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生思維導圖:受益一生的學習力訓練
- 沈紅亮
- 1801字
- 2025-03-28 12:59:10
Q5 學習思維導圖的常見誤區有哪些?
在學習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有一些誤區很常見,舉例如下。
誤區一:不會畫畫,學不了思維導圖
大家見過不會畫畫的學齡前孩子嗎?應該沒有,因為沒有人天生不會畫畫。那么,為什么長大后我們就不會畫畫了呢?
主要原因大概率是我們覺得自己畫得不夠好,羞于畫,這種心理導致了惡性循環的出現。
在正式學習思維導圖前,我希望大家明確一點,即學習思維導圖的過程是思維訓練的過程,不是提高繪畫能力的過程。在思維導圖中,繪制的圖像的主要作用是幫助我們對關鍵詞進行理解和記憶,畫得精美只是錦上添花。
如果大家非常關注自己的繪畫水平,可以通過練習對其進行快速提升。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需要添加圖標時,可以使用“關鍵詞+‘簡筆畫’”的組合在網上搜索圖標,進行臨摹。如果大家想將思維導圖繪制得更加精美,可以專門學習簡筆畫。
綜上所述,會畫畫并不是學習思維導圖的必要條件,是否著力提高繪畫水平,全憑個人意愿。
誤區二:畫得亂的思維導圖沒有價值
在這里,需要告訴大家一個真相:我們在朋友圈里、出版物中看到的那些特別精美的手繪思維導圖,很少是一次畫成的。正常情況下,我們會一邊思考,一邊繪制思維導圖,思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這樣逐步繪制出來的思維導圖,不亂的很少。
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呈現著我們的思路梳理過程,幫助我們的思路從無序到有序,從不清晰到清晰。假如我們的繪制目的是梳理思路,那么思維導圖畫得有點亂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思路清晰了,繪制思維導圖的工作即可結束。假如我們的繪制目的是交作業、參加比賽,或者是為了便于自己以后復習而繪制學科總結、讀書筆記等,那么我們需要以有點亂的思維導圖為底稿,從構圖、邏輯梳理、關鍵詞提取、線條顏色選擇、圖標添加等方面著手,進行整理并二次繪制,將其完善為精美的思維導圖。
由此可見,有點亂的思維導圖和精美的思維導圖都非常有價值,區別在于繪制目的不同。
誤區三:繪制思維導圖時愛用句子,而非詞語
在網絡上搜索“思維導圖”,能搜出很多使用軟件繪制的思維導圖,其線條上寫的大多是長長的句子。我們暫且不去評價這樣的思維導圖的質量高低,只來說說我們學習繪制思維導圖時需要如何做。
正常情況下,我們應盡量使用關鍵詞繪制思維導圖,這樣做有3個好處,一是消除歧義,二是開啟思維活口,三是減輕記憶負擔。
以“我正在看沈紅亮老師直播并和粉絲互動”這句話為例。這句話表達的是什么意思呢?有人解讀為“我做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是看沈紅亮老師直播,第二件事是和粉絲互動”,也有人解讀為“我做了一件事,就是看沈紅亮老師直播,而沈紅亮老師做了兩件事,一件事是直播,另一件事是和粉絲互動”,兩者解讀不同,說明這個句子是有歧義的。若將這個句子繪制成思維導圖來表達,就不會出現歧義了,因為一種繪制方法只對應一種意思。

大家認為,是使用一句話表達便于發散思維,還是使用一個詞或一個字表達便于發散思維?毫無疑問,是使用一個詞或一個字。因此,繪制思維導圖時,我們要牢牢把握一線一詞或一線一字的原則。
使用一個詞或一個字表達還有一個好處,即記憶時只記憶關鍵詞,可以減輕記憶負擔。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遇到不可拆分的書名或者專業術語時,可以直接使用,不用考慮字數的多少。反復提及同一內容時,則可以根據繪制目的和對內容的熟悉程度來靈活處理。
誤區四:思維導圖是萬能的
有些人認為思維導圖是萬能的,大有掌握了這個工具的使用方法,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感覺;有些家長希望孩子今天學了思維導圖,明天成績就如坐火箭般提升……這些想法大多是受市場上過度宣傳的影響產生的。
其實,思維導圖只是一個工具,一個有助于提升學習、工作和生活效率的工具。既然是工具,肯定有擅長及不擅長的領域,有優勢及劣勢。比如,要畫一個圓,最好使用圓規;要畫一條直線,最好使用直尺;要畫既有圓又有直線的復雜圖像,最好配合著使用圓規和直尺。很多時候,思維導圖和別的工具配合著使用,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我們知道,思維導圖的最大作用是思維整理和思維激發。思維整理,可以幫助孩子快速梳理課本中的知識點,提升學習成績;思維激發,可以幫助孩子產生更多有創意的想法。在我身邊,思維導圖幫助孩子大幅度提升學習成績的案例不勝枚舉,成年人受益的案例也比比皆是。思維導圖就像一把斧子,掌握它的使用技巧后,能工巧匠可以用它雕刻精美的圖案,農夫則可以用它高效劈柴。
因此,思維導圖是有用的,但并不是萬能的,不同的人使用它,會創造完全不同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