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東北大地,殘雪在春陽下閃爍著細碎的光,仿佛是這片歷經戰火洗禮的土地無聲訴說著往昔的滄桑。明軍大營內,營帳一座連著一座,好似鋼鐵鑄就的巨獸,蟄伏在這曠野之上,營中士卒往來穿梭,忙碌而有序,透著一股大戰將歇未歇的緊張氣息。
主帳之中,燭火搖曳,映照著陳星那堅毅而英俊的面龐。他身著華麗戰甲,身姿挺拔如松,劍眉緊鎖,目光似寒星般凝視著沙盤。那沙盤之上,標記著山川河流、關隘要道,更醒目地勾勒出皇太極殘部如喪家之犬般的遁逃路線——他們惶惶然跨過黑龍江,一頭扎進外興安嶺的茫茫深山老林,妄圖憑借那苦寒之地的天險,躲開明軍的鋒芒,尋得一絲喘息之機,以圖東山再起。
“哼,皇太極,你以為躲進那冰天雪地,朕就拿你沒辦法了?”陳星冷哼一聲,雄渾的嗓音在帳內激蕩回響,震得燭火亂顫,似也被他這股磅礴的氣勢所驚擾。他猛地抬起頭,目光如炬,掃向一旁待命的吳三桂,字字鏗鏘有力:“吳將軍,朕今日委你以重任,率新編勁旅,即刻啟程,沿著這黑龍江一路北上,給朕追擊皇太極那廝。這新軍可是朕精心籌備,以我大明忠勇之士為骨干,編入那些迷途知返的漢人,二者相融,必能如虎添翼。你定要趁那幫韃子立足未穩,打他們個措手不及,讓他們再嘗嘗我大明鐵騎的赫赫威風!”
吳三桂聞令,虎軀一震,單膝跪地,抱拳行禮,聲如洪鐘:“末將謹遵圣諭!承蒙陛下如此信賴,就是拼了這條性命,末將也絕不辱沒使命。定要提著皇太極的首級,凱旋而歸,獻于陛下御前!”言罷,起身闊步而出,剎那間,營外號角長鳴,新軍迅速整肅隊列,邁著整齊劃一的步伐,踏碎凍土,向著北方絕塵而去,掀起一片滾滾征塵。
陳星望著吳三桂離去的背影,微微點頭,眼中滿是期許。旋即,他轉過身,看向趙猛、孫傳庭兩位老將,眼神中透著不容置疑的決絕與果敢:“趙將軍、孫將軍,你二人皆是朕的股肱之臣,經驗豐富,如今就由你們各領一軍,如同雷霆雙翼,在這白山黑水間展開犁庭掃穴之舉。女真那幫蠻子,忘恩負義,竟敢犯我大明邊疆,燒殺擄掠,無惡不作,朕絕不姑息!此次行動,務必斬草除根,搗毀他們的巢穴,不論男女老幼,一個不留!要用這雷霆手段,徹底絕了后金的后患,還我東北大地一片安寧祥和!”
趙猛、孫傳庭相視頷首,眼中寒芒閃爍,齊聲應諾:“末將愿效死力!必為陛下蕩平東北,以正乾坤,不負皇恩浩蕩!陛下放心,但凡韃子余孽,我等見一個殺一個,定讓他們知道我大明的厲害!”說罷,各自點兵,如離弦之箭,分東西兩路,向著女真各部聚居地疾馳而去,所過之處,馬蹄揚起漫天征塵,聲勢浩大。
待諸將離去,陳星負手踱步于帳中,營帳內靜謐無聲,唯余他沉穩的腳步聲。此刻,他心中波瀾壯闊,恰似翻江倒海一般。這場戰爭,承載著大明的興衰榮辱,是他重生之后必須要打贏的復興之戰。遙想當年,朱棣設立奴兒干都司,大明軍旗曾高高飄揚在這片北疆沃土,彰顯華夏威嚴,可無奈僅僅維系了十四載,便在歲月侵蝕、管理疏怠中漸趨黯淡,致使女真勢力悄然滋長,終成心腹大患。如今,他陳星既承天命,定要重拾先輩榮光,重塑大明北疆的不朽防線。
