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公共行政學發展史
  • 楊志軍編著
  • 5104字
  • 2025-03-28 17:29:42

第二節 泰勒和法約爾的科學管理理論

一、 人物簡述

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

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 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1856—1915),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家、經濟學家、工程師,曾任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主席,獲得各種專利一百多項,被譽為“科學管理之父”。

泰勒1856年3月20日出生于美國費城杰曼頓一個富有的律師家庭,1874年考入哈佛大學法律系,入學不久,因患眼疾輟學。 1875年,進入費城恩特普里斯水壓工廠當學徒。 1878 年,轉入費城米德威爾鋼鐵公司工作,于1881年進行了著名的“金屬切削試驗” ,從此展開了工時研究。 1890年,離開米德威爾到費城一家造紙業公司擔任總經理。 1893年,辭職從事獨立的工廠管理咨詢工作。 1895年,在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發表《計件工資制》一文。 1898年,與懷特共同研發高速工具鋼,在1900年的法國巴黎博覽會上首次展出后轟動世界。 1915年3月21日,在美國費城逝世,享年59歲。主要著作有:《計件工資制》 (1895)、《工廠管理》 (1903)、《效率的福音》(1911) 、《科學管理原理》(1911)和《科學管理》 (1912)等。

亨利·法約爾

亨利·法約爾( Henri Fayol, 1841—1925),法國科學管理專家,管理學的先驅人物之一,被管理學界譽為“一般管理理論之父”。他的職業生涯可以分為四個階段:(1) 1860—1872年,他是一名普通的基層管理人員和技術工作人員;( 2) 1873—1883年,被提升為礦井的經理;(3)1884—1917年,臨危受命,接手處于破產邊緣的企業并擔任總經理;(4) 1918年退休至1925年病逝,這期間他一直致力于宣傳他的一般管理理論,并創立了管理研究中心。法約爾作為企業的經理管理礦井時開始思考影響礦井經濟情況的各種因素,如煤田地質、礦井壽命等。他因關于地下防火的研究、煤礦地質構造的“三角理論”等被法國科學院授予了著名的德雷塞( Delesse)獎。

法約爾一生著述頗豐,包括《論管理的一般原則》 (1908)、《高等技術學校中的管理教育》 (1917) 、《管理職能在事業經營中的重要性》 (1918)、《國家的工業化》(1919)、《國家在管理上的無能——郵政與電訊》 (1921) 、《郵電部門的管理改革》 (1921)、《國家行政理論》 (1923)等,最具代表性的是1916年出版的《工業管理和一般管理》。

二、 學說背景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是巨大、廣泛和深遠的。在企業組織和市場領域的工商管理革命的形式和成果主要是科學管理運動的興起。伴隨著電能的使用,社會生產力大幅度提高,機器大生產代替傳統手工生產,打破了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局限,進入壟斷資本主義新時代。一方面,企業規模迅速擴大,工業革命促進了一體化生產,伴隨而來的是工業生產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新的生產方式和經濟運行迫切需要新的企業管理組織,以適應經濟革命,提高生產效率,但事實卻與其相反。現實的工作環境惡劣、生產效率低下、雇員規模臃腫、產品質量低劣、工人“磨洋工”現象盛行、勞資關系緊張以及工人運動的發展等企業管理引發的社會問題頻出,這就給科學管理提供了機遇。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泰勒通過長期的實踐管理經驗以及開展的大量調查和實證研究提出:要提高企業效率,就必須實行科學管理;而要實行科學管理,又必須設計合理的職能組織。于是,他便提出了“科學管理”思想,形成科學管理理論,并被喻為古典管理主義創始人。法約爾的管理理論直接來源于工程實踐,前期的工程實踐為其管理理論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在泰勒的基礎上,致力于優化管理職能和管理過程,從科學管理的一般性準則出發,提煉概括出全新的工業化管理的一般化原理,使得聚焦行為本身的科學管理能夠普及和推廣開來。首先,他進一步深化了科學管理的理論;其次,在實務操作和管理層面,該理論得到運用;再次,在理論的傳播運用上,他借助自身工程師和經理人的雙重身份,將古典管理主義上升到新的階段。可以說,科學管理的兩大代表人物——泰勒和法約爾都極富科學探索的精神。

三、 理論內容

(一) 泰勒的科學管理思想

泰勒的科學管理思想可以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 提高勞動生產率是科學管理的宗旨

泰勒認為,工人和管理者雙方最重要的目標是培訓和發展企業中每個人的技能,以使他們每個人都能盡其所能,用最高的勞動生產率完成工作。

2. 科學地選擇“第一流工人”

