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雨欣盯著電腦屏幕,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美食地理》雜志的編輯發來郵件,邀請她參與全國美食專題的拍攝。這是她夢寐以求的機會,但同時也意味著要離開張明,去全國各地工作至少三個月。
“怎么了?“張明端著咖啡走過來,看到她的表情,“出什么事了嗎?“
陳雨欣把郵件給他看。張明看完后沉默了一會兒,然后笑了:“這不是你一直想要的嗎?“
“可是......“陳雨欣咬著嘴唇,“要離開這么久......“
“傻瓜,“張明揉揉她的頭發,“現在視頻通話這么方便,我們隨時都能見面。而且,我可以抽空去看你啊。“
就這樣,陳雨欣踏上了她的第一次全國之旅。第一站是四川,她要拍攝一系列川菜專題。
然而,現實遠比想象中困難。潮濕的天氣讓相機鏡頭總是起霧,辣椒的刺激讓她不停地打噴嚏,更別提那些需要凌晨起床才能拍到的市井早點......
一天晚上,陳雨欣筋疲力盡地回到酒店,卻發現相機存儲卡出了問題,一整天的拍攝都報廢了。她崩潰地給張明打電話,哭得說不出話來。
“雨欣,聽我說,“張明溫柔的聲音從電話那頭傳來,“你還記得我們剛來這座城市的時候嗎?那時候你多害怕,現在不也適應得很好嗎?“
陳雨欣抽泣著點頭,雖然張明看不見。
“你比自己想象的要堅強得多。相信我,明天會更好的。“
第二天,陳雨欣重整旗鼓。她找到當地一位老廚師,聽他講述川菜的故事。老廚師帶她去了一個隱藏在老巷子里的私房菜館,那里的老板是個年輕的女孩,用現代手法詮釋傳統川菜。
陳雨欣被深深打動了。她拍下了老廚師布滿皺紋的手,拍下了私房菜館里溫暖的燈光,拍下了年輕老板專注的眼神......這些照片后來成為了專題中最動人的部分。
三個月后,陳雨欣回到家中。她的專題在《美食地理》上刊登,引起了巨大反響。越來越多的餐廳和雜志找上門來,她的日程表排得滿滿當當。
“明,“一天晚上,陳雨欣靠在張明肩上,“我是不是太忙了?“
張明放下手中的書:“是有點。不過,看到你實現夢想的樣子,我很開心。“
“可是......“陳雨欣抬頭看他,“我們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張明笑了:“那我們來做個約定吧。每個月至少有一個周末,我們什么都不做,就待在一起。可以嗎?“
陳雨欣點點頭,心里暖暖的。她知道,無論事業如何發展,有張明在身邊,她就能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