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收徒周芷若
- 倚天:大明皇帝宋青書
- 須彌一粒沙
- 2111字
- 2025-05-01 17:06:04
男人至死是少年。
就算是張三豐這樣出塵脫俗的陸地仙人也一樣。
看見楊牧清,他想起了八十多年前那段旖旎的舊事。
和郭襄在一起度過的那三天,刻骨銘心,至死難忘。
眼前這個未來的孫媳婦,正是郭襄侄女的曾孫女。
她不但長得很像郭襄,身上還有那股子的俏皮勁。
說話行事出人意表,根據幾個徒弟的描述。
這丫頭對于禮法、世俗也一樣不是很看重。
身上不愧帶著東邪西狂的血脈。
楊牧清見張三豐略微沉默,繼續追問道:“太師父,按這輩分攀下來,青書都算是我祖父輩了。你到底支不支持我們完婚啊?”
“哈哈。若是我說不支持,你會接受嗎?”
楊牧清狡黠一笑:“那我就帶著青書回古墓去,讓你少了個大孫子。”
敢用如此口吻和張三豐說話的人,當世就沒幾個。
這話直接讓宋遠橋臉色變得鐵青,看向這個未來兒媳的眼神越發不善。
在這個身上充滿儒家氣息的大師兄看來,楊牧清這番不敬之言觸動了他的逆鱗。
張三豐對此倒不以為忤,臉上充滿了笑意。
“輩分這玩意,本來是區分一家一門的根源的。我雖和郭女俠、楊大俠曾有過一段淵源,楊大俠更是在華山之巔,指導過我武功拳法,但從未有過師徒之名。所以說起來,我和郭楊兩家論不得輩分。”
“說起來,輩分稱呼就是個代號而已,若是之前,你叫我一聲張老道都無所謂。”
這話頗為驚世駭俗了,當世武林江湖,誰人敢直呼張老道三字,即便是在背后,都無人敢忤逆。
很明顯張三豐這是愛屋及烏,而且他本人確實也看清所謂的世俗規矩。
張三豐撫了撫長須,笑了笑:“但如今你成了青書的未婚妻,又當了武當的副掌門,叫我一聲太師父,想必我也擔當得起。”
楊牧清第一次面見當世陸地仙人,原本心中還有些忐忑,一番交流下來,發現這陸地仙人很是平易近人,心中的不安也就放了下來,很是高興。
她笑了笑,指著張三豐身側站立的小女孩問道:“太師父,這個小妹妹長得粉嫩可愛,真是好看,她是你這次帶回山的么?”
這小女孩十二三歲的樣子,長得端莊秀麗,不施粉黛之下,流露出一股自然的美,活脫脫的美人胚子。
只是身子有些瘦弱,有些面黃肌瘦,一副營養不良的樣子。
她身上的衣服打著補丁,但洗得干干凈凈的。
站在張三豐身側,很緊張地看著眾人,十分的沒有安全感。
張三豐苦笑著搖了搖頭:“這孩子叫周芷若,是我在漢水之上救下的船家女兒。可憐她父親和弟弟都被蒙古兵殺了,我見她無家可歸就帶了回來。正想著怎么安置她?她根骨悟性上佳,是個習武的好苗子,我想著過完年,著人送她去峨嵋派拜滅絕師太為師。”
這番想法和原來的倚天故事一模一樣,眾弟子包括宋青書都覺得如此安排相當妥帖。
但楊牧清卻不這樣認為,她朝周芷若招了招手:“芷若妹妹,過來姐姐這坐。”
周芷若看了看張三豐,眼神局促,很是緊張。
當日漢水之上,他父親劃船載著明教反賊周子旺的兒子和部將,被元軍追殺。
父親和弟弟以及周子旺的兒子都被元兵射死了。
危在旦夕之際,張仙人出現救下了她。
從那一刻開始,她幼小的心靈,就對張仙人產生了依賴。
得到張仙人的首肯后,她才唯唯諾諾地走向了楊牧清。
楊牧清心疼地撫摸著周芷若枯黃的頭發:“芷若妹妹。你別去峨眉山了,就留在武當好了,我照顧你。”
周芷若不敢答話,用可憐巴巴的眼神,求助地看向張三豐。
那神情表示,她本身確實也想留在武當。
張三豐點了點頭,問楊牧清道:“清清,留芷若在武當的話,你準備如何安置她?”
楊牧清想都沒想,直接開口道:“收她進武當,做內門弟子就是。”
她話剛出口,宋遠橋忍不住站起了身,怒斥:“胡鬧至極。堂堂武當,怎能收女弟子入門?”
“你坐下。讓清清說下去。”張三豐眼神一瞥,宋遠橋嚇得連忙坐下。
楊牧清得意地看了未來公公,別說有太師父撐腰,就算沒有,她也不會有絲毫怯場。
“太師父,各位叔叔。規矩是人定的,但規矩也是人改的。從前武當不收女弟子,那是從前的規矩。從芷若這里改就是了。何況我不也算是武當派的人了么?”
“不一樣,你是青書的未婚妻。”俞蓮舟皺了皺眉,出言勸阻。
“有什么不一樣?莫非二叔你也瞧不起女子么?”
一句話懟得俞蓮舟話都說不出來。
最后還是張三豐拍了板。
“遠橋,蓮舟,你們六兄弟記住。如今的武當掌門是青書,副掌門是清清。武當的大事決斷,他們說了就是。清清你有什么安排只需征得青書同意,就大膽去做。我只有一個要求,不違背漢人的道義即可。”
有太師父背書,楊牧清腰板感覺硬邦邦的,她得意地笑了笑,牽過周芷若的手。
“太師父,各位叔叔。我本想著收芷若妹妹為徒,但我看她又特別有眼緣。不想高她輩分,再說了,我和青書還年少,現在就收徒不合適。我建議宋世伯收芷若妹妹為親傳弟子,世伯你會用心教授芷若妹妹的吧?”
自古公公和兒媳、婆媳關系最是難處理。
楊牧清這么安排明顯是故意為之。
這一來,宋遠橋的臉都氣成了豬肝色。
一旁的殷梨亭等人都看著大哥,都憋著笑。
“青書,你沒有意見吧。沒有的話,就這么定了。擇日不如撞日,今日就在這紫霄宮行了拜師之禮。”張三豐沒有理會宋遠橋憋屈的求助眼神。
對此,宋青書自然沒有意見,他這個老爹有時候太迂腐了,是需要改變一下他的性格。
于是乎,一場奇怪的拜師禮在宋遠橋陰沉的心情之下,完成了。
“遠橋,芷若這孩子可是接近仙人骨的上佳根骨,比青書不差多少。三年之內,若是她到不了一流高手境界。老夫惟你是問。”
張三豐最后的一席話,直接打消了宋遠橋想敷衍了事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