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 別問為什么
- 支海民
- 2069字
- 2024-02-29 13:28:06
神仙界上級變更對老百姓影響不大,老百姓該干啥照舊干啥。老百姓甚至不知道蓮座上的觀音菩薩已經被更換,因為看起來前任上峰和繼任上峰的形象一樣。不過有一點變化明顯,就是菩薩廟里的女職工服務態度明顯改善,信徒們求神打卦常常遇到一張熱情洋溢的笑臉,再就是施舍明顯增多,信徒們上貢時菩薩總是回贈一個福袋,蕓蕓眾生受寵若驚,大家把神仙的祝福帖在墻上,保佑平安。一些遭遇天災人禍的貧困戶常常領到觀音廟里發放的救濟,舍飯舍粥成為常態。
觀音菩薩萍常常微服私訪,為尋常百姓排憂解難。那是一項細致入微的愛民工程,對提升職能部門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非常關鍵。比如劉全喜老兩口快五十歲了無兒無女,對此老兩口常常哀聲嘆氣,萍知道后便將百子庵外遺棄的女嬰抱來置放在劉全喜家門口。老頭子早晨起來上地干活,無意中撿到了一個女嬰。從此后老兩口的日子不再孤單,土窯洞內常常傳出歡聲笑語。再比如毛女和福蛋姐弟倆從小失去父母雙親,兩個孩子的日常生活全靠村里人接濟,常常饑一頓飽一頓,頭痛腦熱沒人關心。萍便將兩個孩子收養,為菩薩燃香拂塵。
這樣的事跡不勝枚舉,普度眾生絕不是一句口號,付諸實施需要持之以恒,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把一些善舉常態化,讓老百姓能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佛光普照。比如每逢元宵節觀音的神像前總要擺出一座燈柵,燈柵上點燃蕎面制作的清油燈,新婚媳婦為了早生貴子,在丈夫或者婆婆的陪同下去觀音廟里偷燈,表面上是“偷”,實際上是拿。新媳婦把燈偷回來吃掉,不久便懷孕,生下孩子后必須還愿,據說百靈百驗,民間廣為流傳。有一次神仙界開會,大家要求觀音菩薩發言,萍上臺后面朝大家鞠躬,只說了一個字:“善”。善是神仙界的最高精神追求,善是做人的道德底線,佛心向善,人心崇善。
萍的發言獲得了熱烈的掌聲,只有一個人顯得無動于衷,那便是如來佛祖。如來佛祖并不是沒有想法而是想法頗多,佛祖首先被萍發言時的形象折服,那形象堪稱完美,沒有肆意夸大沒有矯揉造作,這不是一般的歷練,而是一種骨子里的傳承,任何人都無法效仿,那素質那氣質絕無僅有。
佛祖的思想開了小差,這等絕世佳人以前為什么沒有發現?比起前任觀音來簡直差了幾個檔次,有一種相見恨晚的遺憾。
大會結束以后佛祖沒有回西天,而是跟著感覺走,緊隨萍的后影來到南海。佛祖屬于萍的直接領導,來南海視察不需要理由。萍對上級到訪比較熱情,一杯清茶幾樣時令水果招待。門衛被撤銷了,不需要查驗身份證也不需要人臉驗證,所有的生靈進出南海自由。
佛祖無話找話地問萍:“在新單位工作感覺怎樣?對我本人有什么建議和要求?”
新任菩薩也有點不知深淺,說得直接:“感覺到各種會議太多,有些會議完全沒有必要召開”
佛祖點頭,心想這個下屬態度不卑不亢,眼神里沒有前任觀音那種諂媚,讓人不敢放肆,必須一本正經。佛祖稍坐一陣說要去南海觀音的后花園轉轉,佛祖以前每次來前任觀音的府邸都要去后花園,后花園各種珍奇應有盡有,佛祖來到后花園便無所顧忌,跟前任菩薩擁抱接吻,甚至來到椰子樹林,用樹墻遮擋天的眼睛,干那些事。
萍落落大方,親自在前邊帶路,把如來帶到后花園。原來后花園已經被漁民承包,搞水產養殖,到處生機盎然繁花似錦,讓人賞心悅目,如來佛祖一路走一邊嘖嘖稱贊,夸獎現任觀音這個創意很好,既能增加收入又不至于使得資源浪費。
如來佛祖南海一游,雖然沒有占上新任觀音的便宜,卻也心生許多感慨,看起來時代在發展,一些陳腐的舊觀念必須改變,人對人的欣賞,并不在于占有,仰慕也是一種追求。感覺中再不能無所事事,只有干出成績才能獲得蒼生認同,回去后必須勵精圖治,不然的話說不定哪一天被女媧撤換,女媧代表民意。
好長時間沒有見到兒子趙青和兒媳髯鳴,不知道小兩口最近過得怎樣?萍有一種感覺,趙青并不愛髯鳴,他們走到一起全是互有需求。趙青需要髯鳴為他生一個兒子,有了兒子才有傳承。而髯鳴由于有前夫,嫁給趙青就顯得低人一等。況且那也速該在北國勢力日漸強大,髯鳴雖然嘴上不說,內心里依然思念大兒子,母子倆分別實屬迫不得已,趙青表面上雖然毫不在意,內心里對髯鳴跟前夫在一起生的兒子有些嫌棄,大家都在刻意遮掩,因為這是命運的安排。
萍決定利用工作的間隙,去兒子那里轉轉,普陀山避暑山莊比較遙遠,不過這不要緊,萍的代步工具是腳下生蓮,手托凈瓶腳踩蓮花走了一個時辰,按落云頭來到普陀山別墅的后花園,元始天尊不在,夫妻兩正在后花園小憩,趙青仍然在專心致志地看書,髯鳴坐在搖籃旁邊哄孩子睡覺。看起來沒有什么變化,髯鳴對這個小兒子一如既往地疼愛,女人家心里沒有知覺,無法判斷懷中的兒子已經被掉包。只是感覺趙青明顯不愛這個兒子,除過萍,沒有人解開這個心結。
不過有些事寧肯爛在心底也不會告訴任何人。萍能做到的就是設法讓兒子和兒媳的婚姻關系維持下去,相信過一天就會老一天,老年人最害怕孤單,年輕人婚姻破裂居多,老年人大多珍惜黃昏時光。
那天晚上萍沒有走,就住在元始天尊的避暑山莊,看見髯鳴摟著兒子獨自而眠,趙青卻在書案前秉燭夜讀,原以為兒子讀一會兒書就會睡覺,豈料第二天早晨起來一看,兒子趙青竟然伏案而眠。髯鳴哭了,告訴婆母:“這日子沒法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