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篇 國情縱覽

一 人文地理

1 地理概況

安哥拉全稱安哥拉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Angola)位于非洲西南部(南緯4°22′和18°02′之間,東經11°41′和24°05′之間),北鄰剛果(布)和剛果(金),東接贊比亞,南連納米比亞,西瀕大西洋,面積124.67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650公里。全國主要由平原、丘陵和高原組成,65%的土地海拔在1000~1600米,西部沿海地區地勢低,東部內陸地區地勢較高。最高峰莫科峰(Monte Moco)高2620米,第二高峰梅科峰(Monte Meco)高2583米。境內河流密布,水力資源豐富,主要河流有剛果河、庫內內河、寬扎河、庫幫戈河等。

安哥拉位于非洲西南部

2 歷史沿革

安哥拉約有700年文明史。歷史上曾分屬剛果、恩東戈、馬塔姆巴和隆達四個王國。1482年,葡萄牙殖民者首次抵達安哥拉。在1884~1885年柏林會議上,安哥拉被劃為葡萄牙殖民地。1922年,葡萄牙占領安哥拉全境。1951年,葡萄牙將安哥拉設為“海外省”。20世紀50年代起,安哥拉先后成立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以下簡稱“安人運”)、安哥拉民族解放陣線(以下簡稱“安解陣”)和爭取安哥拉徹底獨立全國聯盟(以下簡稱“安盟”)三個民族解放組織,并相繼進行爭取民族獨立的武裝斗爭。1975年1月15日,上述三個組織同葡萄牙政府達成關于安哥拉獨立的《阿沃爾協議》,并于1月31日組成過渡政府。不久,三個組織之間發生武裝沖突,過渡政府解體。同年11月11日,安人運宣布成立安哥拉人民共和國,阿戈斯蒂紐·內圖(Agostinho Neto)任總統。

安哥拉獨立后長期處于內戰狀態。1991年5月31日,在葡萄牙、美國和蘇聯的推動下,安哥拉政府與反對派安盟簽署《比塞斯和平協議》。1992年8月,安哥拉改國名為安哥拉共和國。同年9月,安哥拉舉行首次多黨制大選,安人運在議會選舉中勝利并在總統選舉中領先。安盟拒絕接受大選結果,安哥拉重陷內戰。1994年11月,安人運政府與安盟簽署《盧薩卡和平協議》,但該協議未得到有效落實。為推動和解,安人運于1997年4月組建以其為主體、安盟成員參加的民族團結和解政府,但遭到安盟領導人薩文比的抵制,安盟分裂,安哥拉內戰繼續。2002年2月22日,薩文比被政府軍擊斃。同年4月4日,安哥拉政府與安盟簽署停火協議,結束長達27年的內戰,進入恢復與重建時期。

3 人口綜述

安哥拉人口2430萬人(2014年數據),主要民族有奧文本杜、姆本杜、巴剛果、隆達等。全國平均人口密度為16人/平方公里,首都羅安達人口密度最大,卡賓達人口密度最小。

4 語言文字

安哥拉的官方語言和商業用語為葡萄牙語。另外還有41種仍在使用的民族語言,其中班圖語是主要民族語言,被95%以上的安哥拉人使用。

特別提示

★安哥拉位于非洲西南部,是南大西洋和印度洋航運的要沖。

★安哥拉本土以北的大西洋沿岸有一塊飛地卡賓達,位于剛果(金)境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国市| 报价| 行唐县| 潞西市| 茶陵县| 宁津县| 铜陵市| 蛟河市| 建水县| 浙江省| 芦山县| 陆河县| 泊头市| 渝中区| 邵阳县| 神池县| 龙陵县| 五常市| 铜梁县| 通渭县| 德惠市| 安溪县| 昌都县| 赞皇县| 益阳市| 娄底市| 昭平县| 昆明市| 儋州市| 谷城县| 红原县| 大英县| 博白县| 青州市| 怀宁县| 长阳| 东乌珠穆沁旗| 崇仁县| 曲沃县| 房产| 江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