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話語中帶著幾分認真,又夾雜著幾分玩笑的意味,讓我和吳承濤都不由得笑了起來。我拍了拍唐永泉的肩膀,笑道:“我說BJ唐,你這剛開業就想著搜羅寶貝,野心不小啊!不過咱們可都是講究人,家里的東西那能隨便賣呢?不過嘛,要是真有什么好東西,又恰好合適的話,咱們可以考慮考慮。”
吳承濤也點頭附和道:“是啊,老唐,你這古玩店要是真缺鎮店之寶,咱們可以幫你留意著。不過話說回來,冥器這東西可不好弄啊,一不小心就可能惹上麻煩。咱們還是得多加小心啊。”
唐永泉聞言,嘿嘿一笑,說道:“放心放心,我自然知道其中的利害關系。不過嘛,古玩這行當,講究的就是個緣分和眼光。只要咱們小心謹慎,不貪不躁,總能找到好東西的。再說了,咱們三個可都是行家,聯手起來,那還不是手到擒來?”
聽到唐永泉的話,吳承濤卻話鋒一轉,帶著幾分調侃和興奮的語氣說道:“不過兩位,話說回來,家里流傳下來的東西,固然珍貴,但哪有咱們親自去地里淘換回來的東西來得刺激和新鮮呢!我上午剛和我打聽了一下打網村拆遷的情況,聽說那邊有人從地里挖出了寶貝,雖然最后證實是個假消息咯,但這足以說明良渚這片土地下面埋藏著無數的寶藏啊!而且,現在良渚正在進行大規模的拆遷征用,這簡直就是咱們哥仨大發橫財的好機會!”
唐永泉一聽,眼中閃過一絲興奮的光芒,但隨即又露出了些許擔憂的神色。他說道:“話雖如此,但咱們也不能盲目行事啊。畢竟,拆遷征用是政府的行為,咱們要是擅自行動,萬一被發現了,那可就不妙了。”
吳承濤卻擺了擺手,笑道:“老唐啊,你就是太小心了。咱們不用和政府搶地盤,搶也搶不過政府啊。但是,咱們可以另辟蹊徑,在良渚以南那大片山區的村落里找地方動手。那邊人少地多,還沒有大面積開發,最重要的是那邊外地人少,一到晚上,基本上馬路上都看不見人,更不要說山里了。這樣一來,咱們就可以悄無聲息地進行挖掘工作,既安全可靠又隱蔽。”
我聞言,也點了點頭,表示贊同吳承濤的意見。但他還是忍不住提醒道:“話雖如此,但咱們還是得小心行事。畢竟,我現在就在良渚街道綜合信息指揮室工作,我知道那里的監控和系統有多厲害。要是咱們不小心露出了馬腳,那可就前功盡棄了。”
吳承濤拍了拍我的肩膀,安慰道:“放心吧,老王。咱們倆都是良渚本地土生土長的人,本地人對比于外地人,對本地人自己有一種天然的信任感,這到哪都是一樣的。咱們只要小心一點,一切都沒有問題,怎么著難道大晚上的還不讓本地人上山去逛逛了。”
說著,吳承濤緩緩地從他脖子上取下一塊玉佩,那玉佩在燈光下泛著柔和的光澤,卻又透出一股說不出的神秘氣息。說是玉佩,其實從外形來看,它并不太符合傳統玉佩那種溫潤如玉、典雅大方的形象。相反,這塊玉的造型孤僻怪異,仿佛蘊含著某種不為人知的力量。
我仔細觀察著玉佩,只見上面刻著一些雜亂無章的圖案,那些圖案看起來像是人工打鑿出來的,線條粗獷而原始,透露出一種古樸而神秘的美感。我不禁好奇地問道:“老吳,這玉佩上的圖案是什么意思啊?看起來好奇怪啊。”
吳承濤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得意之色。
我仔細端詳著玉佩,發現它的質地和顏色也十分獨特。雖然我一眼就認出了這是一塊玉,但它卻不是我們現在市面上普遍見到的那種綠色的玉。相反,這塊玉通體米白色,表面光潔如鏡,帶有很明顯經過時間和歲月沉淀過的暗黃色附著在玉的表面,給人一種古樸而莊重的感覺。
這玉佩的造型和顏色,我一眼就能看出來有著很濃重的良渚玉器特色。
雖然吳承濤是我的發小,但我還真是頭一次見他帶著這塊玉佩。記憶中,在我當兵前的那幾十年里,他的脖子上總是光禿禿的,從沒見他戴過什么飾品,更別提這塊來歷不明的玉佩了。我心中好奇,便打趣地對吳承濤說道:“老吳,你這玩意兒是從哪里弄來的寶貝?我怎么從來沒有見過啊?看起來還真不錯。”
吳承濤一聽我這話,臉上頓時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朝我拋了一個媚眼,那表情簡直就像是在炫耀什么稀世珍寶一樣。接著,他又轉頭看向唐永泉,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說道:“老王,老唐,你倆先掌掌眼,看看這東西怎么樣?”
我無奈地搖了搖頭,心想這老吳還真是夠得瑟的。不過,既然他這么有信心,那這東西說不定還真有點來頭。于是,我接過玉佩,仔細地打量了一番。只見玉佩的造型古樸奇特,上面的圖案雖然雜亂無章,但卻透出一種莫名的韻味。我雖然對古玩了解不多,但也能看出這東西絕非尋常之物。
不過,既然有唐永泉這個行家在場,我當然不會錯過向他請教的機會。于是,我把玉佩遞給了唐永泉,打趣地說道:“我說唐老板啊,您可是開古玩店的,對這方面的東西肯定比我這個半吊子懂得多。來,您給我們說道說道,這東西到底有什么來歷和價值?”
唐永泉一聽我這話,那是一點兒都不見外,麻溜地伸手接過玉佩,跟個專業鑒寶大師似的,眼睛瞪得像銅鈴,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打量個遍,摸起來那叫一個愛不釋手,跟摸什么稀世珍寶似的,摸完還不算完,又把玉佩湊到鼻子底下,跟個小狗嗅骨頭似的,使勁聞了好幾下。這一通操作下來,好家伙,足足折騰了五分鐘,才慢悠悠地開口:“我說老吳啊,你可真是揣著個寶貝疙瘩呢!這玉,妥妥的好東西啊,沒個百年歷史,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嗯……搞不好啊,年份還得往前再倒倒,具體啥年代,我這水平有限,還真說不準。不過我可告訴你,南京博物院那些壓箱底的館藏文物里,有個玉墜和你這塊,簡直就像雙胞胎似的,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