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1章 公主的心事

殿內鎏金狻猊香爐騰起青煙,固倫和孝公主指尖摩挲著翡翠扳指,目光掠過跪在青磚上的張若蘭。庭院里積雪壓折竹枝的脆響,混著遠處喇嘛誦經聲,將這場晨省化作無聲的角力。

“聽聞李侍堯案發前夜,你曾私會其門生。“公主突然開口,腕間東珠壓著案幾發出悶響。跪在屏風后的掌事嬤嬤呈上沾著血跡的密信,墨跡在雪光映照下顯出詭異的靛藍,“滿文寫就的證詞,倒省得本宮替你尋通譯。“

張若蘭睫毛微顫,想起三日前那場突如其來的夜審。刑部大牢透風的磚墻后,渾身血污的年輕舉人攥住她袖口,用滿語嘶聲說出的那句“玉佩在喀爾喀“,竟被謄成通敵鐵證。她余光瞥見窗外梅枝上凝結的冰棱,忽然想起現代實驗室里的色譜分析法——這墨色里摻了靛藍草汁,遇熱便會消褪。

“奴婢斗膽,請公主賜炭盆暖手。“她叩首時,發間銀簪在青磚上敲出清音。當灼熱的銅手爐貼近信箋,墨跡果然如預想般化作縷縷青煙,滿紙只余斑駁的“玉佩“二字。公主猛地攥緊案角,掐絲琺瑯護甲在紫檀木上劃出深深凹痕。

廊下忽然傳來靴履踏雪的響動。豐紳殷德捧著鎏金食盒進來時,正撞見張若蘭將灰燼攏入袖中。食盒里新貢的洞庭碧螺春騰起霧氣,模糊了公主眼底翻涌的驚怒。張若蘭趁機端起茶盞,借著氤氳水汽在案幾上寫出滿文“喀爾喀“,又在公主看清前用袖口抹去。

“聽說李大人最愛雪水烹茶。“她將茶湯注入公主慣用的斗彩蓮紋盞,滾水沖開蜷曲的茶葉,恰似展開的輿圖脈絡,“可惜京城這場雪,終究沾了太多紅塵氣。“

公主捏著茶盞的手驟然收緊。喀爾喀蒙古的雪原,正是當年圣祖親征噶爾丹的戰場。她想起上月粘桿處密報,說和珅在漠北私建馬場,此刻忽然驚覺眼前女子竟將兩件要案織成暗網。殿外北風卷著碎雪撲滅燭火,昏暗光線里,張若蘭耳垂上那點翡翠綠竟與扳指色澤渾然一體。

“好個伶牙俐齒的狐媚子!“公主突然摔碎茶盞,瓷片飛濺時在張若蘭頸側劃出血痕,“你以為毀去證物便能顛倒黑白?這滿宮的眼睛,可都看著呢。“

張若蘭不閃不避,任由血珠滲入素錦領口。她伸手接住一片下墜的瓷片,借著窗外雪光折射,將案幾暗格里未燒盡的信箋殘片映得清晰可辨。當“喀爾喀“三個滿文字母投在描金柱上時,豐紳殷德瞳孔驟縮——那里有他上月代父巡查的私賬。

“奴婢聽聞,紫禁城的雪能照見人心。“她將染血的瓷片按在殘信上,朱砂似的血跡恰好補全缺失的滿文,“公主不妨細看,這雪光映出的,究竟是和珅府的玉佩,還是粘桿處的腰牌?“

死寂中忽然響起玉珠墜地的清響。掌事嬤嬤懷中的檀木佛珠散落滿地,十八顆菩提子滾過青磚上的血痕,恰似判官朱筆勾畫的生死簿。公主想起三日前收到的密報,說嘉慶帝的粘桿處暗探已混入駙馬府,此刻終于明白張若蘭布下的竟是連環局——那封密信既是催命符,亦是護身鎖。

“好個一石三鳥的毒計。“公主突然冷笑,護甲劃過張若蘭染血的衣領,“你以為拿捏住喀爾喀的把柄,便能要挾本宮?“

窗外暮鼓恰在此時響起,驚飛棲在琉璃瓦上的寒鴉。張若蘭望著振翅的黑影沒入雪幕,忽然想起現代史書中記載,固倫和孝公主晚年獨居時,會在除夕夜對空喃喃“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此刻斜照的夕陽將公主的影子拉得老長,竟與史書里那個孤寂老婦的身影重疊。

