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醫案

案1:痰熱癇證

石山一女,六歲,病左手不能舉動三年矣,后復病癇。初用人參、半夏,或效或否。汪診左脈浮洪,右脈頗和,曰:痰熱也。令以帛勒肚,取茶子去殼三錢,挼碎,以滾湯一碗,濾取汁,隔宿勿食,早晨溫服。吐痰如大蒜瓣者三碗許,手能舉動,癇亦不作。

【按】《醫學入門》言“怪病多痰”,張景岳曰“痰必因病而生”,故怪病久病多由痰證入手。汪機抓住辨證之要,以患者六歲之齡,形氣未充,又病長三年之久,且脈象左脈浮洪、右脈頗和,考慮稚陰稚陽之體,久病不愈,亦傷形體,氣血虧虛導致津液不能得氣輸布之能,凝而成痰,且本案患者已具痰邪火熱之象,因此在治療中首先解決主要矛盾,以蕩滌痰熱為主,痰去熱退則病自去。

案2:實土瀉肝法治療癇證

汪石山治一人,年三十余,久病癇證,多發于晨盥時,或見如黃狗走前,則昏瞀仆地,手足瘛疭,不省人事,良久乃蘇。或作痰火治,而芩連二陳湯;或作風痰治,而用全蝎、僵蠶、壽星丸;或作痰迷心竅,而用金箔鎮心丸,皆不中病。汪診之,脈皆緩弱頗弦,曰:此木火乘土之病也。夫早辰陽分,而狗陽物,黃土色,胃屬陽,土虛為木火所乘矣,經曰諸脈皆屬于目,故目擊異物而病作矣,理宜實胃瀉肝而火自息。越人云:泄其肝者緩其中。遂以參、芪、歸、術、陳皮、神曲、茯苓、黃芩、麥冬、荊芥穗,煎服十余帖,病減,再服月余而安。

【按】汪機《病用參芪論》云:“是以諸病亦多生于脾胃,此東垣所以拳拳于脾胃也。”他認為脾胃為五臟六腑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損傷必然會導致營衛失常,以致元氣虧虛,故治療應重在固護中焦,施以溫補。脾胃強健,生化有源,五臟得水谷精微,中陽得以平復,神魄不復受擾。然急則治標,補法雖切合病機,但補當以緩圖其效,緩不濟急,所以用茯苓以寧心,麥冬以養陰,陳皮以行氣,荊芥穗以息風,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淳安县| 孟村| 海安县| 漯河市| 汤原县| 铜川市| 武宣县| 辽宁省| 温泉县| 平舆县| 闵行区| 体育| 汕尾市| 吕梁市| 永昌县| 孝义市| 平遥县| 河源市| 六枝特区| 高碑店市| 泰宁县| 东莞市| 绥江县| 达拉特旗| 胶南市| 东至县| 绥中县| 商都县| 大连市| 鲜城| 施甸县| 桃江县| 庆云县| 云霄县| 邯郸市| 于田县| 宜良县| 永修县| 博野县| 洛扎县| 遂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