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新朝風云初起

林曉與蘇然婚后的生活,雖在這戰后百廢待興的國家中忙碌,卻也充滿了溫馨與滿足。林曉全身心投入到國家建設的諸多事務中,她時常穿梭于各個州縣之間,親自指導農業技術的推廣。蘇然則協助朝廷整頓軍備,確保國家在經歷大戰后仍有堅實的武力保障。

這日清晨,京城的陽光透過雕花的窗欞,輕柔地灑在林曉與蘇然的臥榻之上。林曉悠悠轉醒,身旁的蘇然還在熟睡,他那輪廓分明的臉上帶著一絲疲憊后的放松。林曉輕手輕腳地起身,生怕吵醒蘇然,她披上一件外衣,走到窗邊,望著窗外逐漸熱鬧起來的京城街道,心中思索著今日要去拜訪工部尚書,商討關于修建水利設施的計劃。

“曉兒,起這么早。”蘇然的聲音從身后傳來,帶著剛睡醒的慵懶。林曉轉過身,微笑著說:“你再睡會兒,我今日要去工部,水利修建的事不能再耽擱了。”蘇然起身,走到林曉身邊,輕輕握住她的手:“你整日如此操勞,可要注意身體。”林曉靠在蘇然懷里,說道:“我沒事,如今國家剛安定,還有太多事要做,這水利關乎著無數百姓的農田灌溉,馬虎不得。”

用過早膳后,林曉乘坐馬車前往工部。工部尚書府門前,早已有下人等候,見林曉到來,趕忙恭敬地將她迎進府中。工部尚書李大人熱情地迎上來:“護國女將軍大駕光臨,李某有失遠迎。”林曉笑著回應:“李大人客氣了,今日前來,是想與大人詳細商討水利修建的具體事宜。”

兩人來到書房,林曉展開一幅詳細的水利規劃圖,上面標注著各個州縣適合修建水利設施的地點以及預計的工程規模。李大人看著規劃圖,不禁贊嘆道:“女將軍此圖繪制得極為詳盡,只是這工程浩大,所需人力、物力、財力皆是不菲。”林曉點點頭:“李大人所言極是,但這水利乃是百年大計,如今國家初定,正需要這樣的基礎建設來穩固民生。我已與戶部商討過,在財政上會給予一定支持,至于人力,可發動當地百姓,以工代賑,如此既能解決工程所需人手,又能讓百姓獲得收入。”

李大人沉思片刻后說道:“女將軍此計甚好,只是工程一旦啟動,難免會遇到諸多困難,比如材料運輸、工程監管等,都需謹慎安排。”林曉自信地說:“李大人,材料運輸方面,我們可利用水路交通,降低成本。工程監管,我打算選派一些信得過且懂工程的官員,同時也讓當地鄉紳參與監督,確保工程質量。”李大人聽后,連連點頭:“女將軍考慮周全,李某自當全力配合。”

商討完水利事宜,林曉又馬不停蹄地趕往太學。如今太學的學子日益增多,但教學內容和方式仍有許多可改進之處。林曉一直倡導在傳統經學教育的基礎上,增加算學、格物、地理等實用學科。

走進太學,朗朗的讀書聲傳入耳中。林曉徑直來到講學的講堂,此時一位老學究正在講解《論語》。林曉在后排悄悄坐下,聽了一會兒,待講學結束后,她走上前去,對老學究說道:“先生,講學得十分精彩,但如今時代不同,學生以為除了經學,還應增加一些其他學科,讓學子們能學到更多實用之術。”老學究微微皺眉:“女將軍,我朝歷代皆以經學為重,這是祖宗的規矩,貿然更改,恐有不妥。”

林曉耐心解釋道:“先生,祖宗規矩固然重要,但如今國家百廢待興,需要的是全面發展的人才。算學可用于工程計算、商業貿易;格物能讓學子了解自然規律,促進技術革新;地理則對國家的治理、軍事布局都有重要意義。這些學科并非要取代經學,而是相輔相成。”老學究聽了林曉的話,若有所思:“女將軍所言似乎也有幾分道理,只是推行起來,恐非易事。”林曉笑著說:“先生,此事我會與太學祭酒詳細商討,還望先生能給予支持。”

