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康永的情商課:為你自己活一次
- 蔡康永
- 1943字
- 2025-03-10 19:23:49
康永的序
我希望你常常跟自己抬杠,常常跟世界抬杠,死命抬杠之后的明白,才是真的明白。
每個人都是為自己活的。
只是有的人做到了,有的人沒做到。
沒做到的人,當然不是不想做到,而是因為老被別人誤導,結果就很可惜,一直沒有真心地對自己。
既沒有真心地認識自己,也沒有真心地愛護自己。
就像每個人都想吃到真的黑松露,但如果隨便地聽信人言,應該就會不斷吃到似乎是又似乎不是黑松露的東西,然后對黑松露感到失望。
對人生失望以后,本來想就這么混下去吧。但這樣混下去會越混越不知道自己是誰,也弄不清自己想要過什么樣的生活,接下來的人生,也就根本談不上自由自在地做自己了。
覺得這樣很可惜的話,就對自己好一點,真心地對待自己一次吧。
別人不會故意誤導我們,別人沒那么閑。
別人只是把他們也相信的事,不斷地告訴我們,我們聽從了,很少鼓起勇氣面對:那真的是我們想要的生活嗎?
紅燈停止綠燈走,這是我們都要聽從的,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安全順利地在馬路上通行。
但我們的內心不是馬路,在我們內心通行的,只有我們自己。我們該為自己建立內心的交通規則,我們要認得出我們的紅燈與綠燈。
哪些是別人很相信、很認真地告訴我們,卻誤導了我們的事?
舉一些例子:
“祝你天天快樂。”這等于抓了一把糖果塞滿你的嘴,祝你每天就吃這個,說這就是天下最美味的食物。
“別老是講死呀死的,干嗎這么悲觀!”難道有任何活過的東西是不死的嗎?難道不講死就不會死嗎?死亡這么重要又一定會遇到的事,不認真地放在貼身的口袋,反而塞進一個叫作“悲觀”的抽屜,假裝沒有這個東西?
“又考第一名,真乖!”很常聽到,可惜也很混淆人心。一個班那么多人,只有一個第一名,那第二名到最后一名好歹也該各搭配一句稱贊的話吧?而且,用“乖”做標準,來稱贊小孩,難免會讓小孩以為“聽話”是一項重要的成就吧?
有人大概覺得我是故意在抬杠。
我是在抬杠。我們都應該練習這樣抬杠~把莫名其妙就壓在我們身上的各種杠,抬起來移走。
我希望你常常跟自己抬杠,常常跟世界抬杠。死命抬杠之后的明白,才是真的明白。
糊涂不值得追求,豁達才值得追求,而豁達可不等于糊涂。心里糊涂的人,不明白,豁達不了,內心也不會強大。
別人為什么會跟我們抬杠?因為對方覺得我們糊涂,想喚醒我們,才跟我們抬杠。(當然,也有人就是為了抬杠而抬杠的,那些是不在意自己目標、隨便揮霍心力的人,等他們明白了,就不會這樣了。)
讓自己盡可能變成一個明白的人,是非常過癮,也非常值得的事。不管是透過抬杠、透過看書(看書常常就是邀請作者跟自己抬杠)、透過閉關思考、透過生活的小打小鬧或大起大落都可以,只要能夠變得明白,只要能夠這一秒比上一秒明白、今天比昨天明白,就都是過癮又值得的事。
有些人以為“討人喜歡”是情商很高的境界。
很遺憾,如果討人喜歡,卻失去自己,那是情商最糟的狀況。
失去自己,不管情不情商,就是最糟的狀況。
情商的出發與歸宿,都必須是自己,不然情商就沒有意義。
舒服地做自己,是追求情商的最重要原因。
就算是打定了主意,要用盡一生去服務別人的圣人們,他們能夠這么篤定地如此度過一生,也正是因為他們找到了自己要的生活,他們平心靜氣——而不是覺得全世界都欠他們的——舒服地做自己。
我相信的情商,很樸素,也很實際。
我幸運地得到認知心理學的一些著作啟發,讓我有機會想出舒服做自己、舒緩建立情商的三個原則。這些想法給了我很多力量,我希望也能給你力量。
第一個原則,就是“明白”,不再人云亦云,不再讓自己的心屈服地被捏在別人手中的那種“明白”。
這本書想講的,就是這個很珍貴的“明白”。如果有機會再寫下去,我會努力講好另外兩個原則:“剛剛好”與“慢慢來”。
這不是一本教我們快樂的書。在我向往的生活里,快樂沒那么重要,快樂很討喜,但快樂不及平靜重要。
我對快樂,當然喜歡,但我希望是“明白且恰當”的喜歡。我對悲傷,當然不喜歡,但我也希望是“明白且恰當”的不喜歡。
前面一開始抬杠時所講的那些“講死”“考第一名”,我都希望我能“明白且恰當”地看待,不要抹黑,也不要抹白。
我自己還在練習,差得還遠,但這就是一部分令我有興趣活下去的動力,不是缺憾。我樂于逐漸地、一步一步地“慢慢來”。
寫這樣一本書,就是我“一步一步、慢慢來”其中的一步。
你也會邁出你的第一步,乃至更多步。你大有可能比我先抵達。我在這方面根本不是什么有慧根的人,每一步都費勁。
費勁,可是值得。
一步一步地慢慢來,有一天就能做到“剛剛好”。
而這些,都必須從“明白”開始。
明白自己,一步一步慢慢來地做自己,為我們自己活一次。
因為我不確定我們到底可以活幾次,很有可能就這么一次,所謂二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在林子里的鳥再多,也比不上已經抓在我們手里的這只鳥。黑鳥也好,白鳥也好,胖鳥也好,瘦鳥也好,讓我們為自己盡情自在地活一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