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囹圄
- 諸天大醫:從大明太醫開始
- 落羽聽音
- 2542字
- 2025-04-15 07:30:00
春去夏來,時光荏苒。
轉眼不知不覺,時間過去了兩個月。
錦衣衛,詔獄。
兩名獄卒站在甬道口,其中年輕些的獄卒從腰包里掏出一小撮煙絲,用皮紙卷成顆草捻,卷好之后一掰兩半,遞給身旁年老的獄卒。
那老獄卒鷹鉤鼻,塌扁嘴,一臉奸滑相。
他也不推辭,直接就拿過草捻,叼進了嘴里。
二人從油燈邊上點起煙卷,用力吸了一口滿是煙油糊味的濃霧。
陰濕的甬道里浮著層血苔,像給青磚鋪了層爛肺。
腐肉味混著尿騷在磚縫里漚了不知多久,早腌出股黏稠的尸臭,連老鼠都不愿久留,叼著半截斷指從兩名獄卒靴邊竄過。
“昨兒個丙字三號那個御史上吊了。”年輕獄卒把油燈掛上鐵環:“老哥兒,你說甲字九號這個太醫能撐多久?”
老獄卒嘬了口煙卷,撩開眼皮問道:“賭什么?我押入伏前瘋。”
“太遲。”年輕人舔了舔缺牙豁口:“沒見送飯時他在跟白骨嘮嗑?這種讀過書的,瘋起來快。我賭他芒種之前,準咽氣!”
火光照亮盡頭囚室,鐵門上的窺孔像只潰爛的眼,透出一絲絲渾濁的光。
里頭的咳嗽聲忽重忽輕,像鈍刀刮著人的牙根。
“別小看這小子。”老獄卒摳著指甲縫里的黑泥:“關銅筑房——沒窗沒光,尋常人七天就自盡了,可你瞧這小子,別看瘋瘋癲癲的,卻足足挺了兩個月!”
他們的交談聲在甬道四壁間回蕩,化成一陣高高低低的回響。
甲字道,九號牢。
吳桐團座在地上,這方狹窄逼仄的斗室內,沒有任何光亮,只有一條用木板搭成的床。
而吳桐剛進來的時候,就在這條光板床上,摸到了一副冷冰冰的硬物。
吳桐好奇地摸索著,當摸到一半的時候,他駭得直接癱坐在了地上——那東西分明是一副完整的白骨!
聽到他的跌蹌聲,外面獄卒的笑聲穿進銅筑房:“吳院判莫驚!這位是工部的張大人!等您多時啦!”
就這樣,吳桐和這具骷髏共居在這方黑暗的囚牢里,一關就是兩個月。
在此期間,他始終通過眼前的系統光屏計算時間,看著自己剩余生命的倒計時從4500小時一直跌到2850個小時。
為了避免因為長期失去時間觀念而導致的精神錯亂,他一直用石塊在墻上刻著日歷,就像孤島上的魯濱遜在十字架上計算天數一樣。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對這副白骨也不再那么恐懼了,畢竟在現代的時候,他在大學不止一次解剖過大體老師。
他按照記憶中的解剖圖譜,摸黑把這具骷髏拼湊起來,將他輕輕安置在了墻邊。
閑來無事,自己每天都會花大量時間,把自己腦子里的現代知識講給他聽。
想到什么就講什么,為的是給自己大腦持續施加刺激,不讓自己失去邏輯性。
偶爾,他也會將自己如今的愛恨講給他聽,講到情深處時,時常垂下淚來。
兩個月的幽禁,他的頭發和胡須都長了許多,似乎蒼老了幾十歲。
持續的劇烈癌痛讓他幾度瀕臨崩潰,他不知多少次把頭在墻上撞出血了。
可恰恰也正是這種疼痛,無時無刻都在提醒著他——保持清醒,你還活著。
這時,外面的議論聲戛然而止,一陣腳步聲向著這邊走來。
銅筑房門上的小窗鏘鋃一聲打開了,外面的光斜斜照進斗室,刺得吳桐一時閉上了眼去。
鐵窗漏進的光像把生銹的刀,將袁忠的臉劈成陰陽兩半。
袁忠望著癱坐在骷髏旁的吳桐,眼神里流露出不忍。
枯槁的故人早已看不出原有的風采,倒像具披著破麻布的干尸。
唯有那雙仍然明亮的眼睛,還昭示著他不曾摧折的銳氣。
“吳道長何苦。”袁忠嘆息一聲,他輕聲說道:“懷慶公主殿下知您入獄,當晚便大哭了一場,第二天起來……已是青絲盡白,滿頭霜雪了。”
吳桐驀然抬頭,眼神中滿是震驚。
“你可有什么話嗎?”袁忠問道:“你我畢竟故人一場,我會想辦法替你遞句話的。”
吳桐低頭看了眼自己蓬亂的胡須和頭發,苦笑著搖搖頭。
“不了。”他低聲說。
“為何?”袁忠聞言一愣:“你不惦念她嗎?”
