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 紅妝秉鉞錄
  • 誰起我筆名了
  • 3171字
  • 2025-03-12 11:27:58

青雨浸透了朱雀大街的青石板,太極殿檐角在雨幕中泛著冷光。武曌指尖輕叩龍椅扶手上的狻猊紋,目光掠過殿下垂首的群臣,最終定格在站在案首旁的緋色身影:“婉兒,你且近前說話。”

“吐蕃使團攜九色鹿皮與昆侖玉作聘,倒比求娶文成公主時更闊氣。”武曌的聲音低沉而威嚴,目光如炬地掃視著殿下的群臣。

此言一出,殿內頓時一片嘩然。群臣面面相覷,竊竊私語聲此起彼伏。武曌抬手示意眾人安靜,殿內隨即恢復了死寂般的沉默。

“吐蕃此舉并非真心求親,而是試探我大唐底線。”上官婉兒的聲音清脆悅耳,她跪在殿前,目光直視武曌。

武曌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贊許。

“吐蕃若真心求親,怎會派個武將來當使臣?”上官婉兒繼續說道,“那位大相祿東贊的副使,實為吐蕃第一神箭手。”她嗓音清越似碎玉擊磬。三日前吐蕃使團入長安時,她分明看見那位副使右手食指的箭繭厚如銅錢。

武曌的眼中閃過一絲了然,嘴角微微上揚,半月前隴右道八百里加急文書讓昨夜焚燒的密報尚帶著邊關風沙。不過,武曌確信除她之外無人看過……

“婉兒,你說說看,這吐蕃為何非要娶我朝公主?”武曌的聲音依然低沉,卻帶著一絲探尋的意味。

上官婉兒微微一笑,拱手行禮,語氣沉穩而堅定:“娘娘圣明。臣以為,吐蕃此舉并非真心求親,而是試探我大唐底線。若我大唐示弱,吐蕃必將得寸進尺,若我大唐強硬,吐蕃又未必敢輕易開戰。”

“吐蕃新贊普野心勃勃,想要借此聯姻穩固西南邊疆。”上官婉兒的聲音依然沉穩,仿佛在平靜的湖面上投下一顆石子,“然我大唐公主豈是輕易可得?更何況,公主乃陛下心腹至親,若遠嫁異域,恐生諸多變故。”

上官婉兒肩頭微微震顫,“新贊普吞并象雄部不過三月,求親使團里卻藏著些掌管城防的悍將。“她故意停頓,“他們要的可不是和親公主,而是想要探查我朝邊鏡軍防。”

“吐蕃使者言辭懇切,若本宮一口回絕,恐會激怒對方。”武曌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憂慮,仿佛在自言自語。“若用和親拖延時日……”

“娘娘!“婉兒突然行大禮叩首,額頭觸及金磚發出清響,“文成公主入蕃,陪嫁工匠在他國建起三百六十架水磨坊。”她抬起的面龐染著窗欞透進的霞色,“如今吐蕃騎兵吃著水磨青稞充當軍糧,虐殺邊城百姓的箭鏃是用本朝冶鐵術淬煉。”

武曌的手指深深掐入扶手軟墊,“不可。”

上官婉兒云鬢微顫,唇角勾起似有還無的弧度,不待眾人回神,口吐絕句渾然天成,平仄工穩如棋局排陣,用典精妙似暗藏機鋒。

天朝禮樂授荒陬,卻遺虎兕噬神州。

爐火朔方開混沌,稻粱北地勝中州。

寒鋒鍛就烽煙起,倉廩充盈戰鼓收。

自古懷柔須慎計,徒將血肉飼鴟鸮。

武曌的目光一亮,示意上官婉兒繼續。上官婉兒跪坐在武曌的面前,她的目光清澈而深邃,仿佛能看透時光的迷霧。

“娘娘。”上官婉兒輕啟朱唇,聲音清脆如玉,“近日臣女聽說,道教在民間頗為盛行。百姓們紛紛前往道觀祈福,甚至有些官員也在家中供奉道教符箓。不知娘娘對此有何看法?”

武曌微微一笑,“婉兒啊,你小小年紀,倒是懂得關心朝局。道教在我朝的確是頗為興盛,尤其是先帝太宗時期,道教更是受到推崇。”

“娘娘。”婉兒繼續說道,“臣還聽說,先帝與陛下皆信道教,甚至吐蕃使者也曾向我朝獻上道教典籍。不知娘娘是否也信道教?”

武曌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懷念。“太宗皇帝確是道教的推崇者,他曾詔令天下修建道觀,甚至親自撰寫《道德經》的注解。至于本宮,年輕時也曾研習道教經典,尤其是《道德經》中的‘無為而治’,頗能啟發人心。”

婉兒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娘娘,臣女冒昧請問,為何道教能在民間如此盛行?難道不是因為百姓們渴望安寧,而道教宣揚的‘長生不老’與‘禳災避禍’正好契合了他們的愿望?”

武曌點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贊許。“婉兒說得不錯。道教之所以能在民間盛行,正是因為它的教義貼近百姓生活。它不僅宣揚長生不老,還強調修身養性,這處在戰亂地帶的百姓來說,無疑是一種精神寄托。”

“娘娘,”婉兒繼續說道,“臣女還聽說,吐蕃的百姓也信道教。他們的贊普曾派人來朝,尋求了許多道教典籍。不知娘娘對此有何看法?”

