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金聲引
- 你的傳承我來繼承
- 翻身的俞
- 1327字
- 2025-03-07 01:14:09
拆遷隊的全息廣告屏在胡同口亮起那刻,王嬸的煎餅鏊子突然開始跳霹靂舞。我蹲在槐樹杈上給泥塑韋陀像補金箔,眼睜睜看著那方鑄鐵鏊子扭著S形滑向顯示屏,蔥花碎像彈幕似的在空中拼出“虛假廣告“四個大字。
“這鏊子成精后口味挺重啊!“張老頭叼著半截大前門,煙灰簌簌落在拆遷隊長的禿頂上。全息屏里正播放著AI生成的“非遺改造計劃“,虛擬主持人用甜膩的電子音介紹:“傳統泥塑將升級為元宇宙數字藏品......“
俄裔姑娘突然從腌菜缸里撈出個蘇聯產的老式收音機,調到最大音量的《紅色娘子軍》瞬間蓋過電子音。王嬸趁機往全息投影儀潑了碗豆漿,虛擬主持人的臉頓時糊成畢加索抽象畫,機械臂還在徒勞地比劃著“點贊“手勢。
“這叫豆汁攻擊!“老頭把煙頭摁滅在拆遷通知書上,燒穿的窟窿正好露出小雅當年的工號章,“比你們那個量子病毒好使多了!“
暴雨沖塌東廂房時,我們在墻基里刨出個帶密碼鎖的鈦合金匣。俄裔姑娘的吊墜突然發燙,39.8℃的熒光在雨中顯形成俄文密碼。匣內躺著支焦黑的鋼筆,筆帽上“莫斯科大學“的字樣旁新刻著道閃電痕——與小雅事故報告里的裂痕分毫不差。
“這筆當年卡在承重梁里...“老頭摩挲著閃電痕,胸口疤痕突然滲出金粉,“救了三噸修復材料,沒救回執筆人。“
拆遷隊的新式液氮鉆頭撞上青銅編鐘時,我正跟王嬸學烙金絲煎餅。低溫讓青銅發出龍吟般的顫音,震得鉆頭反向旋轉,把貂皮男新植的頭發卷成了泡面頭。俄裔姑娘抄起兩把鍋鏟當音叉,敲著編鐘即興演奏《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聲波在液氮霧里凍出無數冰晶音符。
“非遺交響樂!“我舉著直播手機大喊,打賞的火箭把服務器刷崩了。拆遷隊長氣急敗壞按下自毀鍵,卻發現液氮罐早被王嬸換成二鍋頭,噴出的酒霧在編鐘表面鍍了層琥珀包漿。
深夜修復鋼筆時,我在筆桿裂縫里摳出粒陳年列巴渣。俄裔姑娘的金屬探測器突然發瘋似的指向地窖,我們順著指引挖開三十三年的老酒壇——壇底沉著張泛藍的曬圖紙,小雅用口紅畫的冬宮修復圖竟與老頭的疤痕紋路完全重合。
“當年這傷不是意外。“老頭突然扯開衣襟,北斗七星疤在月光下突突跳動,“是替穹頂承重梁挨的定向爆破。“
拆遷隊的無人機群來空投拆字標語時,王嬸正試驗非遺防空網——用三百張金絲煎餅串成天羅地網。無人機撞上煎餅陣的剎那,甜面醬觸發短路,燃燒的機群在夜空拼出“自食惡果“的火燒云。
我蹲在窯頂學控溫,汗水把劉海粘成條形碼。老頭突然往窯口撒了把蘇打粉,青煙騰起化作小雅十七歲的虛影。“看好了!“她指尖流轉的金箔突然變成量子代碼,“傳統是根基,未來是枝葉——“
話音未落,拆遷隊的反物質鉆頭刺穿防護罩。俄裔姑娘甩出紅星勛章當飛鏢,勛章在鉆頭表面擦出的火花點燃了陳年鰾膠。納米級的爆炸中,冬宮穹頂的全息影像突然實體化,將鉆頭反彈回文化公司總部。
晨霧未散,國際非遺協會的認證無人機已懸在琉璃牌坊上。王嬸揮著鍋鏟指揮無人機組裝牌匾,老頭卻把證書折成紙船放進護城河。紙船行至河心突然自燃,火光中顯出的全息印章,正是小雅當年沒蓋完的驗收章。
暴雨再臨時,青磚縫里鉆出的忍冬藤纏住了推土機。我摸著胸口新燙的北斗七星印,終于聽清青銅編鐘的密語:“薪火不滅處,心跳即永恒。“當俄裔姑娘將紅星勛章按上我的胎記時,冬宮廢墟傳來三十三聲編鐘和鳴——那是1983年的心跳,穿越量子迷霧叩響新時代的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