泰勒認為,如果管理者想要提高勞動生產率,就必須科學地選擇一流工人,并進行培訓和教育,而不是像過去那樣由工人選擇各自的工作,并各盡其能地進行自我培訓。1 挑選和培養工人都要使其工作能力同工作內容、性質相配合,把人配置到最適合他的崗位上去,使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3. 標準化完成工作任務

泰勒提出,管理者應該“提出工人操作的每一動作的科學方法,以代替過去單憑經驗從事的方法”2。這個科學方法涉及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標準化的操作方法;二是標準化的硬件設備;三是標準化環境。

4. 對工人和雇主進行一場“精神革命”

自從資本主義制度確立以來,勞動者和資本家之間一直存在著緊張的“勞資關系” 。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堅信:“雇員和雇主的真正利益是一致的,只有實現雇員的財富最大化,否則不可能永久地實現雇主的財富最大化,反之亦然。同時滿足工人的高薪酬這一最大需求和雇主的低產品工時成本這一目標是可能的。”3因此,要改變這種關系,就必須對勞動者和資本家進行一場“精神革命” ,即變相互猜疑、詆毀、指責和對抗為互相信任和協調合作。

5. 職能工長制下的計劃職能和執行職能分離

為了提高企業效率,使工長有效地履行職責,就必須把管理工作進一步細分,使具備專門知識的人做專門的事。工人單憑自己的經驗是無法找到科學的工作方法的,時間和各方面的條件不允許工人去從事這方面的試驗和研究,所以必須將計劃和執行職能分離,將計劃職能歸還給管理部門,讓其設立專門的機構來承擔計劃職能,并明確計劃部門的職責。

6. 定額管理與例外組織原則

科學管理的作用在于找到規定工作時間和分發工資的實施根據和規律。泰勒主張設立一個制定定額的機構負責定額管理,強調組織應實行例外原則,就是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把一般性的日常事務授權給下級管理人員去處理,自己只保留對例外事項的決策和監督權,如企業中重大政策的制定和重要的人事任免等。實行例外原則,可以使高層管理者擺脫各種常規性的管理事務,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思考管理中的重大問題,提高管理效率。

(二) 法約爾的管理職能與一般管理原則

法約爾通過對企業組織管理經營活動的觀察以及自身的實踐,將企業組織的全部活動分為六種:技術職能、商業職能、財務職能、安全職能、會計職能和管理職能。在法約爾看來,技術、商業、財務、安全、會計職能都不負責制定企業的總體規劃,不負責協調企業內部各個方面,而管理職能就是要來承擔前面五個職能所欠缺的內容,對企業各個方面進行規劃協調,保證企業的長遠發展。這樣,管理職能又分為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五種。

圍繞管理職能,法約爾通過對自己長期的管理活動的實踐經驗進行高度概括,總結出了著名的“十四條原則”。

1. 勞動分工原則

勞動分工可以提高勞動的熟練程度,同時勞動分工不只適用于技術工作,而且適用于管理工作、職能的專業化以及權限的劃分。分工可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2. 權力與責任原則

權力與責任是一對孿生物。責任是權力當然的結果和必要的補充,凡有權力行使的地方,就有責任。要貫徹權力與責任相符的原則,就應該制定有效的獎勵和懲罰制度,即“應該鼓勵有益的行動而制止與其相反的行動”4,從而獎勵那些積極工作的員工,懲罰那些消極懈怠的員工。

3. 紀律原則

紀律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企業與下屬人員之間的協定;二是人們對這個協定的態度及其對協定的遵守情況。法約爾認為:紀律是一個企業興旺發達的關鍵。紀律的實質是遵守公司各方面達成的協議。

4. 統一指揮原則

在任何組織中,都有一個普遍存在的永久性的原則——統一指揮原則(或垂直性指揮原則),即無論對于什么工作,一個下屬人員有且只能接受一個領導者的命令。如果不遵守這個原則,或者這個原則遭到破壞,組織的正常運行秩序將嚴重受損,進而影響組織的穩定性。這必須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視。

5. 統一領導原則

統一領導原則與統一指揮原則不一樣,它強調的是“領導”或“管理者”,即同一目標下的所有工作應該由一個管理者來領導和管理,組織順利實現目標的途徑之一就是采用統一領導原則。

6. 個人利益服從整體利益

整體利益大于個人利益的總和,一個組織謀求實現總目標比實現個人目標更為重要。協調這兩方面利益的關鍵是領導階層要有堅定的決心和做出良好的榜樣。協調要盡可能公正,并經常進行監督。

7. 人員報酬原則

法約爾認為不管采用什么報酬方式,都應該考慮以下三點:一是保證報酬公平;二是對有益于企業的活動,應給予相應的員工額外的獎勵,激發員工熱情;三是不應導致超過合理限度的過多的報酬。

8. 集中原則

法約爾認為,組織必須實行必要的集中,只有集中才能使每個員工各盡所能,各展其才,才能整合組織的一切資源,使整個組織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9. 等級制度原則

