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湖濕地的黃昏潑灑著琥珀色光斑,林穗攥著程硯舟給的沉香木牌站在百年老宅前。門廊陰影里傳來搗藥聲,八十歲的阿嬤正在石臼里捶打三年陳的熟地黃,藥渣滲出的汁液在暮色中泛著鐵銹紅。
“硯舟說你想找會呼吸的墻?“阿嬤突然開口,手中藥杵指向西墻斑駁的苔痕。林穗這才發現那些青黑印跡竟構成完整的《肘后備急方》經絡圖,潮濕的磚縫里正滲出極淡的松煙墨香。
程硯舟的聲音從閣樓傳來:“2018年臺風山竹掀開老宅三層墻皮,露出光緒年間藥墨商行的夾層。“他掀開防潮布,三百塊嵌著草藥的青磚在夕陽下泛起珍珠母光澤:“每塊磚摻了二兩潼湖藥墨,遇到暴雨會釋放止血成分。“
林穗的測量儀突然發出蜂鳴,空氣甲醛值在接觸到磚墻水汽后驟降。她顫抖著觸摸磚面,那些被程硯舟稱為“嶺南汗血寶馬“的古老建筑材料,竟與現代光催化分解技術產生耦合反應。
“小心!“程硯舟抓住她被青磚灼傷的手腕。皮膚相觸的剎那,林穗看見他鎖骨下方靛藍刺青的完整圖案——正是她論文里缺失的明代顏料行會暗碼。
暴雨突至時,閣樓的鎏金自鳴鐘敲響七下。程硯舟在潮濕的空氣里點燃崖柏香,突然說起英橋建筑系某個癡迷《考工記》的中國留學生:“那個人畢業論文用惠州蠔殼墻做案例,差點被導師罵退學。“
林穗的速寫本啪嗒掉進藥墨池,墨色漣漪中浮現出江淮的側臉。三年前那個暴雨夜,他渾身濕透地沖進畫室,舉著從羅浮山挖來的石青礦大喊:“看!這才是《千里江山圖》的骨血!“
手機在此時彈出視頻通話請求,英國IP地址在藥墨霧氣中閃爍。林穗慌亂按下拒接時,程硯舟正將染墨的繃帶纏過她指尖:“你知道為什么古法藥墨要窖藏九年?“
屋外傳來汽車急剎聲,穿定制西裝的年輕男人踏碎滿院積水。“程老板考慮得如何?“顧淮將文旅城規劃圖拍在青磚上,“用三棟民宿換你半面藥墨墻,這筆交易可比守著一堆發霉的磚頭劃算。“
林穗注意到他無名指戴著倫敦建筑雙年展紀念戒——正是江淮社交賬號照片里出現過的那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