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執政期間,雖然由于修建大運河、漠北戰爭、修建紫禁城,各地藩王大興土木修建城墻以及各種廟宇,老百姓稅負較重,民不聊生。但是由于適當寬松的文化政策,一些文學作品大量涌出,有《聊齋》《東周列國志》《封神演義》《金瓶梅》,最著名當屬《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柴胡同志的扛鼎之作,作者運用了大量的歷史典故,把戰爭的恢弘場面和各種人物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由于屬于演義,免不了添加作家的個人觀點和一些虛構的故事,特別是對劉玄德同志的描寫,把人物形象簡直拔高到一個難以置信的高度。不過根據觀察,大量讀者基本表示認同,這就是文學的魅力,沒有人考證故事情節的真假,大家關心的是驚險刺激,當然,作家的文字表達功力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一個優秀的作家就是一個優秀的謊言制造者,成功的標志就在于,虛擬的故事能使得讀者癡迷。
不過制造謊言絕非易事,必須有深厚的生活底蘊和文學功底,這是多年生活的歷練,不能信口開河。林黛玉同志為什么能博得廣大讀者的同情和眼淚?關鍵是凄婉的故事情節說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心坎里,所以,語言的表達能力是作家成功的標志,這一點柴胡同志做到了,大家一致認為《三國演義》是我國文學創作的一座里程碑。
那天柴胡又來我家,這一次沒有帶老婆,不等我對柴胡成功完成和出版《三國演義》表示祝賀,柴胡便非常氣憤地告訴我,說劉玄德沒有如約付給他稿費,反而指出書中對劉玄德的描寫有故意貶低的嫌疑,比如,大肆渲染劉玄德同志賣過草鞋,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還有三顧茅廬也嚴重失真,實際上劉玄德只去過一回,諸葛亮一聽說共謀天下有點迫不及待,立刻打點行囊鎖上茅廬屋門跟上劉玄德闖蕩江湖。還有對諸葛亮的渲染有點過分,有點喧賓奪主,對劉玄德的豐功偉業沒有特意拔高,對曹孟德著墨過多。當然,還有許多,就不一一列舉,反正《三國演義》非常失敗,劉玄德建議柴胡修改。
我也非常氣憤,指出《三國演義》已經拜讀,雖然有意渲染劉玄德的情節不敢茍同,但是整體上來看,這部作品非常成功。作者有權對任何人和事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這是作家的權力,任何人都不能隨意干預作家的創作自由!至于別人咋說是他自己的事,希望柴胡同志堅持真理。
柴胡說,他已經向法院提起訴訟,決定維護屬于自己的權力。據聽說這部書已經引起了朱棣皇帝的足夠重視,朱棣同志喜歡文學作品已經達到非常癡迷的程度,他正在耐心等待朱棣皇帝的批示,希望朱棣皇帝能夠主持公道。
不過我卻感覺不以為然,群眾才是真正的上帝。一部作品能夠獲得領導的足夠重視固然重要,關鍵是人民群眾認可你的付出。對朱棣皇帝不要抱過大的希望,事實上《三國演義》已經在人民群眾中間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對此柴胡表示,任何文學作品都害怕朝廷干預,焚書坑儒的教訓非常深刻。獲得領導支持非常重要,朱棣皇帝的態度決定一切。
是的,柴胡同志是我們那個時代的偉大哲學家,知道什么叫做文字獄,對皇帝你不能妄加評論,歷朝歷代的皇帝都非常重視群眾的輿論。雖然三國時期距今已經一千多年,《三國演義》對劉玄德的描寫非常正面,劉玄德同志依然耿耿于懷。賣草鞋有什么不好?劉玄德卻認為對他賣草鞋的描寫是一種污蔑。所以,當作家是一種最冒險的職業,尤其不能仗義執言。正說話時柴胡同志的電話響了,柴胡打開手機接聽,電話是朱棣辦公室負責同志打過來的,負責同志告訴柴胡,領導非常重視《三國演義》里面有關劉玄德評價的爭執,認為關于歷史問題必須及時澄清。朱棣皇帝要求柴胡和劉玄德同志同時來一趟BJ,消除一些誤會,為繁榮祖國的文化生活掃清障礙。
究竟柴胡和劉玄德同志到了BJ以后朱棣皇帝怎樣為二人調解?筆者不是當事人,并不清楚。反正從BJ回來以后柴胡非常高興,因為柴胡獲得了政府頒發的《文學獎》,據聽說獎金非常豐厚,這一條電視新聞已有報道。電視新聞還播出了朱棣皇帝跟劉玄德前任皇帝的對話錄,朱棣批評劉玄德必須尊重歷史事實,萬不可為了一時義憤公報私仇,火燒連營是一個非常慘痛的教訓,劉玄德迫不得已白帝城托孤。劉玄德不敢有任何不滿的表示,只得不停地點頭。
從那以后柴胡同志名聲大噪,無論走到哪里都有一大群粉絲跟在后頭,南京天外天大學專門成立了柴胡文學研究室,一大批文人墨客以專門研究柴胡文學為生,柴胡同志成為有志于獻身文學的學子們的偶像,大家紛紛表示要以柴胡為楷模,創作出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文學巨著。
柴胡同志有了專門屬于自己的辦公室,有了負責照料日常生活的私人秘書。其實每一個偉大男人的背后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負責為柴胡整理、校對文稿的正是槡珠,可以這么說,沒有槡珠就沒有柴胡。可是槡珠一直默默無聞,甘愿為自己的丈夫貢獻一生,我們在弘揚偉人形象的同時,往往忽視了偉人身后的陪襯,這是時代的疏忽,紅花雖好需要綠葉扶持。
那天柴胡正在自己辦公室上班,突然電話響了,唐僧求見。柴胡跟唐僧素昧平生,有點不知所以。正猶豫間唐僧已經推門進來,秘書馬上為唐僧泡茶,唐僧拿出自己的茶具和礦泉水,表示他一般不喝別人的茶水。緊接著雙手合十,念了很長時間的佛家讖語。柴胡聽得不耐煩,正準備找個理由把唐僧打發出去,豈料唐僧卻說,他也決定編撰一本到西天取經的書,聽說柴胡的文字功夫在全國無人能比,因此邀請柴胡為他執筆。
柴胡回答得非常痛快:“可以,咱們必須訂個合同,先交錢后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