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后期,朝廷積弊,宦官弄權。
正德年間,內行廠劉瑾奉昭領鎮守太監之職,于陪都應天府私設稅官、擅立關卡,大肆征稅,天下漸漸有了亡國的氣象。
“糟了!”
陳霄猛地從大通鋪上坐起。
此時正值深夜,四周鼾聲與夢囈聲響雷大作,此起彼伏。
直至此時陳霄才發現,自己竟然身處一間無名軍營當中,成了一名大頭兵!
“這里絕不是【唐黃之都】,我也不是附身在自己的克隆人身上!”
陳霄心中一沉,他只記得在意識傳輸的最后時刻,元宇宙通道中竟然出現了一條岔路,而自己的意識竟然沿著岔路走了下去。
那么這里是哪里,自己又是誰?
伸手摸了摸臉頰,卻只摸到一副極為陌生的年輕面孔。
隨即,眼前猶如走馬觀花,一個陌生的記憶不斷在腦海中閃過。
“董天寶,少林棄徒?”
幾分鐘之后,陳霄突然露出驚詫莫名的神情。
“我又穿越了?”
“不,這次并非穿越,而是意識轉移時出了岔子,闖入了一座新的位面,而且這座位面我竟然知道!”
“這是《太極張三豐》當中的世界啊!”
陳霄目瞪口呆,連忙看向腦海中的玉。
卻發現,此時玉那原本填滿五分之一的金色絲線,竟然消耗了大半之多!
“這么說來,是這塊玉引導了我?”
陳霄心中一凜,“這塊玉似乎有靈,難道它是想獲得更多的金色能源?”
金色能源,便是陳霄之前殺死那個名叫“方同”的反抗軍小頭目時,獲得的金色絲線。
金色絲線有著隱匿和提純的功能,自己便是因為這項能力突破了瓶頸,從一階凝氣提升為了二階后天。
而現在,這枚玉似乎還有第三種功能——引導自己尋找新的位面?
然而無論是哪種能力,如今看來都和金色絲線有關,畢竟自從殺死了那名反抗軍小頭目,怪事便一件接著一件。
不過事已至此,陳霄也只得接受這一切,玉的事情以后可以再研究,如今還有更緊迫的事情。
想到這里,陳霄心中一動,“那么我這具身體的內息?”
他沉下心神,感受了一下體內的內息。
后天小成。
“同樣是二階嗎?”
陳霄皺了皺眉,隨即卻發現了不同。
這個董天寶的內息雖然也是中正平和,隱隱有著佛門的寶相莊嚴,但相比自己至純至凝的冰魄內息,差了何止一籌?
不過這也正常,聯邦的全民修煉手冊,又豈是區區一座小位面武學能夠媲美的。
《凝氣冊》一書雖然簡短,但字字珠璣,是聯邦數千年來的文化底蘊。
為了探索虛境,數百年前聯邦特意聚集了數以萬計的修士,耗費無數人力物力,集百家所長,又經數百年改良,最終成就了這篇震古樂今的《凝氣冊(必修版)》。
如果放在武俠世界,這本秘籍恐怕就算少林絕學《易筋經》來了都要靠邊站,達摩復生也要干瞪眼。
而且,根據每個人的體質和性情,同一本凝氣冊卻能千人千面,練出最適合自己的內息來。
比如自己的冰魄內息。
之前鄭乾便向他吐露過,現實世界因為規則穩固,凝氣冊只能強身健體益壽延年,可一旦進入虛境,卻立即成為絕世神功。
一旦修到四階,便可誕生精神異力,從而精神與意識相合,誕出陰神!
而到了七階,更是可在虛境中一人敵國,晉升陸地真仙般的存在!
