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用藥宜忌論

汗吐攻和,為治雜病四大法,而失血之證,則有宜不宜。《傷寒》過汗傷津液,吐血既傷陰血,又傷水津,則水血兩傷,苶[7]然枯骨矣,故仲景于衄家嚴戒發(fā)汗。

衄忌發(fā)汗,吐咯可知矣。夫脈潛氣伏,斯血不升,發(fā)汗則氣發(fā)泄。吐血之人,氣最難斂,發(fā)泄不已,血隨氣溢而不可遏抑。故雖有表證,止宜和散,不得徑用麻桂羌獨。果系因外感失血者,乃可從外表散,然亦須斂散兩施,毋令過汗亡陰。蓋必知血家忌汗,然后可商取汗之法。

至于吐法,尤為嚴禁。失血之人,氣既上逆,若見有痰漩而復(fù)吐之,是助其逆勢,必氣上不止矣。治病之法,上者抑之,必使氣不上奔,斯血不上溢。降其肺氣,順其胃氣,納其腎氣。氣下則血下,血止而氣亦平復(fù)。血家最忌是動氣,不但病時忌吐,即已愈后,另有雜證,亦不得輕用吐藥。往往因吐,便發(fā)血證。知血證忌吐,則知降氣止吐,便是治血之法。

或問:血證多虛,汗吐且有不可,則攻下更當忌矣。予曰:不然。血之所以上者,以其氣騰溢也,故忌吐汗再動其氣。至于下法,乃所以折其氣者。血證氣盛火旺者,十居八九,當其騰溢而不可遏,正宜下之以折其勢。仲景陽明證有急下以存陰法,少陰證有急下以存陰法,血證火氣太盛者,最恐亡陰,下之正是救陰,攻之不啻補之矣。特下之須乘其時,如實邪久留,正氣已不復(fù)支,或大便溏瀉,則英雄無用武之地,只可緩緩調(diào)停,純用清潤降利,以不違下之意,斯得法矣。

至于和法,則為血證之第一良法,表則和其肺氣,里者和其肝氣,而尤照顧脾腎之氣,或補陰以和陽,或損陽以和陰,或逐瘀以和血,或瀉水以和氣,或補瀉兼施,或寒熱互用,許多妙義,未能盡舉。

四法之外,又有補法。血家屬虛癆門,未有不議補者也。即病家亦喜言補,諸書重補者,尤十之八九,而不知血證之補法,亦有宜有忌。

如邪氣不去而補之,是關(guān)門逐賊;瘀血未除而補之,是助賊為殃。當補脾者十之三四,當補腎者十之五六。補陽者十之二三,補陰者十之八九。古有補氣以攝血法,此為氣脫者說,非為氣逆者說。

又有引火歸元法,此為水冷火泛者立說,非為陰虛陽越者立說。蓋失血家如火未發(fā),補中則愈。如火已發(fā),則寒涼適足以伐五臟之生氣,溫補又足以傷兩腎之真陰,惟以甘寒滋其陰而養(yǎng)其陽,血或歸其位耳。

血家用藥之宜忌,大率如是。知其大要,而后細閱全書,乃有把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子长县| 宁阳县| 义马市| 久治县| 合水县| 博罗县| 泰和县| 天门市| 锡林浩特市| 泸定县| 陈巴尔虎旗| 遂川县| 湘潭县| 乌鲁木齐市| 梁平县| 马鞍山市| 福泉市| 农安县| 金寨县| 日照市| 临城县| 苏尼特左旗| 遂平县| 柘城县| 郑州市| 西吉县| 本溪| 中方县| 西和县| 东方市| 磴口县| 博乐市| 嘉兴市| 申扎县| 浦北县| 长宁区| 洛南县| 弥勒县| 威海市| 凤阳县| 大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