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修路和建城
- 玩轉(zhuǎn)大唐
- 天山寒鴉
- 2036字
- 2025-03-16 22:24:19
好好的一次動員大會,不知道怎么的,最后居然搞得像犯罪團伙誓師。
張彪只能趕緊宣布食堂開飯,這才讓下面的百姓不再高喊那羞恥的口號,歡天喜地的跑去吃飯。
吃完飯之后,自然是接著干活。
午休?
不存在的。
就算張彪愿意,剛剛得到新家園的百姓們也不愿意。
他們在十幾個小組長的帶領(lǐng)下,拿著鋤頭、錘子和鐵鏟,開始了致富第一步——修路。
正所謂“要想富,先修路”,這話不管放在哪個時代都適用。
張彪自然也知道這個道理,只不過之前因為人手不足,一直沒有付諸于實際行動而已。
如今,終于可以開始了。
隨著張彪一聲令下,數(shù)千名勞動力一起動手,開山鑿石,搭橋鋪路。
道路以莊子為中心向周圍延伸,涵蓋附近十幾個村落,最后匯入藍(lán)田縣的官道。
張彪原本是打算修路引商,但是讓他沒想到的是,商販還沒來,難民又來了。
原因很簡單,來到藍(lán)田縣的難民太多了,足有數(shù)萬人。
這些人原本聚集于縣城以及周邊村落,張彪修路的動靜這么大,自然瞞不過他們。
在得知有地方可以干活吃飯,災(zāi)民們自然不愿意繼續(xù)漂泊,于是便蜂擁而至。
僅用了數(shù)天的時間,便有一萬多人到來,并且這還只是一個開始。
隨著消息擴散出去,周圍其他郡縣的難民還在繼續(xù)趕來,屆時難民的數(shù)量甚至?xí)_到數(shù)萬人!
如果不提前準(zhǔn)備,到時候說不定就會出亂子。
意識到這一點之后,張彪思慮再三之后,做出了一個決定——建城!
只有建城這樣的大工程,才能滿足數(shù)萬人的工作需求。
同時也只有城池的規(guī)模,才能夠容納數(shù)萬人,給他們一個棲身之所。
不過,建城這種事可不是開玩笑的,其花費不是一個小數(shù)字。
而且最重要的是,如果不是那種后臺極硬的人,也不敢干這種事。
要知道,這里可是大唐!
沒有皇帝的首肯,誰敢建立城池?難道不怕九族消消樂嗎?
不過張彪敢。
年初的時候,阿史那部和薛延陀部的突厥使者,又給他送了一些牛羊來。
數(shù)量雖然不像之前他從涇州帶回來的那么多,但是也算給他回了一波血。
再加上去年他囤下的數(shù)萬噸糧食,足夠雇傭難民們建城所需了。
至于后臺他就更不擔(dān)心了。
以李世民對他的信任,別說建一個城了,只要他沒有造反,那基本都不存在什么大問題。
經(jīng)濟條件和政治條件都滿足了,建城這種事自然是水到渠成。
至于城池的選址,張彪首先考慮的筑城材料的問題。
所以他將這座城池建立的位置,放在了他莊子以南的荒地。
這個荒地占地數(shù)百頃,地勢開闊,背靠兩座大山,獲取木料和石料都非常方便。
最重要的是,這些荒地和荒山都是他之前買下的,用不著再花錢買。
土地、人力、財力三者齊聚,這座名為“幸福”的城池,也開始進入了建設(shè)狀態(tài)。
之后隨著大量的災(zāi)民涌入,城池的建設(shè)進度也開始加快,同時耗費的錢糧也與日俱增。
張彪意識到,再這么坐吃山空下去的話,怕是用不了幾個月,自己就得傾家蕩產(chǎn)。
賺錢必須提上日程了。
不過對于一個記憶力超群的穿越者來說,賺錢并不是什么大事。
張彪選擇了一個最快的辦法——制造玻璃。
在這個時代,玻璃還有一個更加美麗的名字,叫做琉璃。
這種用石英燒制的產(chǎn)物,在這個時代可謂是一本萬利,比起搶錢也不遑多讓。
最重要的,他所購買的荒地當(dāng)中,正好有一塊地方到處都是石英砂,解決了他原材料的獲取問題。
于是張彪便分派了幾百人在這里建立了琉璃工坊,開始燒制玻璃。
而制造出來的玻璃,則被運往長安進行銷售。
長安作為大唐的政治和經(jīng)濟中心,達官顯貴不計其數(shù),說難聽一點,很多人都是有錢都沒處花。
琉璃這樣的奢侈品,在運到長安之后,銷售狀況堪稱火爆,基本都是拿來多少賣掉多少。
正所謂“財帛動人心”,面對這樣的暴利,自然也會有不少人打小心思。
不過當(dāng)他們得知這是張彪的產(chǎn)業(yè)之后,全都偃旗息鼓了。
他們是貪財,但他們并不是傻。
張彪的圣眷濃厚,那在朝廷之中都是掛了名的。
而且如今很多人都知道他在建城,這完全就是拿著自己的錢在幫皇帝干事。
誰要是敢伸手,都不用張彪出手,李世民就會活剮了他!
因此,哪怕是看到大車大車的錢糧從長安運出去,也沒有人敢去找不痛快。
琉璃工坊日進斗金,但是商稅同樣也是一個不小的數(shù)目。
為此,張彪讓琉璃工坊專門生產(chǎn)了一批玻璃瓶,供給太醫(yī)署用于盛放青霉素,以抵扣售賣琉璃的商稅。
戶部自然沒有什么意見。
因為玻璃瓶盛放的青霉素,售價更為高昂,戶部將其賣給世家大族獲利不小。
張彪省下了商稅,戶部也賺到了錢,屬于雙贏。
有了琉璃工坊這個聚寶,幸福城的建設(shè)也有了穩(wěn)定的財源,不用再擔(dān)心后繼無力了。
建設(shè)城池的災(zāi)民們不知道這些,他們只知道只要好好干活,每天都有飯吃有錢拿,所以過得非常開心。
而更讓他們感到開心的是,這個冬天不太冷。
雖然已經(jīng)到了年尾,但是卻只下過一場大雪,到了中午,就算只穿一件衣服干活,也不會覺得冷。
剛剛經(jīng)歷了水災(zāi)失去家園的他們,此時卻突然有了一種奇怪的感覺。
老天爺好像對他們也還不錯?
和他們相比,張彪要想的就多得多了。
沒有連續(xù)下大雪固然是好的,但是降雪不足有一個最大的弊端,就是沒辦法凍死田里的蝗蟲卵。
等到天氣回暖之后,如果再遇到干旱,那么這些蝗蟲就會孵化,最后演變成蝗災(zāi)!
而張彪恰好知道,明年就是貞觀二年,關(guān)內(nèi)地區(qū)會爆發(fā)干旱和蝗災(zāi),于是他立刻做出了決定。
“屯糧,必須繼續(xù)屯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