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選景
書名: 重啟人生:校園網紅橫掃娛樂圈作者名: 外面下雨咯本章字數: 2162字更新時間: 2025-06-12 20:13:42
霧都的天空總是帶著一種灰蒙蒙的質感,空氣濕潤,彌漫著淡淡的江水氣息。陸士寧和馮語已經在這座山城里奔波了整整兩天,穿梭于各所高中之間。
網絡上的喧囂、業內的質疑、選角的繁忙,都被暫時拋在身后。
馮語作為經驗豐富的導演,對選景有自己的一套標準。她看中了幾所學校:有的教學樓嶄新氣派,操場開闊;有的歷史悠久,紅磚墻爬滿藤蔓,自帶故事感;還有的位于錯綜復雜的老街區,煙火氣十足。她拿著相機或手機,不斷記錄著角度、光線、建筑結構,在心里默默評估著是否適合劇本中的關鍵戲份。
然而,陸士寧看著這些地方,心里總覺得缺了點什么。不是它們不夠好,而是缺少了前世那部電影里烙印在他腦海中的那種特定的氛圍,那種帶著山城特有的潮濕、擁擠、新舊交織的壓抑感,以及在這種環境中掙扎生長的的青春氣息。他無法具體描述,但感覺不對。
“馮導,我們再看看下一個吧?”陸士寧揉了揉有些酸澀的眼睛,提議道。他不想輕易妥協,哪怕這理由聽起來有些玄乎。
馮語沒有絲毫不耐,她理解導演對場景的直覺和執念有時難以用邏輯解釋。她看了看行程表:“行,還有最后一個,霧都鐵路中學,離我們住的地方不遠,看完就回去休息。”
車子沿著蜿蜒的山路行駛,最終停在一所看起來頗為普通的中學附近。校門不算氣派,教學樓也有些年頭,外墻在潮濕的空氣里顯得有些斑駁。正值放學時間,穿著校服的學生三三兩兩地涌出校門,嬉笑打鬧聲給這略顯陳舊的校園增添了些許活力。
兩人下了車,沿著學校外圍隨意走著。這里沒有馮語之前看中的那些學校的亮點,她正想開口說“今天就這樣吧”,目光卻瞥見身邊的陸士寧猛地停下了腳步。
陸士寧的目光牢牢鎖定在校園圍墻外一條不起眼的林間小道上。小道狹窄,鋪著有些凹凸不平的青石板,兩旁是郁郁蔥蔥的樹木,枝椏在頭頂交錯,遮蔽了大部分天光,即使在白天也顯得有些幽暗。雨水浸潤后的石板泛著深色的水光,空氣里彌漫著泥土和草木的清新氣息,卻也帶著山城特有的濕冷感。
這條小路,和他記憶深處那個畫面瞬間重合了,小北和陳念沉默并肩而行,或是陳念獨自低頭匆匆穿行,陽光艱難地穿過葉隙,在他們身上投下斑駁的光影。那種孤獨、壓抑,卻又在絕境中相互依存的微妙氛圍,仿佛天然就該發生在這里。
“就這吧!”陸士寧脫口而出,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確定。
馮語順著他熾熱的目光看去,那條小路確實有種獨特的氣質,帶著點陰郁和故事感。她低頭看了看手機上的導航定位:“霧都鐵路中學,為什么選這里?這條小路?”她有些好奇,這條小路雖然特別,但并非不可替代。
陸士寧一時語塞。他總不能說“因為前世電影就在這里拍的,感覺一模一樣”吧?
他迅速在腦海中組織語言,試圖用導演的思維去合理化這個直覺:“嗯,就是看到這條小道,突然很有感覺。我在腦子里試著想象了一下,陳念低著頭,抱著書包匆匆走過這里,身后是揮之不去的陰影;或者小北靠在墻邊等她,兩人沉默地并肩走在這條路上。那種氛圍,那種被環境包裹的壓抑感,還有石板路、濕漉漉的空氣、頭頂的樹蔭,它們和我想象中角色所處的世界完美契合了。”
陸士寧的解釋帶著點感性,聽起來有些玄,但眼神卻異常認真和篤定。
馮語靜靜地聽著,目光再次投向那條幽深的小道,又看了看旁邊略顯陳舊的鐵路中學校園。她忽然明白了陸士寧的感覺。這所學校沒有嶄新大樓的光鮮,卻有著被歲月和生活磨礪過的真實痕跡。
“牽強嗎?”陸士寧見馮語沒說話,有點不好意思地補充道。
馮語笑了,擺擺手:“導演選景,有時候就是靠感覺和緣分。你說得對,場景本身要能承載情緒。”
她拿出相機,對著那條林間小道,從不同角度拍了幾張照片。“好,鐵路中學,定了!這條小路作為重要外景點之一。”
馮語又在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快速記錄著,并在“鐵路中學”旁邊畫了個重點符號,“明天我們再仔細看看學校內部,找找有沒有適合拍教室、樓梯間、天臺這些戲份的地方。”
就在這時,天空飄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雨水落在青石板上,濺起細小的水花,讓本就幽暗的小道更添幾分清冷和朦朧。放學的人流漸漸稀疏,只剩下幾個沒帶傘的學生在細雨中奔跑。
陸士寧和馮語沒有立刻離開,他們站在不遠處能避雨的屋檐下,靜靜地看著雨中的校園和那條寂靜的小道。
“你看,”馮語指著雨中一個獨自撐著傘、低著頭默默走在石板路上的女學生,“像不像陳念?”
陸士寧凝望著那個在雨幕中顯得有些單薄模糊的身影,雨水打濕了她的校服褲腳,她走得不快,帶著一種心事重重的孤獨感。腦海里瞬間浮現出分鏡畫面:低機位、慢鏡頭、雨水滴落石板、孤獨的身影。
陸士寧點點頭,輕聲說:“像。非常像。”
接下來半個月的選景效率,高得連經驗豐富的馮語都暗自咋舌。她們幾乎是以一種近乎“點卯”的速度,精準地敲定了一個又一個關鍵場景。
蘇家壩立交、魁星樓、皇冠大扶梯、銅元局地鐵站、海棠溪筒子樓、朝天門銀星商城......
每一個地點,陸士寧幾乎都是在實地觀察片刻后,就斬釘截鐵地拍板:“就這里!”
其篤定的程度,仿佛這些場景早已在他腦海中演練了千百遍。
馮語雖然心中也認同這些地點與劇本氣質的高度契合,但陸士寧這種近乎未卜先知的選景速度和精準度,還是讓她感到驚訝。
通常選景是個需要反復比較、討論、甚至實地測試光影的繁瑣過程。她只能將這一切歸功于陸士寧作為劇本親爹的獨特優勢:“看來你是真把整個故事在腦子里拍過一遍了,連場景都搭好了模型。也好,省了我們不少爭論和跑腿的時間。”她笑著調侃,語氣里是掩飾不住的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