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大都
- 倚天:我靠尋蹤,滿手神功
- 慕百峰
- 2034字
- 2025-03-19 16:14:31
宋青書三人向東南又騎了二十里地,來到潁河邊上,宋青書才與他們告辭。
現在汝陽王兵威正盛,義軍被壓縮得十分難受,河南境內的義軍尤其吃力。
就連剛建立不久的龍鳳政權都被趕出了亳州,向安徽東南遁去。
“宋少俠要去大都?”韓林兒問。
“是的。”宋青書說。
“大都高手云集,臥虎藏龍,宋少俠一定萬般小心。”韓林兒囑咐道。
“多謝韓兄提醒。”
那句“臥虎藏龍”確實沒毛病。
記得《倚天》末尾,出現了八個人對抗少林三渡的金剛伏魔圈。
張無忌看后感慨道:“這八人的武功著實了得,實不在何太沖夫婦之下。除了三個是青海派外,其余五人的門派來歷全然瞧不出來。可見天下之大,草莽間臥虎藏龍,不知隱伏著多少默默無聞的英雄好漢。”
那八個人連姓名都沒有,卻有不在昆侖掌門何太沖之下的武功!
足見這個世界有多少英雄。
宋青書自然要加倍小心。
韓林兒又說:“大都也有我們明教的一些暗哨,如果有什么需要幫助的,少俠可以靠著切口暗中聯絡。”
他隨即把明教的一些聯絡信號和切口告訴了宋青書。
宋青書再次感激道:“多謝韓兄。”
韓林兒在渡口坐上一艘船:“宋少俠,江湖路遠,我們來日方長。”
宋青書抱拳道:“后會有期。”
——
宋青書身上有不少從蒙古士兵和色目士兵身上搜來的銀兩,一路快馬加鞭趕往大都。
他買的都是好馬,一天趕路最少也能達到150公里。
這樣不至于很累,也能順便練練功夫。
那種八百里加急的跑法,實在有點辛苦。
五天時間,宋青書便到了大都。
前方是大都西門平則門。
還沒見識到大都的繁華,就先看到了一個萬人坑,而且沒有完全掩埋,想來是因為以后還會繼續埋入尸體。
按照古代的戶籍制度,大部分人是不會背井離鄉的,如今既然都到了出現起義軍的地步,就說明很多土地沒有人耕種了。
饑荒更不用說,到處都是。
很多人想要逃入大都避難,但京畿附近向來不是重要的產糧區,供應不了這么多難民。
元廷也不是很想管,他們從來沒把漢人當成子民,餓死就餓死吧,還能少點人加入義軍,何樂而不為。
再過幾年,元大都的十二座城門外都建了萬人坑。
宋青書進入大都,來到一條胡同,先租了一間民房。
房東老伯一看宋青書給的是現銀,可給高興壞了。
帶著他在房間里不住介紹:“這位兄弟,本來只能租給你一間房,但我看你面善,這個小院子就都租給你吧。”
宋青書笑道:“多謝老伯。”
房東老伯說:“咱這地方好得很,附近不遠就是勾欄胡同,聽曲看戲啥都方便!”
“都說大都的戲院是全國最上乘的。”宋青書說。
“那當然!”老伯道,“在這兒不僅能聽《殺狗記》《拜月亭》《白兔記》,還有更火的《單刀會》。對了,今天戲院就演這出,兄弟要是喜歡,就過去聽聽,絕對喜歡。”
“在下會去看看的,”宋青書道,然后隨口問了句,“老伯可知如今南邊的形勢?”
老伯道:“什么形勢,天下不是很太平嗎?”
宋青書笑了笑:“沒錯。”
老伯道:“兄弟先休息休息,一會兒別忘了去聽戲!”
這年代的信息傳播速度非常緩慢,很多普通人確實啥都不知道。
即便到了清朝中后期,太平天國都占據半壁江山了,京城的一些旗人老爺竟然還一點都不知道。
元代也是差不多的情況吧。
如果想知道消息,就要刻意去一些茶館多坐坐,并且具備一定分辨真假的能力,因為口口傳播,消息難免失真。
要多方搜集,然后自行斟酌比對,找出線索。
這是行走江湖的必備技能之一,不然會被別人騙得團團轉。
宋青書喝了口水,把青劍藏好,來到了大街上。
舉目看去,大都確實有一種歌舞升平的感覺,與之前在黃河南岸看到的境況完全不同,不知道的還真以為天下無事。
大街上各色人種都有,其中蒙古人最容易辨認,因為他們的發型很特殊。——頭頂剃掉了大部分頭發,兩邊梳成小辮子,然后眉頭上還有類似劉海的發簾。
宋青書在勾欄胡同找了一個戲棚,給了點錢,坐下聽了出戲。
臺上唱的果然就是關漢卿的《單刀會》:
“他上陣處赤力力三綹美髯飄,雄赳赳一丈虎軀搖,恰便似六丁神簇捧定一個活神道。那敵軍若是見了,唬的他七魄散、五魂消。你則索多披上幾副甲,剩穿上幾層袍。便有百萬軍,當不住他不刺刺千里追風騎,你便有千員將,閃不過明明偃月三停刀。”
唱詞完美勾勒出了關羽豪邁的形象。
臺下叫好聲不斷。
除了這種用漢語唱戲的,在元大都還可聽到波斯文、阿拉伯文戲曲。
臨近中午,宋青書又來到一間頗有波斯風情的小飯館,要了一份混合了不少干果的手抓飯,以及一小碟子蜂蜜。
這種飲食在元代比較上檔次,因為一旦帶了甜味,就很不一般。
宋青書吃完時,看見一大隊人馬從大街上走過,衣著光鮮亮麗。路上的人紛紛讓行,生怕擋道。
他聽見旁邊有人說:
“汝陽王大勝歸來,平定河南行省,皇上不知道又要賞賜什么。”
“汝陽王已經得了大半個天下的兵權,能賞的東西可不多。”
“那倒是。”
“哎!你快看,那個少女就是名震京師的第一美女,汝陽王的女兒紹敏公主。”
“哎呀!真是絕色佳人!”
“聽說不少王公大臣的公子爺想求親,連堂堂樞密使大人都送了婚書。”
“但聽說這位紹敏公主脾氣可怪得很哦!”
“……”
宋青書望過去,不滿十七歲的趙敏燦若桃花,明媚中帶著一股獨特的英氣。
她騎在一匹汗血寶馬之上,身后有兩隊武林高手,當先三人便是苦頭陀和玄冥二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