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回京
- 碎玉窺月
- 觀有棲
- 1496字
- 2025-02-16 21:51:45
*回京*
崇緒二年間,隆冬,值大雪飄浮。
我自然知曉姑母召我回京所謂何事,此番回京也算義絕恩斷,無所牽掛。
“弟念姐安,一別十二載。今皇上口諭,召天下秀女,望姐速回京,一路平安。”
我慘笑一二。也罷,這世間逍遙仙也算是做到盡頭了。
舟車勞頓,途徑長安街歇腳,此時已不似聽聞中那般熱鬧喧囂,行人三三兩兩,四下清凈。
趙顯下了馬立于我窗前,淺聲問我要不要先墊墊肚子,我即應答爾后下了馬車。
寒冬卷過長安街,漫薄細雪于樹梢料峭,臉頰傳來稍疼,指尖梅花近嗅芬芳。
下了馬車佇立的剎那間,清脆琥珀色包裹下的誘人生紅引我矚目,粒粒勾起我幼時的回望,喚身邊阿嬤今夕為何,竟時過境遷已離長安十二余年。
待我回過神來早已與小販擦肩,徒留其吆喝聲響,趙顯指了處茶肆樓前,便先一步吆喝車隊靠停,我遲遲矗立,原是見那茶肆東家也絲毫不識為何人。
倏然,一個衣衫襤褸的老者將我思緒拉回,也不知從何而來,只是口中振振,“算天算地,卜卦坤靈。”
那人瞇眼和藹,“姑娘面目有仙緣,倒也是個有緣之人。”
他說完卻笑呵呵地走掉,無要卦金,也無任何酬勞,飄然似謫仙。
趙顯自那數之梅處來,追上我們一眾人時那算卦先生已全然不見,路上細雪忽似有停歇之意,我暗生喜意,可吃飽喝足后又飄起了細雪,不禁暗自神傷,回京之程近在咫尺。
路上時常憂慮,記憶里的弟弟自小寡言少語,不知如今幾何。
幽宮靜謐,長廊寂寂。
我本低頭趕路,不敢左右顧盼,一聲“阿姐”入耳,眸子倏然被一抹器宇軒昂所吸引,我自然認得他,來人正是季暄。
他看我的眼折了涼意,淺淡的琥珀色眸子里窺得星星柔情,我記得這雙別于他人的眼,也記得他這份別與他人的溫柔,似乎從來都沒有改變過,即使一晃經年。
瞬息之間,我行頓首大禮,只是忘了他自來不喜歡繁文縟節,喚:“家主。”
他的語氣有些錯愕,轉而覆上寒霜:“阿……二姐不必于余行如此大禮。”
幾句寒暄,季暄便讓我先行休息,隔日再同他敘舊。
屋筑錯落有致,景色別樣,不似父親喜愛的熱鬧盛況,一路上看到許多棵梨樹,也有桂樹,只是未曾開花,也不少幾株梅花,獨顯傲骨。
風有些凜冽,我拽緊身上的披肩,四母親臨走前更甚囑咐我回京后要愛護自己,雖無曾人照料,換了身邊的嬤嬤,那便更要將自己喜怒哀樂言說而出。
她老講我性子沉悶有些偏執,不似姐妹們潑樂,我也自知性子綿軟,于這深院里只可自己悉心。
引路去就寢時卻被一排小徑引了目光,倒不是因為別的原因,只是獨獨這小徑比別處干凈許多,我問趙顯這里面可有住人,他點了點頭,說了元卿。
那日我并未過多停留,許是太累,回房后倒頭便睡,醒來時已是隔天辰時。
我起來洗漱,女婢送來幾件衣裳,我挑了件看起來比較華奢卻顯厚重的衣裳。
稍后拜見姑母。
我跟著引路侍女穿過三重垂花門,忽見廊下懸著數盞琉璃宮燈,猩紅穗子在寒風里簌簌抖動。這般制式的宮燈,原是先帝賜給長公主府的物件,不知怎地,應是被賞在了侯府。
正廳前植著數株朱砂梅,殷紅花瓣落在積雪上,倒像是潑灑的血珠。
我盯著那抹刺目的紅,恍惚間想起十二年前離京那日,母親鬢邊簪的也是這樣的紅梅。
“二姑娘到了。”
金絲楠木門緩緩開啟,暖香撲面而來。姑母端坐紫檀雕花榻上,孔雀藍織金裙擺逶迤在地,腕間纏著十八子伽楠香珠。
我抬眸看見她身側立著個素衣少年,玉冠下眉眼如畫——正是季暄。
“季昭給姑母請安。“我伏身叩首,額頭觸到冰涼的金磚。
“起來罷。”姑母的聲音像浸了冰,“你父親臨終前將你托付于我,這些年倒把你養得越發單薄了。”她轉動香珠的手突然頓住,“聽說你昨日在長安街遇著個算命的?他可說些什么?”
季暄猛地抬眼看我,琥珀色眸子里一絲異樣。
我正欲開口,忽聞外頭傳來急促腳步聲。
侍女捧著一枝紅梅碎步而入:“稟主母,元卿公子又折了西園的梅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