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醫案

案1:痰聚心經之癇證

一兒發搐,因用推法,暫退。一月后,如期復發,又推之,或一月一發,或一月再發。予曰:病成癇矣。推法者,乃發表之意,痰聚在心不得出也。幸初成癇者,當可治,若久則為終身痼疾,不可治也。因立方,用:

黃連五錢,朱砂(飛)二錢半,白甘遂三分,膽星一錢。

上為末,粟米糊丸,豬心血杵勻,丸芡實大。每服一丸,燈草煎湯化下,夜服三,日服一,遂安。

【按】《幼科發揮》云“急驚風有三因”,即外因、內因、不內外因。若因感冒風寒溫濕之氣而發熱者,此為外因,宜即發散之、和解之。推法意在發邪出表。此案初用推法后,反復發作,或無期,或有期,蓋非囿于外因之故。醫者當及時調整治療思路,以免貽誤治療時機,使病遷延、生變。此案萬氏辨證為痰聚心經,故用黃連、朱砂等瀉心火除痰安神,又以豬心血調和,引藥入心經,遂病去得安。

案2:小兒癇證

一小兒驚后成癇,予制一方,天水散一料,碾為細末,分作三劑。二兩三錢,入真青黛五錢,碾勻,名清魂散,寅卯時煎竹葉湯調服一錢,以平肝火。一劑二兩三錢,入朱砂末(水飛)五錢,名安神散,巳午時煎燈草湯調服,以鎮其神。一劑二兩三錢,入真輕粉二錢研勻,名定魂散。申酉時煎淡姜湯服,以去其痰。旬日而安。

【按】此案為驚癇,萬氏以天水散一日三服。天水散由“滑石(飛過)六兩,甘草(炙)一兩”組成。方中滑石與甘草的用量為六比一,滑石甘寒,寒能勝熱,甘不傷脾,異于石膏之凝滯,能上清水源,下通水道,蕩滌邪熱從小便而泄;炙甘草調和內外,止渴生津,用以為佐,保元氣而瀉虛火,則五臟自和矣。肝為剛臟,火熱上炎則肝風內動,經脈拘急,必得青黛以清之,則肝氣得疏。心為五臟主,暑熱擾中,神明不安,必得朱砂以鎮之,則神氣可以復。各隨其時加減調服,以期清魂、安神、定魂,是應子午流注也??马嵅u天水散,曰其“宜與白虎、生脈三方鼎足也”。

案3:錢氏安神丸治療小兒痰癇

一兒四歲,病驚已絕,予用針刺其涌泉一穴而醒,自此驚已不發。予謂其父曰:此驚雖未發,未服豁痰之藥,若不早治,恐發癇也。父母不信,未及半年,兒似痰迷,飲食便溺,皆不知也,時復昏倒,果然成癇病。其父來訴曰:不信先生之言,誠有今日之病,愿乞醫治,不敢忘報。予乃問其子:爾病發時能自知乎?子曰:欲昏則發。乃作錢氏安神丸加膽草服之。教其父曰:爾子病將發時,急掐兩手合谷穴。如此調治,一月而安。

……

錢氏安神丸:治邪熱驚啼,心疳面黃,頰赤壯熱。

麥門冬、馬牙硝、白茯苓、山藥、寒水石(煅,飛)、甘草各五錢,朱砂(飛凈)一兩,腦子一字。

上為末,蜜丸,芡實大。每半丸,砂糖水化下,無時。

【按】此案患兒由驚轉癇,時時發作,尚存部分意識,萬氏遂用錢氏安神丸加減治之。安神丸源于宋代錢乙《小兒藥證直訣》,張山雷釋曰:“熱甚則氣火升浮,神魂不守,方以清熱瀉火,重墜鎮怯,故名安神?!庇峙溲ê瞎龋铒L開竅安神。本方中劑量甚是精妙,“腦子一字”,“一字”一般指以開元通寶錢幣(幣上有“開元通寶”四字)抄取藥末,填去一字之量,約合米制0.3g。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赞皇县| 增城市| 长寿区| 松原市| 通海县| 贵定县| 达州市| 太和县| 海伦市| 嘉鱼县| 色达县| 焉耆| 剑阁县| 杨浦区| 柞水县| 台湾省| 南汇区| 濮阳市| 大庆市| 天祝| 永定县| 上杭县| 佳木斯市| 鄂托克前旗| 鄂温| 旬邑县| 许昌县| 英吉沙县| 综艺| 扎囊县| 安远县| 乌鲁木齐县| 民县| 六枝特区| 仙桃市| 巫山县| 汤原县| 天水市| 宿迁市| 北京市| 涟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