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風暴前夕
- 穿越到新朝,與王莽會晤
- 作家ZGoG9l
- 1899字
- 2025-03-21 00:03:24
邊關的夜晚,寒風凜冽,呼嘯著席卷整個軍營。蘇逸身披厚重的披風,在營帳外踱步。月光灑在他堅毅的臉龐上,映出他緊鎖的眉頭。他深知,大戰將至,每一個細節都關乎生死存亡,每一次決策都可能改變戰局走向。
營帳內,燈火搖曳,將領們圍坐在案幾旁,氣氛凝重。蘇逸停下腳步,轉身走進營帳,目光掃過眾人,開口道:“諸位,匈奴大軍壓境,我們的時間不多了。今日召集大家,是想聽聽各位對接下來戰事的看法。”
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將率先發言:“蘇將軍,末將認為,我們應堅守主防線,憑借堅固的防御工事和新型兵器,與匈奴正面抗衡。只要我們守得住,匈奴遠道而來,糧草補給困難,必然不戰自退。”
蘇逸微微點頭,未置可否。這時,另一位年輕將領站起身,急切地說道:“將軍,末將覺得一味防守并非良策。匈奴騎兵機動性強,我們可以分兵出擊,騷擾其側翼和后方,打亂他們的部署,再尋找時機發動總攻。”
營帳內,眾人各抒己見,爭論不休。蘇逸認真傾聽著每一個建議,心中權衡利弊。最終,他抬手示意眾人安靜,說道:“諸位所言皆有道理。我認為,我們既要堅守主防線,又不能被動挨打。可以派出小股精銳部隊,對匈奴進行騷擾,試探其虛實。同時,在主防線加強防御,布置更多的陷阱和拒馬,準備好充足的兵器和糧草。”
將領們紛紛點頭,認同蘇逸的決策。隨后,蘇逸開始詳細布置任務,將兵力分配、防御工事的完善以及后勤保障等各項事務安排得井井有條。將領們領命后,迅速離開營帳,各自忙碌起來。
而在京城,貴族們的陰謀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他們四處拉攏朝中大臣,試圖壯大彈劾蘇逸的聲勢。朝堂之上,氣氛劍拔弩張。一位與貴族們勾結的大臣站出來,高聲說道:“陛下,蘇逸在邊關獨斷專行,推行軍功授田制,擾亂朝綱。如今又聽聞他與匈奴暗中往來,意圖謀反,陛下不可不察啊!”
朝堂上頓時議論紛紛,一些不明真相的大臣面露驚愕之色,而那些支持蘇逸的大臣則紛紛站出來為他辯解。“陛下,蘇將軍一心為國,在邊關抵御匈奴,屢立戰功,怎會謀反?這其中定有誤會。”一位老臣急切地說道。
王莽坐在龍椅上,臉色陰沉,目光冷冷地掃過朝堂。他心中對蘇逸的信任并未動搖,但貴族們的勢力和輿論壓力讓他不得不謹慎對待。“此事朕自會徹查,諸位大臣莫要輕信謠言。”王莽沉聲道。
貴族們見王莽并未立刻表態,心中焦急。他們私下商議,決定偽造一些蘇逸通敵的信件,作為“證據”呈交給王莽,企圖坐實蘇逸的罪名。
與此同時,邊關的蘇逸在安排好軍事事務后,來到兵器鋪查看兵器生產進度。工匠們正熱火朝天地忙碌著,新型連弩、投石機等兵器在他們手中逐漸成型。蘇逸走到一位老工匠身邊,關切地問道:“老人家,兵器的生產還順利嗎?有沒有什么困難?”
老工匠抬起頭,擦了擦額頭的汗水,說道:“蘇將軍放心,我們一定加快進度。只是這新型連弩的制作工藝復雜,材料消耗也大,目前材料儲備有些緊張。”
蘇逸皺了皺眉頭,材料短缺是個棘手的問題。他思索片刻,說道:“我這就派人去周邊城鎮收購材料,務必保證兵器生產不受影響。老人家,辛苦你們了,這些兵器是我們戰勝匈奴的關鍵。”
離開兵器鋪后,蘇逸又來到軍營的練兵場。士兵們正在進行緊張的訓練,喊殺聲震天。蘇逸看著士兵們堅毅的臉龐和整齊的隊列,心中涌起一股欣慰之情。他知道,這些士兵是邊關的希望,也是新朝的希望。
劉瑤也來到練兵場,她看著蘇逸忙碌的身影,心中滿是心疼。“蘇逸,你已經一整天沒休息了,先吃點東西吧。”劉瑤走上前,將手中的食盒遞給蘇逸。
蘇逸接過食盒,感激地看了劉瑤一眼,說道:“瑤兒,謝謝你。你也辛苦了。”兩人坐在一旁的石凳上,蘇逸打開食盒,里面是一些簡單卻精致的飯菜。在這緊張的備戰氛圍中,這片刻的寧靜顯得格外珍貴。
然而,平靜并未持續太久。斥候傳來消息,匈奴大軍已經開始行動,正向邊關逼近。蘇逸猛地站起身,眼中閃過一絲寒光。“終于來了。”他低聲說道。
蘇逸立即召集將領們,再次商討作戰計劃。“匈奴大軍即將到來,我們必須做好充分準備。按照之前的部署,各部隊迅速進入戰斗位置。記住,我們是為了守護邊關,守護新朝的百姓而戰!”蘇逸的聲音堅定而有力,將領們紛紛領命,士氣高昂。
而在京城,貴族們偽造的“通敵信件”已經送到了王莽手中。王莽看著這些信件,臉色愈發陰沉。他心中對蘇逸的信任開始動搖,畢竟這些信件看起來如此真實。“來人,傳朕旨意,派人前往邊關,調查蘇逸通敵一事。若屬實,即刻將其押解回京。”王莽冷冷地說道。
一場巨大的風暴即將在邊關和朝堂同時爆發,蘇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他能否識破匈奴的陰謀,擊退匈奴大軍?又能否洗清自己在朝堂上的冤屈?一切都還是未知數。但蘇逸心中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守護好邊關,守護好新朝的百姓,哪怕前方荊棘密布,他也絕不退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