離開太學后,林曉又去了幾家工坊。這些工坊是她推動手工業發展的重要試點,她鼓勵工坊采用新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模式,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在一家紡織工坊里,林曉看到工人們正在忙碌地織布,她走上前去,仔細觀察織布機的構造。發現這織布機雖然在當地算是較為先進的,但與她記憶中的一些改良織布機相比,效率仍有提升空間。

林曉叫來工坊的老板,說道:“王老板,我看這織布機還可再做改進,我給你畫個新的圖樣,按照這個改進后,織布的速度至少能提高三成。”王老板驚喜萬分:“真有如此神奇?若能提高生產效率,那我這工坊的收益必定大增,多謝女將軍。”林曉又叮囑道:“不僅要改進織布機,在工人的管理上,也可實行一些激勵措施,比如多勞多得,這樣能提高工人們的積極性。”王老板連連稱是。

就在林曉為國家的建設四處奔波之時,朝廷中卻悄然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一些守舊派大臣對林曉頻繁推行的新政極為不滿,他們認為林曉一個女子,不該過多干涉朝廷事務,而且這些新政打亂了祖宗傳承下來的規矩。

在一次早朝上,一位御史大夫站出來,向皇帝進諫:“陛下,如今護國女將軍雖為國家立下不少功勞,但她頻繁推行新政,諸多舉措皆是標新立異,有違祖宗之法。且女子干政,實非國家之福,還望陛下能加以約束。”皇帝聽后,眉頭微皺:“愛卿所言,朕也有所聽聞。但林曉所推行的新政,皆是為了國家的發展和百姓的福祉,如今國家初定,正需要革新圖強,不可一味守舊。”

另一位大臣也站出來附和:“陛下,祖宗之法不可輕易更改,林曉雖有一番好意,但她畢竟是女子,行事難免有欠妥當之處。就如太學增加算學、格物等學科,這些雜學怎能與經學相提并論,長此以往,恐會動搖我朝的文化根基。”皇帝看了看朝堂上眾人的反應,說道:“此事容后再議,朕會權衡利弊。林曉為國家盡心盡力,其功勞不可忽視,諸位愛卿也應從大局出發,共同為國家的繁榮出謀劃策。”

退朝后,消息很快傳到了林曉耳中。蘇然擔心林曉會因此事難過,急忙趕回家中。林曉卻顯得很平靜,她對蘇然說:“我早料到會有這樣的阻力,這些守舊大臣因循守舊,一時難以接受新政。但我相信,只要新政能給國家和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他們最終會理解的。”蘇然握住林曉的手:“曉兒,你雖如此豁達,但這些言論對你總歸是不利的。你若覺得為難,咱們便暫且放緩新政的推行。”林曉堅定地搖搖頭:“不行,國家等不起,百姓也等不起。我會找機會向陛下和大臣們詳細闡述新政的意義,爭取得到更多支持。”

幾天后,林曉精心準備了一份關于新政成果和未來規劃的奏章,呈遞給皇帝。奏章中詳細列舉了水利工程已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太學增加新學科后學子們的積極反饋以及工坊改進技術后生產效率提升的數據。皇帝看完奏章后,對林曉的新政有了更直觀的認識,他決定召開一次御前會議,讓林曉與守舊派大臣們當面辯論,以定新政的去留。

御前會議當日,林曉早早來到朝堂,與她相對而立的是一眾守舊派大臣。皇帝坐在龍椅上,神色嚴肅地說道:“今日召諸位愛卿前來,是為了商討林曉所推行的新政一事。林曉,你且先將新政的初衷和成果向大家詳細說明。”

林曉向前一步,恭敬地說道:“陛下,諸位大人。如今國家歷經戰亂,民生凋敝,若不革新圖強,難以恢復元氣。水利工程的修建,可確保農田灌溉,提高糧食產量,讓百姓免受旱災之苦;太學增加算學、格物等學科,能培養出更多全面發展的人才,為國家的建設和治理提供助力;工坊改進技術和管理模式,可提高手工業的生產效率,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這些新政皆是為了國家的長遠發展和百姓的安居樂業。”

一位守舊派大臣冷哼一聲:“林曉,你說得輕巧。水利工程耗費巨大,若不能達到預期效果,豈不是勞民傷財?太學增加雜學,會讓學子們分心,荒廢經學,這可是我朝選拔人才的根本。還有工坊之事,你讓那些工匠們只知逐利,有失淳樸之風。”

