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襄陽城外
- 倚天:我靠尋蹤,滿手神功
- 慕百峰
- 2052字
- 2025-03-10 17:11:18
當年風清揚傳令狐沖獨孤九劍,十多天他就學會了,只有最后一招“破氣式”僅記了口訣。
獨孤九劍非常特別,要旨在于悟性,最重要的是“劍意”而非劍招。
如果能夠領悟“料敵機先”“無招勝有招”兩大秘訣,九劍基本就算完成。
——此事說來簡單,卻是最難做到。
好在宋青書身懷系統,天賦異稟之下,領悟極快。
一天練下來,“總訣式”、“破劍式”、“破刀式”、“破槍式”、“破鞭式”、“破索式”、“破掌式”、“破箭式”均已熟練。
只有對付身負高深內力的“破氣式”,由于自己暫時沒有內力,還不能完全領悟。
風清揚曾對令狐沖說:“再練20年,才能和天下英雄一爭短長”。主要針對的就是破氣式。
不過以令狐沖的天賦,估計用不了那么久。
至于宋青書,那就更快了。
在山洞之中睡了一夜。次日,那個話不多的系統又給出了一個箭頭,讓他北上。
依舊沒有哪怕一句說明。
宋青書真想給他個名字叫做“惜墨如金”。
但畢竟已經得了甜頭,所以還是老實按照它的指示走吧。
帶好青劍和那枚黑色丹藥,宋青書離開了山洞。
出洞時,他沒忘再向獨孤前輩的墳冢和神雕的遺骸拜了一拜。
信步前行,出谷后,感覺天地為之一新。
這,是屬于我的江湖!
按照腦海中的記憶,此時是至正十五年夏,也就是1355年夏天。
張無忌在山谷中已經修習了三年九陽神功,還有兩年半他就會出谷,繼而便是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
宋青書如今二十多歲,也要做回亂世英雄。
他剛來到襄陽城外就遇到了第一個問題,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自己很餓,卻沒有多少錢。
裝著金銀的包裹早在此前的打斗中遺失,搜遍全身上下,只剩一些沒太大用的紙鈔。
好在其中有一部分是價值相對高一點的中統鈔。
元朝是個使用紙幣的社會,絕大多時候禁止流通金銀銅等貴金屬貨幣。
元朝一共發行過三種紙幣:中統鈔、至元鈔、至正鈔。
前兩個看年號就知道是忽必烈發行的。
最早的中統鈔,一開始幣值還挺穩定。
但古代王朝連銀行都沒有,你就別指望他們有什么標準化的金融手段了。
所以后期元廷完全就是在胡亂發行紙幣,通貨膨脹那叫一個高。
當今在位的是后來被朱重八同志追封為“元順帝”的末代皇帝(不算北元)。
元順帝的年號是“至正”。五年前,元順帝發行了至正鈔。但僅僅一年后就通貨高企,基本淪為廢紙。
——有人說元朝亡于通貨膨脹,不是沒有道理。
宋青書手里的這些鈔票,票面價值不低,但也就夠吃幾頓簡飯。
襄陽城門緊閉,城外也沒什么商家。
最近湖北不太平,徐壽輝的起義軍和元軍打得非常激烈,經過半年多的激戰,徐壽輝再度占據了武昌周邊;元軍則駐軍襄陽。
走了半天,宋青書終于看到一處小村落。
有個年輕的佃戶扛著農具剛回來,在他進屋前,宋青書上前道:“這位兄臺,能不能討點干糧?”
年輕佃戶看宋青書腰懸寶劍,心中有些害怕,惶恐道:“大,大爺,你要多少我都給你……”
“我給你錢!”
宋青書掏出自己身上一半的中統鈔,“你看。”
年輕佃戶這才稍稍放心:“道爺莫非是從武當山下來的?”
宋青書點頭道:“沒錯。”
“武當山是好地方,我和爹每年都上山進香。”
年輕佃戶放下農具,推開房門,“道爺,里面坐。”
“謝謝。”
宋青書進了屋,屋里陳設非常簡樸。
年輕佃戶朝著里屋道:“爹,我回來了。”
一個六十來歲的老頭走出來,旋即看到了宋青書:“這位是?”
“武當山下來的道爺。”年輕佃戶道。
“亂世出山,道爺是要給哪方效力?”
老頭警惕道。
宋青書笑了笑:“我只是個普普通通的江湖人士。”
“江湖……”老頭搖頭道,“這世道,不太平啊!”
年輕佃戶拿出來一些面餅,“道爺,按照集市上的價格,您那一貫鈔票只能給您這么多糧食。”
1貫就是1000文。
曾經的中統鈔1貫能買兩畝地,如今卻只能買幾個面餅。
“已經不少了。”宋青書道。
年輕佃戶又端出來一碗粥,十分誠樸地說:“這碗粥是送您的。道爺一看就餓壞了,不能上來就吃干面餅,先把這碗粥喝了吧。”
“實在太感謝了!”
肚子確實餓了,宋青書先喝粥吃個餅子。
他吃飯的空當,年輕佃戶在一旁邊換鞋子邊對父親說:
“爹,今年的收成一定不錯,除了每畝3石的稅賦,還能余下約莫半石糧。”
老父親道:“這話可不要讓孫老爺家的人知道。”
元代的稅負可謂極重。何況他們耕種的是從地主孫老爺那兒租來的田。
元朝土地兼并也極其可怕,導致很多農民反而愿意耕種佃田。
宋青書喝完粥,吃了兩個餅子,起身問道:“請問附近哪里有市集?”
“市集……”年輕佃戶想了想道,“得去東南邊,要走十里地。”
“好的,叨擾了。”
宋青書感謝了兩句,出門向市集走去。
向南走不在他的方向上,好在十里地不算很遠。
宋青書留下的那些錢就是為了買塊磨刀石。
說是市集,人卻不多,而且天色還大亮,很多人就急著收攤了。
宋青書連忙找到一家賣廚具的,“等下,攤主,我想買塊磨刀石。”
攤主匆忙拿了一塊給宋青書,接過錢繼續收拾攤位。
宋青書奇怪道:“為何這么早就不做生意了?”
“還做什么生意!”
攤主道,“前邊大軍吃了敗仗,馬上回撤到襄陽了。保不了要在城外割幾百個兩腳羊的頭給湖廣行省左丞還有達魯花赤大人冒領軍功!”
(“達魯花赤”是元廷在各級政府都會設置的蒙古族高官名稱,他們往往才是地方最高領導。)
看著匆匆離開的攤主,宋青書心中一寒,一種很不好的預感涌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