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土窯
- 第二鄉:起點與傳承
- 騎狗追公交
- 2021字
- 2025-03-14 23:23:13
李明次日便搬至與巫同住。巫的巢居雖顯簡陋,卻比其他族人的居所好了許多。屋內置有一粗大樹樁作為桌子,不知從何得來,其上堆滿了各式各樣的草藥與麻繩。麻繩之上,結一個個排列,每一結都承載著部落的重要歷史或儀式。巫耐心地為他逐一解釋每個結背后的意義,李明聽得如癡如醉,仿佛親手觸摸到了部落世代傳承的智慧。
據巫所言,李明所在的部落名為“夏”,極度崇拜太陽。往昔,它是一個強大無比的部落,領地廣袤,資源豐富。然而,有一年冬天,氣候突變,變得異常漫長且嚴寒。族人難以抵擋嚴寒,食物短缺,疾病橫行。萬般無奈之下,部落的巫只能祈求神靈指引。得到神靈的啟示后,巫帶領族人向南遷徙。遷徙途中,他們遭遇了野獸的侵襲與其他部落的驅趕,傷亡慘重。歷經千辛萬苦,在上上任巫的引領下,他們終于來到了這片現在的棲息之地。這片土地雖不及故土遼闊,但物產豐饒,陽光充沛,水源清澈,族人得以在此休養生息,逐漸恢復了往日的生機。
作為部落的巫,職責重大,不僅要傳承部落的知識與智慧,還要解釋自然現象,安撫族人的心靈,更要在關鍵時刻為部落指明方向。李明深知自己肩負的重任,虛心向老巫求教,學習部落的歷史、神話、草藥知識以及祭祀儀式。老巫也傾其所有,將一生的智慧與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這個被神明選中的年輕人。在老巫的耐心指導下,李明的學識日漸深厚。
除了學習巫的知識與技能,李明還利用自己巫的身份成功推廣了葦編的技藝。如今,族人已能自行編織出結實耐用的蘆葦制品,捕捉的魚蝦與采集的漿果數量顯著增加,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李明還發現,一些聰明的族人開始嘗試用蘆葦編織成各種工具,甚至搭建更加穩固的居所。李明望著這一切,心中明白,正是這樣的嘗試與探索,部落才能延續至今。
就在李明跟隨巫日復一日的學習知識之際,這一天他突然感覺腹痛難忍,頻繁的拉肚子。在上廁所時,他發現許多族人也與他一樣到處埋地雷,但他們似乎已經習以為常,唯有李明痛苦不堪。他找來一些金櫻子,洗凈食用。他深知,這是長期飲用河水所致。盡管這里的河水比他原來所在的世界干凈許多,但河水中仍存在諸多微生物,因此拉肚子并不罕見。這時,李明格外懷念曾經隨時隨地喝熱水的日子,特別是拉肚子時,一杯熱水下肚,別提多舒暢,特別李明還是一個華夏人,對熱水有著特別的執念。想到這里,李明下定決心,明日便開始嘗試制作土窯,看能否燒制出土罐。若成功,便可燒熱水,喝熱水將減少生病的概率,還能存水,減少打水的頻率,晚上口渴也不必再跑到河邊飲水。
要燒制土罐,首要任務是制作一個土窯。于是,第二天,李明便運用自己巫的身份,調動了許多半大小子幫忙挖坑,至于為什么調動的是半大小子,因為部落的成年人得去獲取食物。坑就挖在河邊不遠處,取水方便。
土窯,作為人類早期文明的重要產物,即便在李明原來所在的后世,仍在許多地方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一些傳統手工藝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土窯大致可分為四類:紅薯窯、土立窯、窯洞以及李明要制作的土坯燒陶窯。紅薯窯專門用于烤制紅薯,通常由土塊、石塊、紅磚或瓦片搭建而成,形狀各異,但都能有效利用熱量烤熟紅薯。土立窯則主要用于燒制石灰,由紅磚、石頭和泥土堆砌而成,規模較大,能夠連續生產石灰。然而,李明并無條件制作。窯洞并非用于燒制的土窯,而是一種獨特的民居形式,與土窯技藝有著深厚的淵源。而李明要制作的,便是土坯燒陶窯,主要用于燒制陶器。它由泥土堆砌而成,內部空間適中,便于放置和取出陶器。
李明現在要制作的,便是一個簡單的土坯燒陶窯。他與族人在相距不遠的地方挖了兩個坑洞,一個用于和泥,一個用于制作土窯燒制土陶。他往第一個坑洞里倒入干土,這些干土是從白蟻窩上敲下來的,皆是上好的粘土。原本李明還擔心這片地區沒有粘土,結果輕易便找到了許多白蟻窩,于是他便不客氣地向白蟻“借”了一些,導致許多白蟻因此失去了家園。他又往土坑中加入清水,并讓人進去將粘土踩勻。他擔心光有粘土不夠,于是又加入了一些干枯的枯草進行調和。等粘土踩踏得差不多時,他取出粘土,小心地拍打成一個圓盤,并在圓盤上戳出一個個均勻的小洞以便火可以通過,然后放在太陽底下曬干。這樣,一塊爐心板便做好了。
接著,他把做好的爐心板放到第二個洞口上,然后用粘土在火室前筑墻。等墻筑好,他用木棍挖出火室的入口,放入一些枯草干柴,點燃火焰進行干燥,加固粘土。等火焰熄滅后,他再用粘土圍繞著爐心板進行磊高擴建。擴建完畢,他再次挖大了火室的入口,并將粘土制作的爐欄放進去。爐欄的存在可以提高加熱效果。然后,他點燃火焰再次烘干。
趁著烘干粘土的工夫,李明帶著族人開始用粘土制作一個個簡易的土罐。首先,他用一整塊粘土制作罐底,然后再將一塊塊黏土搓成長條,一個個壓到罐底上,使它們成為一個整體。土罐雖簡易,但對從未見過這種事物的族人來說,簡直驚為天人。于是,他們紛紛學著李明的樣子制作起了土罐,只是他們制作的土罐簡直慘不忍睹,有的甚至沒壓緊,罐身上還有洞。望著族人制作的土罐,李明只能無奈地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