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6章 圣人的弟子

李伯弢聞言,笑道:“好,那我再問一句——子曰:因材施教,又當何解?”

這一下,屏風后頭終于沉默了下來,半天沒有動靜。

李伯弢心中暗道:這才像話!你若真是個會讀書的,就知道,世上可不是人人都適合一條路走到黑的。

他這番話,語氣不重,卻把那“只許做狀元”的教法,輕輕一撥就撂到一邊去,堂上幾位進士聽得心下微動,互相對視幾眼,似乎也有些醒悟。

而朱夫子則捋著胡須,眉頭緊皺,似在細細思量李伯弢這話里的分量。

李伯弢淡淡的對著屏風說道,

“這明昭堂也算不錯,連堂中的丫鬟都是伶牙俐嘴,不過實在沒有規矩,大老爺和朱夫子談話,輪得到你一個丫鬟插嘴?”

“還不坐下,聽著!”

。。。。。。

就在一霎間的沉默之后,屏風后面飛出了三四聲不同的嬌喝“:“放肆!”、“無禮!”、“狗嘴吐不出個象牙!”

此時一邊朱夫子見狀,趕緊一路小跑來到李伯弢身邊說道:“能說,能說,咱明昭堂誰都能插話!”

李伯弢聞言,輕聲對著朱夫子說道:“好奇怪的規矩,下次得改改,不然這丫鬟們還不尾巴翹上天了!”

隨后又是一陣寂靜,剛才那記冷清的聲音再次傳來:

“那若是李觀政辦學,又當如何?”

“自然是按著,孔圣人的意思辦!”李伯弢笑著說道。

“哦?那是如何?”這儒家衛道士,朱夫子一聽就來勁了。

“當然就是‘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互相結合!”

“此話怎講?”朱夫子趕忙問道。

李伯弢見堂中眾人也是全神貫注,豎耳傾聽,知道這回答不可隨意,于是思忖了一下說道:

“這天下書院千千萬:廬山白鹿洞書院、長沙岳麓書院、登封嵩陽書院、杭州萬松書院、會稽陽明書院、渭南湭西書院、成都大益書院、番禺白云書院......”

“若論科舉之途,金榜題名,飛躍龍門,以上的書院哪個不是名滿天下。”

這屬于是全國重點高中,你這明昭堂屬于新辦鄉村高中。

雖然,可以免去學雜,收一些資質不錯的學生,可科舉一途甚為艱難,除非天資聰慧,不然又有多少人能考中舉人,更別說是進士。

李伯弢轉向朱夫子問道:

“請問夫子,這天下讀書的學童里,可是個個都適合走科舉這條路?”

朱夫子一聽這話,頓時想起自己當年也曾二十年寒窗、三落孫山,老臉不由得一紅,低聲說道:

“這......自然不是。”

李伯弢繼續問:“那照在下看來,絕大部分人,其實根本不適合走這條路,可算講得過去?”

朱夫子點了點頭,道:“一年千名舉子,三年三百進士,此言甚是。”

“那這些人若是還終日皓首窮經,書讀得頭昏腦漲,最后連個秀才也撈不著,豈不是白白浪費了大好時光?”

朱夫子聽著這話,心頭一震,想起自己如今這模樣,心里又酸又堵,一時竟無言以對。

“若是如此,那圣人所說的‘因材施教’,又從何談起?”李伯瑤看著沉默的朱夫子。

朱夫子聞言,猛地一愣,抬起頭來:

——對啊!這句圣言流傳了千百年,幾乎人人皆會念,可為何從來沒人深究過它的真正意思?

難不成,這“因材施教”,也只是為著趕考科舉那一條死路?

圣人之言,只是為了讓眾人做官入仕?

他苦笑了一下。

朱老秀才,一輩子混跡考場,與考途為伴,早就得過且過。

可此時此刻,他卻忽然覺得——自己都活成了個笑話。

咱都這樣了,還在教書育人,卻連“教”是為何,“人”要成什么樣,自己也說不清,講不明!

李伯弢這時繼續說道:

“不才方才與那小學童梁以樟,對坐閑談了一番圣人之道。”

“談到為何天下并不太平,梁以樟答道:那是圣人之道,德教不廣,未能行于天下!”