“來人,傳朕旨意,即刻籌備設立東北都護府。一應人事調配、軍防構筑、民生安養,皆需通盤考量,精細籌謀。務必打造一個固若金湯、繁榮昌盛的北疆重鎮!”陳星對侍從疾言厲色,侍從領命飛奔而出,一時間,大營內信使快馬加鞭,穿梭如織,向著四方傳遞圣意。京城朝堂之上,內閣諸臣接旨后即刻忙碌起來,篩選賢能、調配物資、擬定方略,各方籌備緊鑼密鼓,如一臺精密機器高速運轉。
陳星的目光穿透營帳,望向遠方無盡蒼穹,腦海中那幅開疆拓土的宏偉藍圖徐徐展開,愈發清晰。他深知,大明曾領航世界,率先開啟大航海時代,卻因朝堂黨爭、目光短淺等諸多弊端,錯失海外拓展、稱霸寰宇的天賜良機;西藏如今孤懸在外,與中原聯系疏離,政令難通;新疆自唐之后,歷經滄桑,久未歸漢家版圖。這一樁樁、一件件,皆是大明之殤,華夏之痛。既重生此世,他陳星肩負國運,誓要扭轉乾坤,將破碎山河一一收復,令衰敗王朝再度崛起,傲立世間。
正沉思間,帳簾一挑,金憐星和金惜月姐妹裊裊婷婷,手捧香茗入帳。姐妹倆今日皆著一身粉色羅裙,襯得面容嬌艷欲滴,仿若春日里盛開的桃李。“陛下,您宵衣旰食,殫精竭慮,且飲口茶潤潤心神。”金憐星蓮步輕移,柔聲細語仿若春日微風,輕輕拂過陳星的心間。陳星微微頷首,接過茶盞,輕抿一口,馥郁茶香瞬間驅散些許疲憊。
金惜月乖巧伶俐,移步身后,素手輕搭陳星肩頭,悉心揉捏,輕聲呢喃:“陛下,您心懷天下,所謀者大,然龍體為重,切勿勞損過甚。”陳星心中一暖,反手握住姐妹倆柔荑,喟然長嘆:“朕知曉前路荊棘滿布,但有你們相伴,便覺一切艱辛皆不足懼。這大明江山,朕既受之,必守之護之,定要讓它重回巔峰,再造盛世繁華!”
金憐星聞言,美目流轉,嬌嗔道:“陛下就會說好聽的,可這幾日,您忙著戰事,都沒怎么陪我們姐妹倆,是不是心里都沒我們啦?”說著,小嘴微微撅起,煞是可愛。陳星見此,連忙將她攬入懷中,笑道:“朕的小心肝,這是哪里的話?朕這心里,時時刻刻都想著你們呢。只是如今這戰事吃緊,關乎大明國運,朕不得不先顧著大局。待徹底平定了遼東,朕定帶著你們暢游這大好河山,補償你們。”
金惜月在一旁捂嘴輕笑:“姐姐,您就別逗陛下了,陛下心里自然是有咱們的。不過,陛下您也得注意身子,您要是累壞了,我們姐妹倆可就心疼死了。”陳星輕輕捏了捏金惜月的鼻子,寵溺地說:“還是惜月懂事,知道心疼朕。朕這幾日確實累了,有你們倆在身邊,朕這心里才踏實。來,陪朕坐會兒。”說著,拉著姐妹倆在榻上坐下,三人依偎在一起,一時間,帳內溫馨四溢,驅散了些許大戰的肅殺之氣。
且說吳三桂,率新軍沿黑龍江畔一路疾進。沿途所見,盡是戰火肆虐后的荒蕪慘象,村落破敗,殘垣斷壁間蒿草搖曳,百姓流離失所,哭聲震天。見此情景,吳三桂鋼牙緊咬,眼中噴火,剿滅皇太極殘部之心愈發篤定。行至一處密林中,斥候飛報,前方現清軍蹤跡。吳三桂聞報,當即傳令,全軍悄無聲息,迅速進入戰斗狀態。
新軍將士們精神抖擻,緊握新式燧發槍,槍身寒芒閃爍,映照出他們堅毅決絕的面龐。吳三桂目光如隼,鎖定敵軍方位,待部隊潛行至最佳射程,他猛地大手一揮,斷喝一聲:“開火!”剎那間,槍聲如雷,震徹山林,鉛彈仿若死神鐮刀,呼嘯著撲向清軍。
皇太極殘部本就人困馬乏,又遭此突襲,頓時陣腳大亂。他們慌不擇路,四處奔逃,試圖尋覓掩體負隅頑抗,卻在明軍密集火力下,如螳臂當車,紛紛倒下。未及拔刀,已有大片清兵血染寒林。
