧理念在實踐中受挫,從貧困戶識別、幫扶,到退出、考核的精準性與政策要求的程度存在難以吻合的現象,地方扶貧工作陷入重復“回頭看”的數據、表格資料以及應付各類考核檢查的實踐困境。這需要從經濟發展和農村社會性質的角度正確認識精準扶貧的“精準”內涵,腳踏實地地做好扶貧工作。總體上看,山村資源匱乏,承載力低,人口外遷是脫貧的根本出路。在此基礎上,應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充分開發利用當地旅游資源,通過農文旅相結合,促進留村農民就業機會的增加、收入水平的不斷提升。
[1]Foster James, Joel Greer and Erik Thorbecke, “A Class of Decomposable Poverty Measures” , Econometrica 52 (1984).
[2]M.Ravallion, “Evaluating Anti-Poverty Programs and Book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Handbook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4 (2007).
[3]R.Chambers, Whose Reality Counts:Putting the First Last (London: Intermediate Technology, 1997).
[4]D.Narayan, R. Patel and K.Schafft et al., Can Any One Hear Us? Voices From 47 Countries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1999).
[5]United Nations Statistics Division, Handbook on Poverty Statistics:Concepts, Methods and Policy Use(2005).
[6]J.Haughton , S.Khandker, Handbook on Poverty and Inequality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