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貞觀之治

公元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后登基為帝,年號貞觀。這位以文治武功著稱的帝王,決心開創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

登基之初,李世民面臨的是一個戰亂初定、百廢待興的局面。他深知,要治理好國家,首要在于用人。

一日朝會,李世民指著案頭堆積如山的奏章,對群臣說:“朕夜讀《貞觀政要》,深感治國之道,在于得人。今日朝會,不妨各抒己見?!?

諫議大夫魏征立即出列:“陛下圣明,臣以為治國當以納諫為本。前朝隋煬帝,正是因拒諫而失天下?!?

李世民點頭稱善:“愛卿所言極是。朕決定設立諫院,專司納諫,諸卿若有諫言,隨時可入奏?!?

此后,每當李世民處理政務有失當之處,魏征必直言相諫。有一次,李世民欲在洛陽大興土木修建宮殿,魏征當即上書:“陛下,今百姓方始喘定,若勞民傷財,恐違民心?!?

李世民閱后大怒,將奏章擲于地上。但夜深人靜時,他又翻出奏章細讀,最終在扉頁上批注:“魏征所言極是,當從納諫?!?

在用人方面,李世民尤其重視科舉取士。他改革隋朝科舉制度,增設明經、進士等科目,廣開取士之門。貞觀三年,李世民在長安城外的國子監舉行首次科舉考試,吸引了天下英才競相應試。

其中,十八歲的張九齡一舉奪魁。李世民召見時問:“卿何以應試?“

張九齡對曰:“臣以為,治國當以民為本,以德為先?!?

李世民大悅,即任為監察御史。在任用新人時,李世民不忘老臣,將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開國功臣留在朝中,形成君臣相得、新老并用的局面。

在吏治方面,李世民大刀闊斧進行改革。他下令削減冗官,裁撤不必要的衙門,并設立御史臺,專司監察官員。貞觀四年,李世民在巡視關中時,發現地方官員多有貪污受賄之事。

他召集各地刺史訓話:“朕聞《禮記》云:'政者,正也。'爾等為官不正,何以教化百姓?“隨即下旨查辦貪官,一時間,朝野震動。

在軍事上,李世民憑借其豐富的征戰經驗,改革府兵制。他下令將全國劃分為六百多個軍府,士兵平時務農,戰時出征,既減輕了國家負擔,又保持了強大的軍力。

貞觀四年,突厥可汗率眾進犯,李世民親率大軍出征。在涇陽之戰中,他運籌帷幄,大敗突厥。戰后,他下令將戰俘安置在邊境地區,教其農耕,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民族融合的先例。

在經濟方面,李世民推行均田制,將無主荒地分配給無地農民。他還下令減免賦稅,鼓勵農商發展。貞觀六年的一個春日,李世民微服出巡,在長安郊外看到百姓安居樂業,不禁感慨:“此即盛世之象也!“

在文化方面,李世民更是傾注心血。他下令編修《貞觀政要》,記錄治國方略;設立國子監,廣招天下學子;更親自參與編撰《五禮》,規范國家禮制。

貞觀八年,李世民在長安舉行盛大的禮樂大典。當時來朝的新羅、日本等國的使節,無不為大唐的盛世氣象所折服。日本遣唐使藤原真備曾在其《入唐記》中寫道:“大唐之盛,實乃天朝上國?!?

然而,盛世之下,李世民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他常對太子李承乾說:“治國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朕每日三省吾身,惟恐有負天命?!?

為了讓后世子孫知道創業之艱難,李世民命令編撰《帝王世紀》,將自堯舜以來的興亡得失盡錄其中。他還常在紫宸殿前設立“諫鼓“,鼓勵百姓隨時進諫。

貞觀十七年,李世民在一次朝會上說:“朕常思'為君難'三字,此三字實乃治國之要旨。難在何處?難在居安思危,難在謙卑自省?!?

這種居安思危的精神,使得“貞觀之治“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治世之一。史載:“貞觀年間,百姓富足,倉廩充實,海內晏清,國泰民安?!?

公元649年,李世民在《遺詔》中寫道:“朕為天下蒼生,竭盡心力。愿后世子孫,勿負朕志。“

這位開創盛世的帝王,在位二十三年,將一個動蕩的朝代帶入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時期。他的治國理政,不僅影響了整個唐朝,更為后世樹立了典范?!杜f唐書》評價:“貞觀之政,可師萬世?!?

如今,當我們回望那段歷史,“貞觀之治“的輝煌依然閃耀,它告訴我們:一個國家的興盛,在于君主的睿智,更在于制度的力量。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洛县| 巢湖市| 金沙县| 澄迈县| 醴陵市| 兰坪| 莲花县| 邵东县| 武乡县| 临颍县| 夏津县| 松滋市| 弋阳县| 定安县| 鹰潭市| 阳原县| 平顺县| 万全县| 额尔古纳市| 集贤县| 余干县| 淮北市| 新巴尔虎右旗| 资阳市| 南陵县| 鄯善县| 冷水江市| 新泰市| 安图县| 雅安市| 达拉特旗| 正宁县| 黄石市| 湘西| 惠州市| 彰化县| 安庆市| 合作市| 高淳县| 广水市| 马尔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