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藥杵墜入竹簍的脆響驚起檐角雀鳥時,蘇云苓的銀針正懸在九溟腕間。晨光透過新糊的窗紙,將少年腕上紅線映成一道暖痕——那抹紅不再是噬心蠱的血痂,而是藥王谷新弟子們系上的拜師結。
“這一針叫'當歸引'……“
蘇云苓的針尖掠過他新生命紋,九溟忽然反手扣住她指尖。青年掌心殘留著星砂灼痕,卻再沒有噬心蠱的陰寒:“阿姐,該給新苗澆水了。“
藥圃中,七十二株甘草在驚蟄雨后舒展嫩芽。九溟挽袖執瓢時,腕間銀鈴輕響,驚得偷食露水的貍奴竄上青石桌——桌上擱著巫咸祭壇坍縮成的硯臺,墨跡未干的《新藥典》攤開在“噬心蠱“詞條處,朱筆批注赫然是:“癸卯年驚蟄,此蠱絕跡。“
山門外忽有青銅鈴響,七十八具空棺煉成的藥爐正吞吐白霧。蘇云苓的銀發掠過爐身咒文,將最后一味“驚蟄露“倒入爐膛。爐火驟青的剎那,三百枚青銅鏡自灰燼浮起,鏡中歷代九溟的殘魂含笑消散,唯余初遇那日的少年虛影,將沾著泥污的甘草塞入她掌心。
“阿姐…這次沒混血……“
夜雨忽至,檐下新懸的青銅鈴卻不再染煞。九溟握著蘇云苓的手推開地窖舊門,腐朽木架上整整齊齊碼著三百個瓷罐——罐中不再是噬心蠱蟲,而是新采的忍冬與連翹。最深處那罐貼著褪色糖紙,紙面歪扭字跡被雨暈開:“今貯驚蟄露三合,待與卿共釀合巹。“
雷聲滾過遠山時,藥廬傳來搗藥聲。七歲的小弟子踮腳偷覷,見谷主執針挑破師兄腕間舊疤,星毒血早已化作朱砂痣一點。檐角青銅鈴輕晃,驚落她藏在袖中的甘草糖——糖紙背面新墨未干,正是晨課時抄錄的藥方:
驚蟄盡處,當歸作引。銀針為聘,山河共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