吳三桂見狀,縱馬揚鞭,厲聲高呼:“兒郎們,建功立業,就在今朝!殺盡韃子,揚我大明國威!”言罷,一馬當先,挺槍沖入敵陣,長槍如龍出海,所過之處,清兵死傷無數,血濺五步。新軍將士們受將軍鼓舞,熱血沸騰,吶喊著如潮水般緊跟其后,與清軍短兵相接,展開殊死肉搏。
與此同時,趙猛與孫傳庭兩路大軍在東北大地縱橫馳騁,戰果累累。所到之處,女真部落土崩瓦解。面對明軍的火器轟鳴、鐵騎沖鋒,女真戰士雖拼死抵抗,卻難敵大勢,紛紛倒下。村落化為灰燼,物資被收繳殆盡。白發蒼蒼的老者、懵懂無知的孩童,但凡與后金藕斷絲連者,皆在這場清洗中慘遭屠戮。血腥之氣彌漫山野,卻似一場燎原烈火,欲將后金反叛根基焚燒殆盡。
吳三桂凱旋而歸,入帳復命:“陛下,末將幸不辱命,重創皇太極殘部,賊寇已如喪家之犬,向北逃竄,短期內無力再戰!”陳星龍顏大悅,起身離座,大步上前,拍了拍吳三桂的肩膀:“吳將軍辛苦了!此役大功,朕銘記于心,待北疆平定,回朝必有厚賞!”
此時,設立東北都護府的籌備事宜正如火如荼。京城賢能紛紛響應,籌措物資如川流不息,運往東北。一批批新晉干練官員奔赴北疆,躊躇滿志,欲展宏圖。陳星巡營瞭望,見此情景,心中豪情萬丈。一路走來,雖艱難困苦重重,然大明復興曙光已現。他深信,只要君臣一心,將士效命,華夏大地必將重回大明掌控,再現昔日輝煌。
數日后,陳星親率大軍巡視東北各地。所到之處,百姓簞食壺漿,歡呼雀躍,以迎王師。望著那些飽經戰火、重燃希望的質樸面龐,陳星心潮澎湃,深感責任如山。“將士們,看吶!這就是我們守護的百姓,他們的安居樂業,全系于我們一身。大家務必戒驕戒躁,再接再厲,為大明、為百姓鑄就不世功勛!”將士們聞令,齊聲高呼:“為大明、為百姓!”呼聲如雷,在山川河谷間久久回蕩,驚起群鳥紛飛。
而遠在外興安嶺的皇太極,聽聞明軍在東北的雷霆行動,氣得捶胸頓足,目眥欲裂。他環顧身邊殘兵敗將,寥寥無幾,眼中滿是絕望與不甘:“難道我后金,就這么覆滅了?不,我絕不甘心!”然今時今日,他四面楚歌,孤立無援,想要東山再起,談何容易。在這冰天雪地之中,他只能帶著殘眾,如螻蟻般茍延殘喘,不知明日將在何方……
陳星雖未回京城,卻通過信使與內閣緊密聯絡,遙控朝局。朝堂之上,在他的授意下,一場大刀闊斧的改革悄然興起。尸位素餐、因循守舊之輩被逐一剔除,取而代之的是朝氣蓬勃、銳意革新的青年才俊。政令仿若疾風,通達無阻,為大明后續發展注入磅礴動力。
于對外戰略而言,陳星一方面強化東北邊防,屯墾戍邊,發展生產,使東北都護府成為堅不可摧的北疆雄關;另一方面,重啟大航海計劃,遣艦隊揚帆遠航,探索未知海域,與各國互通有無,拓展大明國際影響力。
對于西藏、新疆等地,陳星暗中布局,密使穿梭,深入了解當地情況,悄然籌備收復事宜。他深知,此乃漫漫長路,荊棘載途,但為大明一統,華夏復興,他毫不退縮,一步一個腳印,向著目標勇毅前行。
寒來暑往,陳星駐蹕遼東,勵精圖治。在他的執導下,大明逐漸掙脫衰敗泥沼,踏上復興征途。疆土日益拓展,經濟蓬勃發展,文化昌盛繁榮,往昔輝煌仿若重生。陳星的傳奇故事,如燎原之火,在民間傳頌,成為百姓心中的英雄楷模,激勵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為家國昌盛拼搏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