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脈診:從初學到提高(第2版)
- 徐培平
- 2086字
- 2025-03-15 06:21:44
六、寸口診脈及分候臟腑的現代解釋
既然寸口六部能分候臟腑,那么它究竟是通過何種途徑使不同臟腑與兩手寸口六部之間發生內外相應的聯系?我們能否找到現代醫學意義上的生理、病理上的解釋呢?這是學診脈的人熱切關心的問題。
由于中醫的生理和病理與現代醫學的解剖、生理和病理不在一個層次上,所以不能做完全對應的橫向比較。比如現代醫學解剖組織有神經、有微循環、血管、內分泌腺等臟腑組織,分得很細致、很全面,但在中醫卻找不到相應的名詞,只有類似的概念。同理,中醫的生理病理概念在西醫那里也找不到概念完全相等的東西。
中醫的經絡學說是脈學的根源。經絡的實質研究了幾十年,仍然找不到相對應的實體結構。但由于經絡是個聯絡溝通系統,也是藏血運行的組織,因此,經絡肯定是綜合了神經系統、循環系統的部分功能(不是全部)。中醫的藏象理論是脈學的基石,但中醫的臟腑不等同于西醫的臟腑。因此對于寸口診脈及分候臟腑的現代解釋只能是近似的部分的推理解釋。
從現代醫學來理解,診寸口脈就是診手部橈動脈的搏動情況。隨著心臟心動周期每一次收縮和舒張,動脈管壁產生了一起一伏的搏動。
影響和反映脈搏變化的直接因素主要是心臟功能狀態、血管功能狀態和血液的質和量,而其他間接因素包括了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肌肉系統等。由于循環系統是受自主神經及內分泌系統所控制的,自主神經和內分泌系統的作用,往往有擴布性和全身性的影響,所以脈象也就反映了整個機體的自主神經和內分泌系統的功能狀態。
前面我們講過經絡是基于循環系統之上的神經體液信息聯系的網絡通道。而經氣也就是營衛之氣體現的就是神經體液因子的作用。脈象是通過神經血管的傳遞反映病理變化的。
寸口六部與相應臟腑之間的定位的機制是由循環系統直接完成的。營衛出于三焦。而人體的臟器也主要分三部完成對血液系統的分布。
心肺主動脈在上部的一個大分支-主動脈弓的第一級分支供應頭、頸、胸、上肢組織器官血液。即“衛出上焦”。
肝、膽、脾、胃、腸等由腹主動脈的分支供應,并基本呈一個層面。即“營出中焦”。
下腹部腎、盆腔臟器和下肢血液供應由腹主動脈一大分支髂內外動脈供應。即“衛出下焦”。
五臟六腑之氣血均反映在寸口脈上,因此才有了診寸口脈以察臟腑之氣的依據。血管(血液)貫穿全身,一以貫之。五臟六腑通過十二經絡發揮功能,除了分泌物質通過血液在全身的循行發揮影響外,另外的一個調節干預機制是通過神經系統對血管的直接影響。神經內分泌和循環系統的網絡系統是臟腑功能實現的前提。臟腑之氣在寸口脈的分部與此有直接的關系。
自主神經在脊柱兩側是呈對稱分布,并且左右、上下臟器之間有廣泛的交通支相互聯系。
脊髓頸節及第1~5胸節段自主神經的側角節前纖維更換神經節后,其節后纖維支配頭、頸、胸各器官。其對應的是上焦臟腑器官。
脊髓5~12胸節段側角細胞的節前纖維更換神經元后,其節后纖維支配上、中腹的臟腑組織,其對應的是中焦臟腑器官。
脊髓腰上部節段側角細胞的節前纖維更換神經元后,其節后纖維支配盆腔及以下臟腑組織,其對應的是下焦臟腑器官。
寸口脈臟腑分左右的一部分原因與神經系統交叉分布有一定的關系。但又不能完全依據神經系統的分布走行解釋,只能說在功能上是重新整合了。
《中華脈神》一書認為寸、關、尺對應的是橈動脈上遠心端(寸脈)、近心端(尺脈)、二者之間(關脈)。橈動脈寸關尺三部的脈壓是逐漸減弱的。除了橈動脈在解剖位置上的原因外。一個典型的脈搏波是由一個主波(升波)和副波(下降波)組成。當左心室快速射血期,主動脈壓力迅速上升形成一個坡度較陡的上升支脈波,隨后,心室舒張,主動脈壓力迅速下降,血液向心室方向倒流,形成下降支。倒流的血液撞擊在主動脈瓣上而彈回,在下降波的過程中動脈壓稍上升產生一個小波。心臟搏動出的血流,其前端須克服脈管的阻力,中端、末端次之。寸、關脈處于心臟的遠程,比尺脈距心遠,管徑也稍細,故寸關脈處壓力強度較弱,其消失要比尺脈早些,另外,當按壓寸口脈時,寸、關脈下墊物質較硬,管腔易被壓使管腔縮小,而尺脈較深不易被壓,管腔變化不大。根據伯努利定理:“管腔狹窄處其壓力下降,但在狹窄部位靠近其上游地方,壓力反而升高。”今尺脈正是靠近寸關脈上游,故當重按時,寸關處壓強小而尺脈處反而大,因而最后消失。臨床上見青年患遺精等神經衰弱癥者尺脈旺盛,表示心力亢進,處于興奮狀態;又懷孕時尺脈滑利,均屬腎氣足。全身臟器對血液和脈管的影響在橈動脈的分部就表現在寸口脈的分區上。這種影響主要是因為各臟腑的血管網位置的遠近對脈壓產生的大小有差異。心肺是直接供血的臟器,且位置在上,其對脈搏壓的影響是最大的,脈搏的搏動也是直接反映心肺的功能,且主動脈弓位置也最上,因此脈搏波的遠心端(寸部)是主波,心肺就表征在寸部脈象。脈壓的影響由脈管和血液流速影響。在中焦部位的臟器的血管網的血液回流對脈壓的影響由于其位置居中,產生的壓力影響也居中,如腹主動脈壓力次于主動脈弓,表現在橈動脈關部。下腹部臟腑的血管網的壓力最小,如髂動脈脈壓較弱,其血管網遠離心臟,處于人體遠端的臟器,其對血管的影響屬于減壓調節為主,因而橈動脈尺部就表征下腹部臟腑氣血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