“此言甚善,我聽得極是佩服。”

說到這,李伯弢抬眼看向朱夫子,語氣緩慢卻直擊人心:

“那我想請問朱夫子,圣人之道未能行于天下——”

“這是為何?朱夫子可曾細想?可曾教我?”

朱夫子心頭一震,眼中漸漸露出一絲迷茫之后的明悟。

他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這,這莫非就是傳說中的“點化”?

老夫走南闖北幾十年,讀盡圣賢書,居然是今日,被這李觀政一句話給點醒了!

他趕緊收起心神,不敢再輕慢,鄭重其事地說道:

“李觀政,不敢當。若老夫猜得不錯,這癥結就在于——天下學塾雖多,卻未曾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所有的授課都是為科舉一途準備。”

“而能踏上科舉一途的學生畢竟有限......”

“是啊!”李伯弢輕輕點頭,說道:

“所以,那絕大多數的孩童,根本就失去了成為圣人子弟的機會!”

“這少年不受教化,這禮治又如何行于天下?”

他語氣微揚,言辭鏗鏘:

“圣人之道,不是只傳于幾人,更該教化四方、普及九州。越多的孩子受教化,圣人的仁義之道,才越可能真正流布天下,施于神州大地!”

朱夫子這個儒家衛道士,聽到此言心中大動。

他眼中透著——那是一道光,圣得他發慌!

心中澎湃起伏,真想將這一腔熱血噴發于堂中。

此時,從屏風之后,再次傳來冷清的聲音,

“明昭堂子弟,終日研習四書五經,即使不能入舉,莫非就不是圣人子弟?”

李伯弢聞言心想,這小丫鬟倒是心思敏捷。

殊不知,這不過是“幸存者偏差”罷了!

李伯弢開口回道:

“聽聞朱夫子講,這些學童皆是精挑細選才能入讀‘明昭堂’可有此事?”

“不錯!”

“換句話說,這些學童早就有了四書五經的根基,并于讀書科舉一道甚有天賦,可對?”

“......不錯。”

李伯弢點了點頭,緩緩說道:“這些學童,自然是圣人門下。”

“只不過,那些未被錄取,資質不好,根基不深,于科舉無望的學童,還是圣人門下嗎?”

“......”屏風之后不再答應。

過了一會,另有一個清脆的聲響傳出,雀躍的說道:

“李觀政好啊!”

李伯弢皺了皺眉頭,我和你這小丫鬟很熟嗎?

“小女子有一問請教!”

“請說!”

“可若是連四書五經都讀不好,那又如何成為圣人子弟?”

李伯弢想了想說道:“圣人何時說過,只有讀好四書五經,才能成為圣人門下?”

“.......”屏風后面的小丫鬟明顯愣住了,不知該如何解答。

李伯弢繼續說道:“孔門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賢者。”

“何為這七十二賢者?那是全都掌握了‘君子六藝’的學生。”

“可圣人難道不認其他數千弟子?”

“有些人只掌握了禮,有些人只掌握了射、有些人只掌握了數,這些人不都是圣人子弟?”

“換成現在,書讀得好的,自然就鼓勵走科舉一途。”

“可其他人,研習書、數、樂、射、格物、農政、通譯又有什么問題?”

“這些人只要掌握了其中一項或是兩項藝和術,那便是圣人門下!”

“最重要的是,有了這些技能,他們在這世上也更易安生立命,這樣也能讓父母安心!”

“如此一來,那些千千萬萬與科舉一途無緣的學子,便能發揮各自所長,如此也能成為參天大樹。”

李伯弢看著老秀才,緩緩說道:“若是能教化萬千學童,這于人生之中便是真正的‘立德’!”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江县| 庆阳市| 宜宾县| 宁波市| 乐至县| 茶陵县| 屏东市| 长岭县| 乌兰县| 长治县| 河间市| 洛宁县| 永吉县| 沾化县| 三门峡市| 台中市| 札达县| 朝阳市| 正定县| 临桂县| 古蔺县| 上蔡县| 游戏| 始兴县| 玉环县| 广南县| 灯塔市| 山阳县| 泸州市| 霍山县| 桑植县| 沐川县| 类乌齐县| 甘德县| 石楼县| 上犹县| 靖安县| 襄城县| 邵阳县| 荆州市| 翼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