“怎么可能。”吳桐緩緩起身:“但若她知道我成了這般模樣,怕是會更難受。”
“說的也是。”
吳桐借著這珍貴的光亮,側頭看向墻壁上歪歪扭扭的劃痕。
一道一天,如今已經整整六十八道了。
作為后世人的他,他意識到,如今距離朱雄英死期不遠了!
作為明代官方檔案,《明太祖實錄》明確記載:洪武十五年五月己酉朔,皇嫡長孫雄英薨。
其中這個“五月己酉朔”,“朔”指的是農歷每月初一,“己酉”為干支紀日,這一表述意味著朱雄英死于農歷五月初一。
因為歷法不同,本年度的農歷五月初一正是公元1382年6月12日。
歷史上記載,朱雄英死于“痘癥”,這是個極其模糊的診斷。
僅從這只言片語,吳桐根本無法診斷到底是什么疾病奪走了他的性命。
另外還有一個關鍵線索,朱雄英暴斃七天前,曾經有過一次墜馬受傷。
想到這,吳桐抬起頭,他對著正欲離去的袁忠說:“袁千戶,替我帶句話給太子殿下,三天后,絕不可讓太孫殿下騎馬!”
袁忠的腳步驟然急停,他不可思議地盯著吳桐,瞳孔縮了縮。
“你可知這話要是傳到圣上耳中……”
“墜馬傷顱,不出幾日便高熱驚厥而亡,當初在云滇前線,這般墜馬死去的軍士還少嗎?”吳桐沉聲說道。
他忽然劇烈嗆咳起來,血點噴濺在地上,像極了朱雄英書房外的那株灑金碧桃。
“慧覺大師說的沒錯,先生果然是天下人的燈。”袁忠眼神中劃過一絲同情:“圣上如此待你,你又何苦……”
吳桐望著囚室頂滲水的裂痕,恍惚看見那日從東宮治罷太子手疾,朱雄英追出來,給他長揖一躬。
那孩子笑著說:“今日全仰賴先生!”而吳桐又何嘗不知道,正是因為有他的那局盲棋,這場手術才得以順利實施。
“燈油盡了,芯還得亮著。”他苦笑著說:“那孩子是無辜的,我不能因為祖輩的事,從而遷怒于他”
袁忠握刀的手緊了緊,轉身時輕聲道:“前日小殿下還問起您去哪兒了,我告訴他……說吳先生云游尋藥去了。”
鐵窗重新閉合的剎那,吳桐摸索著,在石壁刻下新的劃痕。
“張大人,今日講到青霉素的提取之法……”他貼著骷髏坐下,像個老師般自顧自講起來:“霉斑之內,尚有一線生機……”
系統藍光幽幽閃爍,在他眼前亮起一行冰冷的大字。
【長河奔涌,不因滴水改道;青史如山,豈容螻蟻撼峰?】
袁忠沉重地走出甬道,甬道盡頭,兩個獄卒正抖如篩糠,在十二章紋龍袍下跪成一團。
朱元璋早已等候多時。
“他都說什么了?”老皇帝聲如悶雷。
“回陛下……”袁忠猶豫半秒,最終還是一五一十的,把吳桐所說的話盡數如實轉告。
當聽到關于朱雄英的部分時,朱元璋的目光中倏然劃過一絲怒氣。
袁忠見朱元璋眼中殺意漸起,立即跪下大聲說:“微臣與他在云滇便已相識,此人是個道士出身,時常口出昏悖之言,還請陛下不要盡信!”
朱元璋冷哼一聲,甩袖離去。
“如今太孫正隨太子遍訪民間,他這般口出狂言,怕不是嫌命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