這也是聯邦如此重視凝氣冊的原因,不惜花費巨大代價也要推行下去,做到全民修煉。
只可惜,越是司空見慣,越不知道珍惜。
原身根本不懂得這里面蘊含的大寶藏,雖然從十二歲起就被聯邦統一教授了《凝氣冊》,但一直沒有好好習練過,只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真是空入寶山而不自知啊……
陳霄暗暗嘆息,如果是自己,在知道這個世界有修煉體系存在的話,那早就日耕不綴,練到吐血也要練了。
不過,這具叫做董天寶的身體卻又是不同。
此時,董天寶體內呈現出的內息,是一種名叫“阿羅漢神功”的內功心法,雖然名頭叫得響亮,但實際上也只是少林的大路貨色。
此外,董天寶還會多種少林武技,不過陳霄卻沒一種能看得上眼,即使是那門偷學達摩院首座的般若掌也是如此。
和《凝氣冊》與《阿羅漢神功》這類內功心法不同,般若掌屬于武技的一種。
作為少林的七十二絕技之一,般若掌差不多能達到二階,雖然在這座位面很是罕見,但原身卻在現實中自學過一門三階劍術。
名為飛鴻劍。
相傳,飛鴻劍來自一座等階基準為三階的位面,是那座位面的王庭劍術,而原身也只是興趣使然,學了個皮毛。
等整理完這具身體的記憶后,陳霄便盤膝而坐,開始在這個世界第一次運轉《凝氣冊》。
隨著凝氣冊運轉,陳霄只感覺體內如江河日下,一股浩大的真氣之力不斷沖刷著丹田氣海。
瞬間,原本穩固的阿羅漢神功便有被轉化的趨勢。
不一會兒,所有的阿羅漢神功便被盡數轉化,化為了陳霄標志性的冰魄內息。
這便是凝氣冊的霸道之處。
只要體內有內息存在,不管是何種屬性,都會被凝氣冊迅速轉化,但能剩下多少就不好說了。
不過還好,董天寶原本便是武學奇才,再加上和張君寶兩人互相敦促,日夜苦練,內力被練得極為精深。
等到全數化為冰魄內息,也只是縮減了小半,從二階小成降為了二階初期。
這也只是轉化為最基礎的冰魄內息,等到陳霄再經過玉的濃縮和提純,徹底變成至純至凝的冰魄內息時,等階再次下降,變成了一階后期。
不過底子有了,就可以憑時間慢慢補充。
陳霄微微吐出一口濁氣,隨即借著月色觀察四周。
結合這具身體的記憶,陳霄已經徹底明白,此時這個世界的劇情正處于董天寶和張君寶分別之后的一段時日。
在這段時間中,董天寶加入了軍隊,成為了何琨何公公的麾下。
而張君寶則選擇了佛笑樓,與一群亂黨糾纏在一起。
而接下來的劇情就是董天寶為了前途,出賣佛笑樓,引亂黨前去刺殺鎮守太監劉瑾,不料中了埋伏,只有張君寶、凌道長與秋雪活了下來。
而佛笑樓反抗劉瑾的原因,其實和當時朝廷的體制有關。
自明朝中期開始,統治者別出心裁,編織了一張錯綜復雜的全國宦官監察網絡,以致閹黨專權、宦官監軍。
而其中權力最大者,便是鎮守太監一職。
鎮守太監隸屬司禮監,鎮守各個重鎮之二十四衙門,職責包括但不限于開采礦脈、收取文武百官都無法收上的苛捐雜稅,以供御用。
史料有云:“征榷之使,急于星火,搜括之令,密如牛毛。遍設欄卡,重捐疊稅,橫征暴斂,民不聊生!”
這便是明朝中后期的氣象了。
民間因此不堪重負,人心盡失,催生出一批反抗暴政的仁人義士,而佛笑樓正是此列。
“不過這歷史怎么不太對味呢?”
陳霄有些疑惑,按理說張三豐應該是南宋末年出生,經歷了宋、元、明三代朝廷,而這里卻直接成了明朝中后期。
如果按照真實歷史,此時的張三豐應該已經快300歲了,哪里還會是18歲的青年?
不過這也只是小問題,畢竟除了主角年齡對不上外,其余歷史都是正常的,最多還有劉瑾竟然不是死在當朝皇帝的凌遲處死,而是死于董天寶的刀鋒之下。
陳霄回想著《太極張三豐》的劇情,不禁面露凝色。
董天寶可沒什么好下場。
隨著他出賣佛笑樓和好兄弟張君寶,雖然官運亨通,一路做到了錦衣衛鎮撫使,但為人過于狠辣,不通人性,以致全軍離心離德。
最終雖身處軍營,卻被張君寶以大徹大悟得來的太極拳格殺當場,怎一個坑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