“奴婢不過是想提醒公主,“她蘸著頸間鮮血,在青磚上畫出滿文“福裕“二字,“玉佩既刻著先帝賜名,又豈會流落漠北?“血字映著雪光,恍若乾隆御筆親題的匾額。當豐紳殷德腰間玉佩突然泛起微光時,公主終于踉蹌跌坐——那枚本該隨葬裕陵的“福裕“玉佩,此刻正懸在愛子腰間。

暮色吞噬最后一絲天光時,張若蘭退出殿門。她將染血的帕子丟進梅樹下的雪堆,看著猩紅在純白中暈開,恰似史書里那抹永遠擦不凈的血色。回廊轉角處,豐紳殷德攥住她手腕的力道大得驚人:“你早知喀爾喀...“

“駙馬可知,雪地里的腳印最易偽造。“她截斷話頭,指尖拂過對方腰間玉佩。冰涼的玉玨突然發燙,浮現出只有她能看見的熒光數字——距離嘉慶四年正月,還剩七百三十個晝夜。

中灰姑娘用智慧破解困局的母題在此得到現代演繹,而所載公主與侍女博弈的張力,則通過歷史細節重構為更復雜的權謀交鋒。當穿越者將刑偵技術與歷史預知相結合,每一次化解危機都在加速宿命輪回,如同中楊四郎深陷家國兩難,女主亦在改變歷史與順應天道間如履薄冰。

暮色中的恭王府像一只蟄伏的巨獸,檐角垂下的冰棱折射著最后一線殘陽。我蹲在梅園角落里修剪枯枝,手指早已凍得發麻——這是公主罰我每日戌時前必須完成的活計。自上次借“夢境“預言黃河水患后,她看我的眼神愈發像淬了毒的箭,連豐紳殷德替我求情的折子都被她當著眾人面燒成了灰燼。

“喀嚓——“

梅枝斷裂的脆響驚得我險些劃破手指。抬頭望去,隔著疏影橫斜的老梅,竟見固倫和孝公主獨自立在冰湖中央。她未著貂裘,素白箭袖在寒風中獵獵翻飛,手中那柄鑲滿東珠的匕首正抵住自己咽喉。

我下意識攥緊胸前的玉佩,溫熱的玉髓在掌心發燙。這不合禮制,公主出行向來前呼后擁,更不該出現在西苑這片荒廢的冰湖。碎雪撲簌簌落進衣領,我屏息縮回假山后,卻見她突然將匕首狠狠擲向冰面。

“叮!“

東珠迸濺如星子,匕首穿透三尺堅冰直墜湖底。公主踉蹌跪倒在冰窟邊緣,發間金約(滿族頭飾)散落一地,我從未見過這位天之驕女如此失態。她顫抖著從懷中掏出一串斷裂的珊瑚朝珠,顆顆血似的紅珠子滾進漆黑湖水,那是去年冬至乾隆賞給豐紳殷德的貢品。

“皇阿瑪...您連最后的情分都不肯留嗎?“她突然對著冰窟嘶喊,尾音帶著泣血的顫栗,“和珅貪墨東珠該殺,可豐紳殷德做錯了什么!“

我驚得咬破舌尖。史書記載和珅倒臺在嘉慶四年,如今分明還是乾隆六十年臘月。玉佩突然發出蜂鳴般的震動,燙得幾乎烙進皮肉——上一次出現這種異象,是穿越當日撞見運尸車從和珅別院駛出的時候。

公主猛地轉頭看向我藏身的假山,眼中殺意比匕首更冷:“滾出來!“

碎冰在錦緞宮靴下發出哀鳴,她掐住我脖頸將我按在冰面上時,我嗅到她袖口沾染的迦南香混著血腥氣。史官不會記載,這位剛毅的十公主袖中常年藏著三棱刺,就像他們不曾記錄她右腕內側那道蜈蚣似的舊疤。

