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村里的大鍋飯
- 農家小祖奶的巔峰咸魚生活
- 作家真柚錢
- 2218字
- 2025-03-06 16:22:13
“小祖奶,我是寶丫,三嬸嬸被叫去幫忙炒菜了,讓我把綠豆湯給您送過來。。”
“寶丫,你是誰家的?!”張六花好奇的問道。
“回小祖奶的話,我是二全家的,三全是我叔叔。,”這下我白了。這是三全哥哥的家的姑娘。
二全,三全,那老大肯定叫大全了,我在心里默默的想。
反正這個時候也沒上菜,她就這樣有一搭沒一搭跟寶丫聊天。
“你叫寶丫呀,名字真好聽。”聽到我夸她,小姑娘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我看她不好意思了,只能轉移話題說別的。
“誰叫三全家的去做菜了。”
“是族長家的,叫三嬸嬸去的,村里人都知道嬸嬸做飯比較好吃,村里有什么大事小情都會讓三嬸嬸去掌勺的。。”
“不是說飯都做好了嗎?怎么這個點兒又叫她去做飯了?”我問道。
“主要的大菜都做好了,就是去讓嬸嬸炒幾個菜,你們沒回來之前把菜炒好了就不好吃了。?”寶丫回答道。
張六花點了點頭,原來是這啊。
然后她就抬眼看向做飯的地方,好家伙,打谷場的邊源處擺了好幾十口大鍋呀,看上去就感覺這工程量挺浩大的,也是,畢竟村里兩三千口人吃飯呢。
鍋少了根本做不過來,不過這著架式也挺滲人的,密密麻麻的一溜做飯的鍋,有密集恐懼癥的人,看了肯定頭皮發麻。
每個鍋旁邊都有幾個婦人在照看著,有人燒火,有人在攪動鍋里的食物,有人還往里面放配菜,大家都忙忙碌碌的,但那場面又意外的和諧。
鍋里冒著熱氣,也看不清到底做的啥東西,但是那香氣順著熱味兒就是香飄十里了,
離得老遠都能聞到食物的味道。
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歡喜笑容,看這架勢不愧是大鍋飯呀。
寶丫看到張六花看像做飯的地方就跟我解釋道
:“小祖奶,咱們今天吃大鍋飯,這鍋呀都是從村里的人家灶臺上掀過來的,在這邊用完后拿回家再用泥糊上就行。。”
“這樣非常方便,咱們村每年祭完祖或過年的時候都要吃一次大鍋飯。”
“今天的大鍋飯可豐盛了,有咱們今年村新收的麥子做成的饃饃,還有族長前幾天組織村里的壯勞力去山上逮的野物,也有村里人撈的魚和蝦,自從山匪來村里鍋害后,我們好久沒吃過這么好的東西了,今天終于可以解解饞了。。”小姑娘那張枯瘦的臉上笑瞇瞇的。
慢慢的喝著綠豆湯,聽著小姑娘給她的介紹。
也聽著旁邊人的拉呱聲,大家你她一句我一句吵吵嚷嚷的。但是從大家的話語中都能聽出來那種興奮和開心,村民們各司其職,男的劈柴挑水,女的蒸饃饃燒火,老人孩子在一邊幫忙,好一幅人間煙火圖。
沒一會兒就聽到族長的喊話聲,
“開席啦。,。”隨著所長的喊話聲,我就看到村里幾個年紀大的人慢吞吞,顫顫巍巍的走到我桌子的旁邊坐下了。
村里的年輕人抬著竹筐里的碗盤走到了大鍋旁邊等著分飯,這些碗盤都是每家每戶給湊的,一個家庭可沒有這么多的盤碗。
張六她旁邊坐的都是村里上了年紀的人,他們坐好后先是給我問好,我也禮貌的頭示意了,場面一片和諧。
這時族長媳婦端著一個大盆放到了我們桌子上:“小祖奶,這是蘑菇燉雞,里面還放了些豆腐和粉條呢。,您嘗嘗看,喜歡不?。”
這時她拿起旁邊的一個空碗就幫我勺了一碗,放在了我的面前,在上面放了一雙新做的竹子筷子。
因為她是村里輩分最大的,所以第一碗要讓我先吃。
張六花看著大家的目光都看向她。,她有點不太好意思的,但是也沒辦法,慢慢適應就好了。
然后張六花就拿起筷子挑了一塊豆腐放進了嘴里。有人也許會問我為什么挑豆腐不挑雞肉啊?她只能說人小手小豆腐比較好挑。
“挺香的,你們快一起吃。”
張六花把豆腐咽下去以后招呼眾人,到我吃了之后,他們才拿起勺子往自個碗里勺飯菜。
這盆雞肉上過之后,又有幾個村里的婦人陸續上了一盆魚湯,有一盆是地蛋燉兔子肉,還有一盆豆角子燉豬肉,還有就是盤子里的炒青菜。
看上去是非常豐盛的,不說別的,光看大盒盛菜的這個量就非常可人了,村里的人真實在呀。
所有菜上齊之后又上了一大簸籮的白面棒子面二合面的饃饃。
張六花慢慢吃這菜,旁邊還有一個村里的婦人在照顧我,我讓她先去吃,可她不肯,她說今天的主要任務就是照顧好她,讓她吃好喝好。
村里人會給她留飯的,畢竟在他們眼里,她這個三歲的小身體,年紀還太小,還需要人照顧。
這個婦人照顧我非常仔細,把魚里的刺都給她剔出來了。再慢慢的一點一點放近碗里讓我吃。,就怕她不會吐魚刺,不小心再卡到了。
那幾個年齡大族人也非常照顧她,如果他們碗里撈到了好肉,就會夾到她的碗里讓她吃。
在他們的悉心照顧之下,張六花這個小肚子一會兒就吃飽了,她吃飽以后都讓照顧她的那個婦人先去吃飯,張六花則抬起頭看向大家伙吃。
畢竟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場面,十分的好奇。
這時才看到,并不是所有的桌子上的菜都和我們這桌這么的豐盛。
那么豐盛的只有她這桌和旁邊的這三桌,這桌上坐的都是村里年紀最大的了,差不多都得六十往上了,在古代活到六十歲可真不容易。
必竟古代生活條件比較差,吃的沒那么好,醫療條件也達不到。
可看村里這六十歲以上的還挺多的,這應該是村里風水好,環境好的緣故吧,張六花在心里想道。
旁邊村民的桌子上只有一盆土豆燉豬肉,一盆魚湯,兔子和雞這些東西他們桌子上是沒有。再有就是炒青菜了,青菜是村里人自個兒種的,不用花什么錢。
他們吃的饅頭也不是什么二盒面的,而是里面加了青菜和野菜的,看上去綠油油的,我好奇問了我旁邊坐著的一個族公。
就知道了他們吃的饃饃里只加了一點點自面,更多的是棒子面加菜,里面加的菜花樣還挺多樣的。有加豆角的,有加榆錢的,也有加山上的各種野菜的。
明明是剛剛夏收,收收了不少麥子,可真正種麥子的人,卻不舍得吃。
因為這些麥子是用來交付稅的,剩下的粗糧才是他們真正的口糧。這就是眼下所有農人但生活狀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