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需要男人的溫暖男人的耕耘,可是,髯鳴自從為趙青生下小王子以后,趙青再也沒有上過髯鳴的床,每天扎進故紙堆里,讀那些誰也無法聽懂的讖語,對髯鳴懷里的兒子也不怎么熱心,夫妻倆形同路人。
髯鳴知道趙青乃皇家后裔,骨子里殘留著皇室貴胄的冷漠和自尊。可是兒子是男人生命的傳承,任何男人都不會不愛自己的兒子。趙青心理有些變態,髯鳴感覺不可思議。
觀音菩薩萍來普陀山看望兒子和兒媳,看到這種現狀也感覺無能為力,神仙也有私心,菩薩一手策劃了兩位王子調包,清楚髯鳴懷里的兒子不是兩口子親生。可是為了皇位的繼承感覺那樣的付出值得。皇宮的后院歷來是權力斗爭的中心,為了皇位父子反目兄弟相殘屢見不鮮,人的欲望永無止境。
菩薩決定等元始天尊回來,跟創立道教的仙師進行一次探討。趙青皈依道教,成為天尊學徒,學生遭遇感情危機師傅不可能不管,況且他們已經有了孩子,孩子是維系夫妻關系的紐帶。
元始天尊清楚菩薩在普陀山等他,不可能避而不見。神仙界的信息非常發達,叫做心有靈犀,就是你想說啥想干啥不用開口,對方心里全部清楚。人在做天在看,趙青母子的調包計只能瞞得了凡夫俗子,所有的神仙心里明白。不過神仙界有一句成語叫做天意,天意就是天命,天命不可違。在別人看來不可思議的事情在神仙界卻合情合理。所以,調包計最有說服力的理由就是:此乃天意。況且新任菩薩人氣正旺,其他神仙不敢對新任菩薩說三道四。
元始天尊和萍在避暑山莊見面,盡管信仰不同卻不影響友好往來。萍的素質令如來佛祖折服,元始天尊更不敢有任何慢待,師尊從衣服兜里掏出一枚仙果遞給萍,萍接過一看,原來是一根香蕉。
為了對天尊表示尊重,萍把那根香蕉接過來,剝開皮,慢慢下咽。天尊故意避而不談趙青和髯鳴之事,而是興致勃勃地暢談他云游四海的逸聞趣事:二黃爭骨、二牛抬杠、兩只老鼠打架。萍聽不下去了,把師尊的話打斷,直接問道:“我專為趙青和髯鳴而來,兩個孩子感情破裂,師尊有何高見?”
天尊說得輕描淡寫:“各人的造化。”然后又故意扯開話題,大談臨安城的繁華,說他的三個高徒呂洞賓、何仙姑張果老在臨安城生意火爆,還說他在臨安城見過髯鳴的前夫也速該,還見過髯鳴的兒子鐵木真,父子倆在臨安城出盡了風頭,卻挨了何仙姑一頓猛訓,張果老稍施手段告誡也速該,別欺負我大宋無人!
萍聽不下去了,感覺天尊故意糊弄人,想走又不好意思。元始天尊看出來萍有點不耐煩,這才切入話題:“長痛不如短痛,兩口子本來就不是一條船上的客。我打算把孩子送到寒山寺出家,趙青重返永樂宮繼續修行,髯鳴乃大富大貴之人,即將苦盡甘來,不過苦日子還沒到頭,暫且跟何仙姑一起擺卦攤,以后會有人把髯鳴從臨安城里接走。這是最佳方案,不置可否?”
萍暗自思忖:看來天尊已經成竹在胸,大千世界各人都在盡情地表演著屬于自己的角色,一切都前生注定。
萍感覺再無必要為趙青和髯鳴操心,腳底生蓮,就地升騰,回頭一望,看見趙青和天尊竊竊私語,唯有髯鳴一邊流淚一邊向婆婆招手。
當天晚上一切照舊,趙青依然伏案夜讀,髯鳴摟著兒子睡覺。內心里已經沒有了期待,感覺兒子才是髯鳴的唯一。一覺醒來天已經大亮,書案邊不見了趙青,髯鳴也沒有在意,日子里沒有了激情,猶如一潭死水。停一會兒還不見趙青回來,看師尊站在旁邊,忍不住問師尊:“趙青去了哪里?”
元始天尊也不隱晦,回答髯鳴:“趙青不會回來了,你倆緣分已盡。你也不要過于糾結,這是遲早的事情。你收拾一下,我帶你去臨安。”
髯鳴沒有悲戚也感覺不來傷心,一切好像命中注定。男人看重女人的初夜,髯鳴把初夜給了也速該。這不存在對與錯,婚姻之事由不得自己。好像從一開始趙青都在敷衍,周圍所有的人都在刻意隱瞞著什么,只有髯鳴蒙在鼓里。
髯鳴把眼睛閉上,感覺中耳旁生風。停一會兒睜開眼,看見了她跟趙青共同開辦的卦鋪。卦鋪門前依然人流如織,呂洞賓何仙姑坐在桌子前替信徒們算命卜卦,髯鳴抱著孩子走進屋內,屋子內一切擺設照舊,髯鳴不由得想起了趙青,感覺中趙青是個謎,讓人捉摸不透。
當天晚上卦鋪關門以后,呂洞賓特意點了一桌子豐盛的菜肴,張果老也趕來湊熱鬧,四個人圍著桌子吃完飯,何仙姑對兩個男人說:“你倆去杠鋪睡覺,我跟髯鳴啦啦知心話。”
髯鳴剛剛哄孩子睡著,何仙姑突然說道:“這孩子不是你親生,干脆把孩子送到寒山寺出家。”
髯鳴記起來她臨分娩的那幾天婆婆一直守在身邊,母子倆鬼鬼祟祟好像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如果不是何仙姑提出髯鳴不會想得太多,兒子的親生奶奶親生爸爸不會做出傷天害理的事情。髯鳴沒有哭泣,精神沒有崩潰,而是問何仙姑:“我想知道,我的親生兒子去了哪里?”
何仙姑回答得誠懇:“這你就沒有必要知道,暫時屬于天界秘密。我只是告訴你,你的親生兒子生活得很好,親生奶奶和親生爸爸把親生兒子送到該去的地方。”
髯鳴稍一思忖,隨即明白,看樣子這是一場瞞天過海的陰謀,牽扯到趙姓江山由誰繼承。髯鳴不過是被借腹懷胎,做了趙家宮廷內斗的同謀。
想開了,就不那么糾結。孩子醒來了,拉出一股長長的尿繩,髯鳴給孩子喂奶,把孩子重新包裹,然后平靜地問何仙姑:“你們什么時候把孩子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