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玫瑰與荊棘:在愛里清醒的人,都懂得與刺共生
- 時光清淺,溫柔了歲月
- 白榆桑谷
- 1352字
- 2025-03-15 07:56:04
前些天,我收到一封手寫信。信紙是泛黃的牛皮紙,邊角被摩挲得微微卷起。寄信人說她偷偷撕下了丈夫的舊詩集扉頁,在衛(wèi)生間馬桶蓋上完成這封信。當(dāng)她寫到“他總說愛是包容,可為什么每次退讓的都是我“時,淚水暈開了鋼筆的藍黑墨跡,在紙上洇出一片小小的海。
這讓我想起去年深秋在花市遇見的一盆玫瑰。賣花老人將它與普通玫瑰擺在一起,細看卻發(fā)現(xiàn)葉片下藏著更尖銳的刺。他說這叫“清醒玫瑰“,刺愈鋒利,花愈艷麗。我最終買下它放在工作室窗臺,如今每當(dāng)有人問起這株帶刺的植物,我總說:“你看,有些疼痛本就是愛的一部分。“
成年人的感情里,最奢侈的清醒莫過于學(xué)會與刺共生。那些深夜的嘆息從不是懦弱的證據(jù),而是我們正在為愛鍛造鎧甲的聲響。就像上個月在公園遇見的那對老夫婦,老太太蹲在長椅邊系鞋帶,老先生舉著遮陽傘的手微微發(fā)顫,卻始終讓傘面傾向她的方向。他們腳邊落滿銀杏葉,像撒了一地沉默的金幣。
我見過太多人在愛里試圖做完美園丁,用妥協(xié)當(dāng)剪刀,修剪掉所有可能刺傷對方的棱角。隔壁的鋼琴老師曾把婚戒藏在琴凳里三個月,因為丈夫說主婦不該戴首飾做家務(wù)。直到某個暴雨夜,她聽見肖邦的《雨滴》前奏從書房淌出來——二十年前他們相遇時,他正是用這首曲子叩開了她的琴房。現(xiàn)在他對著教學(xué)視頻生疏地敲擊琴鍵,而她終于戴回戒指,任金屬與琴鍵碰撞出清越的和鳴。
清醒從不是冰冷的切割,而是在混沌中觸摸到愛的紋理。就像處理女兒摔碎的青瓷花瓶時,母親教我如何用金漆修補裂痕。她說真正的完整不是毫無瑕疵,而是承認每道裂痕都有權(quán)被陽光親吻。上周同學(xué)聚會上,離異五年的班長帶來新男友,坦然談起前夫教會她辨別勃艮第紅酒的年份。席間無人露出憐憫神色,玻璃轉(zhuǎn)盤上,紅酒在高腳杯里搖晃出溫柔的弧度。
深夜常有人問我:“怎樣才能不在愛里迷失?“我想起童年養(yǎng)過的蠶。它們從不因畏懼作繭自縛就停止吐絲,而是在黑暗里耐心等待翅膀硬化。上周末整理舊物,發(fā)現(xiàn)十七歲的日記本里夾著褪色的楓葉標(biāo)本,旁邊寫著:“他說我的眼睛像琥珀,可我只擔(dān)心被凝固在某個瞬間。“現(xiàn)在的我終于懂得,清醒的愛是流動的河床,既允許激流沖刷,也包容水草纏繞。
或許我們都該重新理解“磨合“這個詞。不是把彼此磨成圓潤的卵石,而是在碰撞中辨認出契合的棱角。就像昨晚散步時遇見的那對年輕情侶,女生踮腳為男生系圍巾,男生趁機將她的手塞進自己大衣口袋。他們走過路燈下時,兩道影子時而重疊時而分離,像一組永不閉合的括號。
有人在評論區(qū)寫下:“可那些刺真的不會扎傷愛人嗎?“我望著窗臺上的清醒玫瑰,晨露正順著尖刺滾落,在陽光下碎成彩虹。想起外婆臨終前握著外公的手說:“你那些臭脾氣啊,硌了我一輩子,倒硌出個放不下的惦記。“床頭的搪瓷缸里,茉莉花在滾水里緩緩舒展,仿佛時光從未老去。
當(dāng)我們停止追求無菌的愛,才能在真實的溫度里觸摸永恒。就像此刻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或許正蜷縮在沙發(fā)角落,手機屏幕的光映著眼底的疲憊。但你知道嗎?你為保存自我棱角而吞咽的嘆息,比任何情話都更接近愛的本質(zhì)。陽臺上晾曬的襯衫被夜風(fēng)鼓起,衣角輕輕拍打鐵藝欄桿,像在哼唱某個被遺忘的搖籃曲。
此刻若你抬頭,或許能看見月亮正切開云層。那些未能宣之于口的掙扎與堅守,都將在時光里釀成琥珀。當(dāng)某天你走過開滿清醒玫瑰的小徑,會忽然聽懂——所有帶著刺依然選擇靠近的瞬間,才是人間最清醒的沉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