林曉從容回應:“大人,水利工程在規劃之初,便經過了詳細的勘察和計算,且如今已初見成效,多地的農田灌溉問題得到了改善。至于太學,經學乃我朝文化之根本,自然不會荒廢,新學科的增加只是為了拓寬學子的知識面,培養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工坊推行新的管理模式,并非讓工匠們唯利是圖,而是在合理的激勵下,提高他們的生產積極性,同時也能讓他們獲得更好的生活。這些舉措相互關聯,皆是為了國家的繁榮昌盛。”

雙方你來我往,辯論得十分激烈。林曉憑借著詳實的數據、清晰的邏輯和堅定的信念,一一反駁了守舊派大臣們的觀點。皇帝在一旁仔細聆聽,心中對新政的利弊有了更清晰的判斷。

最終,皇帝拍板說道:“林曉所推行的新政,于國于民皆有大利,應繼續推行。但在推行過程中,也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操之過急。諸位愛卿應摒棄成見,共同為國家的發展出力。”林曉聽后,心中大喜,她跪地謝恩:“陛下圣明,臣定當不負陛下所托。”守舊派大臣們雖心中仍有不滿,但圣意已決,也只能無奈領命。

經過這次御前會議,新政的推行得到了皇帝更有力的支持,阻力也大大減少。林曉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新政的推進工作中,她深知,前方還有許多困難和挑戰等待著她,但她堅信,只要堅持下去,這個國家一定會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然而,就在林曉為新政的順利推行而努力時,邊關卻傳來了新的消息。北方的一個游牧部落,趁國家剛剛結束內亂,國力尚未完全恢復之際,開始在邊境頻繁騷擾,搶奪百姓的財物,殺害無辜邊民。蘇然得知此事后,立刻進宮面見皇帝,主動請纓前往邊關抵御外敵。

皇帝看著蘇然堅定的眼神,說道:“蘇然,朕知道你英勇善戰,此次邊關戰事緊急,朕便命你為帥,率領十萬大軍前往邊關,務必擊退外敵,保我邊境安寧。”蘇然跪地領命:“陛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

回到家中,蘇然將此事告知了林曉。林曉心中雖滿是擔憂,但她深知蘇然的職責所在,她強忍著淚水,說道:“然哥,你此去邊關,一定要小心。我會在京城為你祈福,盼你早日凱旋歸來。”蘇然緊緊握住林曉的手:“曉兒,你在家中也要照顧好自己。如今新政正在關鍵時期,你肩上的擔子也很重。我此去定會全力以赴,盡快平定邊關戰事。”

蘇然出征的那天,林曉親自來到城門外為他送行。看著蘇然騎著高頭大馬,身披戰甲,英姿颯爽地率領大軍遠去,林曉的心中五味雜陳。她暗暗發誓,在蘇然出征期間,自己一定會守護好國家,讓他在前方無后顧之憂。

蘇然率領大軍日夜兼程,很快抵達了邊關。此時,游牧部落的騷擾愈發猖獗,他們機動性強,打完就跑,給邊境守軍帶來了很大的困擾。蘇然到達后,并沒有急于出兵,而是先對敵軍的情況進行了詳細的偵查。

經過幾日的偵查,蘇然發現游牧部落雖然騎兵精銳,但他們的營地防御相對薄弱,且補給線拉得較長。蘇然心中有了一個計策,他決定先派小股部隊佯裝進攻,引游牧部落主力出擊,然后在他們的回營途中設下埋伏,同時派遣一支奇兵繞到敵軍后方,截斷他們的補給線。

一切部署妥當后,蘇然開始實施計劃。小股部隊按照計劃向游牧部落發起佯攻,游牧部落果然中計,派出大量騎兵追擊。當他們追擊到一處山谷時,四周突然喊殺聲四起,蘇然率領的伏兵從兩側殺出,將游牧部落的騎兵包圍。與此同時,繞到敵軍后方的奇兵也成功截斷了他們的補給線。

游牧部落的騎兵陷入了前后夾擊的困境,頓時大亂。蘇然趁機指揮軍隊發起猛攻,經過一番激烈的拼殺,游牧部落的騎兵損失慘重,紛紛逃竄。蘇然乘勝追擊,一直將他們趕出了邊境。

邊境的百姓得知蘇然擊退了外敵,無不歡呼雀躍。蘇然并沒有因此而放松警惕,他加強了邊境的防御工事,訓練士兵,以防游牧部落再次來襲。

在京城的林曉得知蘇然在邊關取得勝利的消息后,心中的擔憂稍稍減輕了一些。但她知道,邊關局勢依然嚴峻,蘇然還需在邊關駐守一段時間。而她自己,也不能停下新政推行的腳步。

