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楚國的日益強大,蘇然開始將目光投向整個天下的局勢。他深知,各國之間的平衡是非常微妙的,任何一個國家的崛起或者衰落都會影響到整個天下的格局。
蘇然在楚國朝堂上提出了“遠交近攻,分化瓦解”的戰略思想。他認為,楚國不應該只著眼于眼前的利益,而應該從長計議,通過外交手段,分化其他大國之間的聯盟,然后逐個擊破。
按照這個戰略,蘇然開始積極開展外交活動。他與遠方的燕國建立了友好關系,互相通商,互派使者。同時,他對魏國、韓國等周邊國家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對于魏國,蘇然利用魏國與其他大國的矛盾,挑撥它們之間的關系。他暗中支持魏國的一些反對勢力,使魏國內部陷入混亂。而對于韓國,他則采取威懾的手段,讓韓國不敢輕易對楚國發動戰爭。
在蘇然的謀劃下,楚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越來越高。但蘇然也知道,他的這些舉動引起了其他大國的警惕。尤其是齊國和秦國,它們開始聯合起來,試圖遏制楚國的發展。
面對這種情況,蘇然并沒有慌張。他深知,戰爭并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于是,他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外交斡旋。
他親自前往齊國,與齊國的君主進行談判。他向齊國君主分析了齊楚兩國聯合的好處,以及齊秦聯合對齊國的不利之處。齊國君主聽了蘇然的話后,開始重新考慮與楚國的關系。
與此同時,蘇然也在楚國國內進行著一系列的改革。他大力發展農業,提高糧食產量;鼓勵商業發展,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加強文化教育,培養人才。
在他的努力下,楚國成為了一個繁榮富強的國家。但蘇然的內心卻依然平靜如水。他知道,他的使命還沒有完成。他想要建立一個和平穩定的天下秩序,讓百姓們不再遭受戰爭的苦難。
然而,他也意識到,要實現這個目標,他必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他開始思考一些更加長遠的計劃,這些計劃涉及到整個天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