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編大學生團課教程
- 王首一 高聞璐 蘇貴榮主編
- 1393字
- 2025-02-27 17:27:22
一、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奮進
(一)帶領青年進行社會改革運動
新中國成立初期,由于連年戰亂,民生凋敝,社會經濟亟待恢復。在這種情況下,剛剛成立的青年團積極響應黨和政府恢復經濟、發展生產的號召,積極組織廣大青年參與各項恢復國民經濟的工作。
在土地改革運動中,青年團積極配合黨和政府先后組織了幾十萬青年到農村參加土改工作。廣大農村青年也在青年團組織的帶領下,向廣大農民宣傳黨的政策,向政府反映資助的情況,帶領和組織群眾分配土改運動的勝利果實。青年團員丁佑君,在西昌縣鹽中區參加征糧工作時,遇到當地土匪發動反革命暴亂,不幸被土匪綁架。土匪們對丁佑君進行了百般摧殘,始終不能使她屈服。丁佑君最終英勇犧牲,時年僅19歲。

圖1-4 20世紀50年代,山東青島國棉六廠女工郝建秀正在工作
青島國棉六廠工人郝建秀,刻苦鉆研生產技術,創造出了一套細紗工作法,這套工作方法在全國得到全面推廣后,每年可為國家多生產4.4萬件棉紗,相當于供400萬人一年用布的棉紗。郝建秀的事跡受到黨和政府的肯定和表揚,1951年10月,團中央授予她“模范青年團員”稱號。
此外,在治理淮河的水利工程中,也涌現出了金秀蘭、甘彩華、譚文翠等一批優秀團員。在參加治理淮河的300萬民工中,有40%是青年,其中參與的青年團員占整個沿淮地區團員總數的40%。可以說,在治淮工程中,青年團員充分發揮了重要的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
(二)踴躍參與抗美援朝斗爭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為了保衛祖國的安全,反對美帝國主義的不義之戰,中國決定介入朝鮮戰爭。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戰爭由此展開。在朝鮮戰場上,入朝作戰的志愿軍中,青年志愿者作戰英勇頑強、不畏犧牲,涌現出了一批如黃繼光、邱少云等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在國內,廣大優秀青年踴躍參軍。1950年12月至1951年6月間,團中央兩次動員青年學生參加軍事干部學校,青年們踴躍報名。最終,在廣大青年和全國人民的團結斗爭下,1953年7月27日,美軍代表被迫在停戰協議上簽字,朝鮮戰爭宣告結束。
(三)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召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為了進一步開展社會建設,1953年6月,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根據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精神,總結了青年團過去的工作,討論了新的歷史時期青年團的任務。在開幕式上,劉少奇代表中共中央向大會致辭。大會聽取、討論和通過了胡耀邦所作的題為《團結全國青年在建設偉大祖國的行列中奮勇前進》的工作報告,并確定了青年團在未來一個時期的主要任務是:“在黨的領導下,在毛主席的教誨下,繼承和發揚中國青年運動的優良傳統,團結全國各族青年為建設祖國而忘我地勞動,為建設祖國而奮發地學習。在建設祖國的偉大斗爭中,協助黨以共產主義精神教育團員和青年,使他們成為熱愛祖國、忠于人民、有知識、守紀律、勇敢勤勞、朝氣蓬勃、不怕任何困難的年輕一代,遵循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指引的方向,為逐步實現國家工業化和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而奮斗。”
青年團二大閉幕以后,各級團組織依據中共中央和毛澤東“按照青年特點,開展獨立活動”的指示,積極參加社會政治活動、經濟活動和文化活動,使青年團工作進入了一個新時期。青年團組織帶領團員積極參加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改造工作,同時向各族青年提出“把青春獻給祖國”的口號,引導青年積極投身工業建設。一時間,在社會主義的建設工作中,涌現出一批可歌可泣的先進人物,如“走在時間前面”的王崇倫,“黨的好女兒”向秀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