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隕古道蜿蜒如盤龍虬筋,云七踏著虛空墜落的隕鐵碎屑前行。玉化右臂的曼陀羅星紋突生感應,竟引動七十二顆墜星組成《甘石星經》未載的“天劫陣圖“。當第七步踏出時,噬魔劍突然脫手飛向陣眼,劍身纏繞的星砂凝成《連山易》“天雷無妄“卦象。
“坎宮七轉,踏震位!“云七口誦《黃庭經》“雷霆篇“,足下《禹步》激起地脈靈泉。天穹垂落的紫霄神雷竟化作九條雷龍纏向劍身,每道雷紋都暗合噬魔劍封印的解除層數。當最后道雷光轟入劍格時,北斗七星突然離位,化作流光注入右臂星紋。
“原來天劫即淬劍...“云七嘔出帶雷火氣息的黑血,血珠在半空凝成《靈憲》所述的“璇璣玉衡“星圖。星圖觸及古道的剎那,整條隕鐵鋪就的道路突然軟化,顯露出深埋的青銅劍冢——十萬柄銹蝕古劍倒插成太極八卦陣,陣眼處插著的竟是初代劍靈佩劍“斬龍“。
噬魔劍突然發出悲鳴,劍身浮現《吳越春秋》記載的“干將莫邪“銘文。云七踏著劍柄躍至陣眼,玉化右臂按上“斬龍“劍柄的剎那,十萬古劍同時震顫。銹跡剝落處顯化歷代持劍者的虛影,每道虛影消散時都向噬魔劍注入道劍氣。
“震位九踏,離宮歸元!“初代劍靈殘音響徹劍冢。云七旋身避過迸射的劍氣,星紋突然龜裂,流瀉的星砂在地面蝕刻出《禹貢》未載的“九淵河圖“。當河圖觸及斬龍劍時,陣眼突然塌陷,顯露出深埋的青銅棺槨——棺面饕餮紋吞吐的魔氣,竟與云璃胎記散發的波動完全同頻。
云七揮劍斬斷九條纏棺鎖鏈,棺蓋開啟的瞬間,噬魔劍突然軟化,化作星河注入棺內。星空倒影中,他看見十二歲的自己正在劍閣密室,用帶血指尖臨摹棺槨紋樣,而窗外懸著的殘月,正與此刻星象完全重合。
棺內突然爆發出混沌氣息,云七以星砂結《奇門遁甲》“天覆陣“,周身騰起的血色華蓋竟與青銅棺槨產生共鳴。當混沌觸及華蓋時,顯化出完整的星隕真相——初代劍靈斬滅的并非魔龍,而是失控的周天星官。那些墜落星骸在地脈凝成歸墟秘境,其核心竟是創世石碑的碎片。
“原來如此...“云七觸摸棺內星骸,神識中涌現洪荒記憶:大禹治水時斬斷的相柳獠牙,正是噬魔劍的原始劍胚。而鎮壓九淵的青銅鎖鏈,實為星官隕落時崩解的經絡所化。
斬龍劍突然離地飛起,劍身纏繞的雷火凝成《三墳》古篆。云七踏著墜落的星骸躍至虛空,右臂星紋迸發的光芒竟照亮劍冢每個角落。十萬古劍突然活化,劍鳴聲奏響《廣陵散》失傳的“刺韓“篇。
當第七聲劍鳴響起時,青銅棺槨突然爆裂,顯露出深藏的星骸劍靈。那靈體面容竟與灰袍老者完全一致,只是雙眸流轉著《淮南子》所述的“陰陽雙瞳“。
“寅年寅月子時...“劍靈殘音未落,噬魔劍突然重鑄為“貪狼“形態。云七揮劍斬向虛空,劍氣軌跡暗合《周髀算經》勾股弦數,竟將混沌氣息盡數劈開。星骸劍靈突然分解,化作流光注入噬魔劍格,北斗七星終于歸位。
歸墟方向傳來龍吟,九條斷首蛟龍破空而至。龍尸噴灑的玄冥重水在虛空凝成父親遺言:“血飼歸墟之日,即是...“聲波突然中斷,某具龍尸眼眶中嵌著的,赫然是云璃失蹤時戴著的青銅耳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