等級制度就是從最高權力機構直到底層管理人員的縱向等級序列。法約爾制定了一種跳板(亦稱“法約爾跳板”),即在等級之間建立一種橫向聯系機制,這樣既保證了組織統一、高效,又解決了信息傳遞的速度慢和失真問題。

10. 秩序原則

秩序原則包括物品的秩序原則和人的社會秩序原則。物品的秩序原則就是要使每件物品都在它應該在的位置上。而人的社會秩序原則是講,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優勢和不足,應該在組織中為每個人找到最適合其特長的職位。

11. 公平原則

公平原則是將善意與公道原則融于一體后產生的新概念,即在貫徹“公道”原則的基礎上,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對職工的勞動表現進行“善意”的評價。為避免員工的努力得不到公平的對待,不能充分地調動職工的勞動積極性,就要在管理中貫徹公平原則。

12. 人員穩定原則

組織必須采用“人員穩定原則”。這一原則是說,要使一個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就要使他在一個工作崗位上相對穩定地工作一段時間,使他能有一段時間來熟悉自己的工作,了解自己的工作環境,并取得別人對自己的信任。

13. 創新精神原則

創新精神能激發組織成員的活力,給組織帶來新的創造力。對于組織而言,其成員的創新精神是一種力量精神。一名資深的領導者或管理者,不僅應要求下級管理人員具備創新精神,還應要求所有組織成員具備創新精神,同時注重開發所有員工的創新精神。

14. 團隊合作精神原則

一名管理者必須要明白,團隊合作比單個人分散工作產出的成果效益高得多,因此管理者的職責之一就是努力去培養組織團結合作的工作態度,并且常常思考“團結就是力量”這句亙古實用的名言,把團結協作貫穿于組織。

四、 基本評價

作為“科學管理之父”,泰勒創立了科學管理理論,倡導科學管理運動,成為古典管理理論學派的代表,他提出的科學管理理論對西方行政學的發展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促進了西方行政學的發展與興盛,并為當時乃至現在的政府與企業界的管理活動提供了有益借鑒。正如著名管理學家厄威克所說:“目前所謂現代管理方法,如果不說是絕大多數,至少有許多可以追溯到泰勒及其追隨者半個世紀以前提出的思想。這些管理方法雖然已改進和發展得同原來大不相同,但其核心思想通常可以在泰勒的著作和實踐中找到。”5但是,科學管理思想的一些缺陷也廣為后人詬病,例如,只看到個體工作的勞動效率,而忽視了人的情感、心理以及外在環境對工作效率的影響等。對此,泰勒自己有清醒的認識,就像他在一次演講中談到的,“科學管理的每一步都是一種發展,而不是一種理論。在各種情況下,實踐都在理論之先。……我所知道的同科學管理有聯系的所有人都準備放棄任何計劃、任何理論,轉而擁護所能找到的更好的東西。因為在科學管理中并不存在著什么固定不變的東西”6

作為古典管理理論的奠基人之一,法約爾提出的一般管理原則與五大管理職能也奠定了20世紀50年代興起的管理過程研究的基本理論基礎,后來管理過程學派代表人物孔茨、紐曼等人繼承和發展了法約爾的理論,使管理過程學派成為管理學各學派中最具有影響力的學派,許多公共管理學家、企業和政府都開始注重通過研究科學管理來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但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忽略了非正式團體的存在,忽視了組織同周圍環境的關系,指標設定缺乏科學測量等。但我們也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法約爾所做的工作是處于初始階段的開創性研究,后人對法約爾理論的批判是建立在法約爾對管理理論的巨大貢獻這個基礎之上的,這些缺陷絲毫不會影響法約爾管理思想的光芒。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依然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1 〔美〕弗雷德里克·泰勒:《科學管理原理》,馬風才譯,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年版,第28頁。

2 同上。

3 同上書,第2頁。

4 〔法〕H. 法約爾:《工業管理與一般管理》,周安華等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年版,第24頁。

5 〔英〕林德爾·厄威克編:《管理備要》,孫耀君等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72頁。

6 孫耀君:《西方管理思想史》,山西經濟出版社1987年版,第88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门源| 南阳市| 正定县| 夏津县| 巩义市| 淮阳县| 白沙| 惠东县| 逊克县| 曲麻莱县| 西平县| 西安市| 武城县| 宣武区| 巩义市| 黎平县| 天台县| 体育| 万宁市| 讷河市| 吉首市| 桂阳县| 潼关县| 新乐市| 政和县| 江北区| 宁河县| 本溪| 闽清县| 浦北县| 长乐市| 六安市| 宜春市| 姜堰市| 台州市| 绥滨县| 万州区| 黄冈市| 池州市| 台中县| 甘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