林曉繼續在各個州縣之間奔波,指導水利工程的建設,監督太學新學科的教學情況,關注工坊的發展。在她的努力下,新政的成果逐漸顯現出來。水利工程的完工讓大片農田得到了灌溉,糧食產量大幅提高;太學培養出的學子在各個領域嶄露頭角,為國家的治理和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持;工坊生產的產品不僅滿足了國內需求,還開始遠銷周邊國家,為國家賺取了大量的財富。

然而,隨著新政的深入推行,一些新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部分地方官員在執行新政過程中,為了政績,出現了虛報數據、強迫百姓參與工程等現象。這些問題引起了百姓的不滿,也給新政的推行帶來了負面影響。

林曉得知這些情況后,十分痛心。她深知,這些問題若不及時解決,新政將失去百姓的信任,之前的努力也將付諸東流。于是,林曉決定親自前往各地進行調查,嚴懲那些違規操作的官員,挽回新政的聲譽。

林曉帶著一隊親信,喬裝打扮成普通商人,開始了她的調查之旅。他們首先來到了一個據說問題較為嚴重的州縣。一進入州縣境內,林曉就發現這里的百姓神情疲憊,對陌生人充滿警惕。林曉心中明白,這里的情況恐怕比她想象的還要糟糕。

林曉一行人在州縣的集市上找了一家客棧住下,然后開始四處打聽消息。他們從一位賣菜的老農口中得知,當地官員為了完成水利工程的指標,強迫百姓無償勞動,許多百姓因此耽誤了自家的農活,生活陷入了困境。而且,工程所用的材料也存在以次充好的情況,導致工程質量堪憂。

林曉聽后,心中大怒。她決定先收集證據,然后再對這些官員進行嚴懲。接下來的幾天,林曉和她的親信們四處走訪,記錄下了百姓們的遭遇,拍攝了工程質量問題的照片(假設在這個世界有類似拍照記錄的方法)。在收集到足夠的證據后,林曉亮明了自己的身份,召集了當地的官員。

當地官員得知林曉到來,嚇得紛紛跪地求饒。林曉面色冷峻地看著他們,說道:“你們身為朝廷官員,本應造福百姓,卻為了一己私利,做出如此傷天害理之事。新政的初衷是為了讓百姓過上好日子,而你們卻將其變成了壓迫百姓的工具。今日,我定要嚴懲你們,以正國法。”

林曉當場下令,將那些違規操作的官員革職查辦,并將他們貪污受賄的財物全部沒收,用來補償百姓的損失。同時,她重新安排了可靠的官員負責水利工程的后續建設,確保工程質量。百姓們得知這個消息后,紛紛歡呼雀躍,對林曉感恩戴德。

林曉并沒有因此而停下腳步,她繼續前往其他州縣進行調查。每到一處,她都雷厲風行地解決問題,嚴懲貪官污吏,讓新政重新回到正軌。在她的努力下,新政在各地得以順利推行,國家的發展也越來越蒸蒸日上。

而在邊關,蘇然也時刻關注著京城的局勢。他得知林曉在京城為新政的推行四處奔波,解決了許多難題,心中對她既敬佩又心疼。蘇然在邊關加強軍事訓練,與當地的少數民族部落進行友好交流,試圖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邊境爭端,為國家創造一個穩定的外部環境。

日子一天天過去,林曉和蘇然雖身處兩地,但他們的心始終緊緊相連。他們都在為了國家的繁榮富強,為了百姓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奮斗著。在他們的心中,有著一個共同的信念,那就是讓這個經歷了戰亂的國家重新煥發生機,屹立于世界之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增城市| 滨州市| 敦煌市| 增城市| 宁安市| 博乐市| 叙永县| 伊金霍洛旗| 肃北| 铅山县| 柳林县| 阳春市| 舒兰市| 怀集县| 泸州市| 唐山市| 贵溪市| 昆明市| 麦盖提县| 犍为县| 岚皋县| 桃园县| 容城县| 南宫市| 灯塔市| 三门县| 无锡市| 永嘉县| 宜州市| 阿拉善右旗| 株洲县| 成武县| 株洲县| 巢湖市| 固安县| 瑞丽市| 社旗县| 广宁县| 乡宁县| 合作市| 长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