武曌眼中閃過一絲深沉。“吐蕃雖地處邊疆,卻也不乏對中原文化的向往。他們信道教,或許是想借此與我朝建立更深的聯系。宗教作為一種文化傳承,的確能在某種程度上促進兩國的交流。”

上官婉兒她抬起頭,目光堅定地看向武曌:“娘娘,臣女以為,道教雖為民間信仰,卻也能成為我朝治理天下的助力。只要引導得當,道教不僅能安撫民心,還能為我朝籠絡更多的支持。”

“娘娘,道教講究順應自然、以柔克剛。如今吐蕃來勢洶洶,我們不妨以道觀為計,或可化解此局。”狄仁杰身著官服,出列拱手說道,聲音沉穩而堅定。

武曌微微坐直身子,眼中閃過一絲贊許,示意狄仁杰繼續說下去。

“臣請娘娘假托公主夢見老君點化,愿出家修行。如此一來,既顯我大唐尊崇道教,又能表明公主已非塵世俗物,吐蕃求親亦無意義。”狄仁杰不慌不忙,將心中所想娓娓道來。

朝堂之上,眾朝臣聽了,開始交頭接耳,議論紛紛。狄仁杰接著分析:“吐蕃乃化外之地,對我大唐的道教文化所知甚少。若能以奢華的道觀展示我大唐的國力與文化,還能讓他們知難而退。”眾朝臣聽后,陷入了沉思。

然而,朝中卻傳出了不同的聲音。武將出身的將軍王猛站了出來,大聲說道:“娘娘,吐蕃不過是一群蠻夷,他們仗著武力就敢前來求親,實乃欺我大唐無人。臣以為,還是應該加強軍事防御,以武力對抗吐蕃。我大唐軍隊英勇善戰,定能讓他們有來無回。”王猛說罷,雙手抱拳,滿臉的自信與堅毅。

一旁的文臣李學士也憂心忡忡地說道:“娘娘,雖然狄大人的計策看似巧妙,但當朝公主入觀出家,是否過度尊崇道教,若引發佛道之爭,將不利于國家的穩定。我大唐佛道兩教一直并行發展,若厚此薄彼,恐生事端。”

武曌聽著兩方的爭論,看向狄仁杰,問道:“狄愛卿,你對此有何看法?”

狄仁杰拱手說道:“娘娘,王將軍所言加強軍事防御,自是保家衛國之根本。但如今吐蕃使者已至,若貿然動武,恐失了大國風度,也會讓天下人覺得我大唐不愿和平共處。而李學士所擔心的佛道之爭,臣以為太宗皇帝追封道教老祖為“太上玄元皇帝”,且我朝一直是“君權神授”,只要陛下和娘娘把握好度,合理平衡兩教關系,定能避免。道觀之事,只是權宜之計,若能不戰而屈人之兵,豈不是更好?”

武曌聽后,點了點頭,陷入了思考。

接下來的幾日,朝堂上依舊爭論不斷。而吐蕃使者在館驛中,也密切關注著大唐的動向。他們本以為大唐會很快答應求親之事,沒想到卻陷入了這般局面。

狄仁杰并未閑著,他開始秘密籌備道觀之事。他挑選了長安城外一處風景秀麗之地,命人開始繪制道觀的設計圖。設計圖上的道觀氣勢恢宏,亭臺樓閣,錯落有致,盡顯大唐的奢華與大氣。

與此同時,武后也按照狄仁杰的建議,對外宣稱公主夢見老君點化,一心想要出家修行。消息傳開后,長安城內百姓們議論紛紛,都對公主的選擇感到驚訝。

吐蕃使者聽聞此消息后,心中不免有些疑惑。他們決定親自去看看那即將修建的道觀。當他們來到道觀的選址處,看到設計圖時,被那奢華的設計所震撼。他們從未見過如此宏偉的道教建筑,心中對大唐的國力有了新的認識。

“這大唐果然是地大物博,國力強盛。一座道觀都如此奢華,想必他們的軍隊也不容小覷。”吐蕃使者中的一位小聲說道。

而朝堂上,關于道觀與武力對抗的爭論仍在繼續。王猛將軍依舊堅持加強軍事防御,他日夜操練士兵,加固城墻,做好了隨時戰斗的準備。李學士則四處奔走,與佛教高僧們溝通,希望能安撫好佛教勢力,避免佛道之爭的發生。

狄仁杰則一邊監督道觀的修建,一邊與吐蕃使者周旋。他向使者們介紹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講述老君的故事,讓使者們對道教有了更深的了解。

隨著道觀的修建逐漸有了雛形,吐蕃使者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他們意識到,大唐并非他們想象中那么容易對付。若強行求親,一旦引發戰爭,他們未必能占到便宜。

終于,在道觀即將完工之時,吐蕃使者向皇帝遞上了國書,表示放棄求親之事,愿意與大唐繼續保持和平友好的關系。

作者努力碼字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麻莱县| 牟定县| 桐梓县| 宁安市| 宝山区| 呼和浩特市| 盐边县| 乡城县| 蕲春县| 沛县| 黎城县| 三江| 花垣县| 三门峡市| 姜堰市| 长白| 正阳县| 阿图什市| 义马市| 金沙县| 新竹市| 中方县| 都安| 达拉特旗| 肇庆市| 沧源| 淮北市| 民勤县| 旌德县| 苍溪县| 榆中县| 西青区| 浏阳市| 吉林市| 东阿县| 镇康县| 西充县| 邵阳县| 蕉岭县| 光泽县| 福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