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人民出版社,1997,第59頁。
[2]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人民出版社,1997,第60頁。
[3]林毓生:《中國傳統的創造性轉化》,三聯書店,1988,第265頁。
[4]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人民出版社,2008,第6頁。
[5]張錫勤:《中國近...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全書完
[1]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人民出版社,1997,第59頁。
[2]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人民出版社,1997,第60頁。
[3]林毓生:《中國傳統的創造性轉化》,三聯書店,1988,第265頁。
[4]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人民出版社,2008,第6頁。
[5]張錫勤:《中國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