“你都聽見了?“她指尖陷入我喉管,鑲寶石的護甲刮出血痕,“本宮該把你砌進冰墻,就像處理上個月窺探書房的那個包衣奴才...“

“公主舍不得。“我盯著她瞳孔里搖晃的燭火,那是西偏殿佛堂的長明燈,“殺了我,誰替您守著豐紳殷德的命數?“

她力道驟松,我趁機摸出懷中染血的帕子。那是三日前公主賞的二十脊杖后,豐紳殷德偷偷塞給我的金瘡藥,帕角繡著并蒂蓮——本該出現在公主大婚時的貢品,此刻卻被血污浸得辨不出顏色。

“您知道嘉慶四年正月初三,養心殿會傳出什么樣的圣旨嗎?“我擦去嘴角血沫,冰層下的水流聲仿佛亡魂嗚咽,“和珅罪該萬死,可額駙會被褫奪爵位,流放烏里雅蘇臺。公主您...會跪在養心殿前磕頭至額骨碎裂,換他全尸。“

她踉蹌后退,描金護甲在冰面刮出刺耳聲響。佛堂長明燈忽明忽暗地映著她慘白的臉,讓我想起穿越前在恭王府展柜里見過的畫像——那位晚年獨居深宮的固倫和孝公主,畫像眼角有用朱砂反復描補的裂痕。

“你究竟是誰?“她突然扯開我衣襟,玉佩應聲落在冰面,刻著“福裕“的滿文在月光下泛著詭譎青光,“這玉佩...這玉佩是皇阿瑪賜給豐紳殷德的周歲禮!“

疾風卷著雪粒子撲進冰窟,玉佩突然懸浮而起,在空中投射出扭曲的光影。那是史書未載的畫面:嘉慶四年正月十八,公主攥著斷裂的東珠手串沖進刑部大牢,和珅脖頸處的白綾正在滲血,而她身后跟著懷抱嬰孩的我——那孩子眉眼與豐紳殷德如出一轍。

“不可能...“公主瘋狂揮散光影,指縫間全是冰碴割裂的血口,“本宮絕不會讓他的血脈流落在外!“

玉佩“啪嗒“墜回冰面,裂紋中滲出的血絲竟與公主腕間傷痕相連。我忽然明了,史書記載嘉慶八年奎福誣告豐紳殷德謀反,真正根源或許就在今夜——當朝公主私會罪臣之子侍妾,這本就是最致命的把柄。

“您看,歷史最喜歡開這種玩笑。“我拾起玉佩按在她滲血的手腕上,兩種血跡交融的瞬間,冰層下突然傳來沉悶的“咔咔“聲,“公主現在殺我易如反掌,可若留著我,或許能改...“

“嗖!“

一支鳴鏑箭擦著我耳畔釘入冰層,箭尾白羽纏著明黃絹布。公主瞬間恢復威儀,拔箭展開絹布時,我看到她瞳孔劇烈收縮——那是乾隆朱批的密旨,勒令和珅三日內查明白蓮教潛入木蘭圍場的證據。

“滾回你的雜役院。“她將密旨湊近佛堂燈火焚毀,火光中她的側臉像一尊冰冷瓷像,“今晚之事若有第三人知曉,本宮就把你女兒做成藥引子。“

我摸著脖頸退入梅林時,最后回望一眼冰湖。公主正俯身打撈那串沉入湖底的珊瑚朝珠,月光將她影子拉得很長,宛如史書上那段注定孤獨的注解。而玉佩在我掌心發燙,裂紋中隱約浮現出烏里雅蘇臺的風雪,那里有位戴鐐銬的額駙,正在血書中反復勾勒某個早該湮滅的名字。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中县| 调兵山市| 固始县| 洮南市| 开封市| 西和县| 华坪县| 永新县| 广水市| 武功县| 承德市| 久治县| 永清县| 探索| 开远市| 青州市| 辽阳县| 凤城市| 忻城县| 潜江市| 台南县| 吴川市| 富顺县| 东宁县| 镇雄县| 平潭县| 广元市| 格尔木市| 应城市| 沧源| 通许县| 晴隆县| 星子县| 德江县| 安国市| 灵石县| 颍上县| 沁水县| 绥滨县| 德兴市| 来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