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迷茫的初醒
- 故宮閉館日,我在清朝當寵妾
- 喬少東家
- 2136字
- 2025-02-19 17:22:20
李君蘭是被喉間那股濃烈的腥甜嗆醒的,意識逐漸回籠,她只覺腦袋昏沉,喉嚨干澀,仿佛剛經歷了一場生死掙扎。她下意識地動了動,手腕從織金團花被褥下伸出,觸碰到了冰涼的青磚地面,一陣寒意順著指尖襲來。
抬眼望去,只見不遠處的紫檀案上,鎏金銅胎琺瑯更漏正滴答作響,那聲音在寂靜的夜里顯得格外清晰。月光如水,透過十二幅青紗帳,灑落在龜背紋地衣上,投下一片片菱花格影。眼前的一切,竟與她在故宮倦勤齋測繪過的乾隆晚期室內陳設規制毫無二致。這熟悉又陌生的場景,讓她的心跳陡然加快,一種難以言喻的恐懼涌上心頭。
“裝死給誰看?”一聲尖銳的呵斥打破了寂靜,伴隨著清脆的聲響,鎏金護甲猛地掀開了紗帳。李君蘭驚恐地望去,只見宮女旗頭上別著的點翠蝙蝠簪,那蝙蝠左翅第三根羽管缺失的裂痕,與她在現代實驗室里修復過的 CT - 1887號文物完全吻合。她的呼吸瞬間急促起來,腦海中一片混亂,這究竟是怎么回事?難道自己真的穿越了?
就在這時,十公主的杏黃緙絲氅衣輕輕拂過她的手背,東珠朝珠相互碰撞,發出清脆而又冰冷的聲響。李君蘭的思緒被這聲音猛地一拽,她突然想起現代實驗室里的數據:這串朝珠現存 108顆,可嘉慶四年抄家清單上明明記載著原為 110顆。而此刻,她清晰地感覺到,缺失的那兩顆正硌在自己膝下的青磚縫里,這一發現讓她的脊背陣陣發涼。
李君蘭緩緩轉頭,看向菱花鏡,只見鏡前跪著一個身著藕荷色緞襯衣的少女,珍珠紐襻松了兩顆,顯得有些狼狽。她下意識地伸手去攏衣領,鏡中的人也做出了同樣的動作,那蒼白的手腕,分明就是自己二十三歲時的模樣。然而,頭上梳著的清宮兩把頭,以及右側鬢角那支鎏金點翠蝴蝶簪,簪子觸須斷口處的氧化層分布,竟與上周她在造辦處修復的殘件一模一樣。這一切都讓她不得不相信,自己真的穿越到了清朝,附身到了豐紳殷德側室張佳氏的身上,原來張佳氏全名張若蘭……。
“還敢碰主子賞的簪子?”一個粗使嬤嬤的聲音突然響起,緊接著,竹批子重重地抽在了她的腕上,疼得她倒吸一口涼氣。“昨兒個投池子沒淹死,今兒倒學會狐媚手段勾引額駙了?”嬤嬤的話如同一把利刃,刺痛了張若蘭的心。
疼痛讓張若蘭的喉間不自覺地泛出吳語:“奴婢當真不曾……”話一出口,她自己先驚住了。這具身體竟然殘留著蘇杭官話的記憶,而史載豐紳殷德側室張佳氏,正是蘇州織造進獻的漢軍旗包衣。這一系列的巧合,讓她愈發堅信自己的穿越并非偶然。
在被拖去慎刑司的路上,張若蘭只覺心中慌亂無比,仿佛一只待宰的羔羊。突然,她感到荷包里的蟠螭玉佩開始發燙,一種奇異的力量從玉佩中傳來,讓她的心跳愈發急促。路過游廊轉角時,她瞥見琉璃瓦當上的海馬紋,那分明是嘉慶朝才出現的樣式,此刻卻突兀地出現在乾隆五十八年的月色里。這一發現,讓她對這個時空的錯亂感到更加困惑和恐懼。
“偷了固倫和孝公主的珊瑚簪,倒有臉往錦鯉池里跳。”掌事宮女惡狠狠地掐住她的后頸,那指甲幾乎陷入她的肉里。“真當攀上豐紳額駙就能飛上枝頭?”掌事宮女的話充滿了嘲諷和嫉妒。
就在張若蘭感到絕望之際,玉佩在她掌心開始震顫,頻率越來越快,發出奇異的光芒。她突然想起在現代實驗室的發現:這枚玉佩的拉曼光譜檢測出碳十四異常,在 380nm波長處呈現出 DNA雙螺旋結構的熒光反應。難道這玉佩就是她穿越的關鍵?
就在這時,一道月白袍角輕輕拂過卍字不斷頭門檻紋,緊接著,一個少年嗓音清越如碎玉般響起:“十姑姑息怒。”張若蘭下意識地抬頭,瞬間撞進一雙琥珀色的眸子。這雙眼睛她再熟悉不過,在故宮南薰殿畫像上,她曾臨摹過千百遍。青年豐紳殷德畫像因氧化缺損的右眼虹膜紋理,此刻正在燭火下流轉著蜜蠟般的光澤。
“五日前皇阿瑪剛賜婚,額駙就來過問本宮管教下人?”十公主的聲音中充滿了不滿和憤怒,她的護甲用力刮過紫檀幾案,留下三道細如發絲的劃痕。張若蘭清楚地記得,這三道痕在現代文物 X光片中檢測出微量金粉,證實是嘉慶帝登基后命人修補的。
“兒臣方才見太醫院脈案,”豐紳殷德躬身行禮,翡翠翎管在燭光下閃過幽光,“張佳氏通曉婦人科。”他的聲音沉穩而溫和,仿佛帶著一種讓人安心的力量。
聽到這句話,張若蘭只覺荷包里的玉佩驟然發冷,仿佛有一股寒意從心底升起。她突然明白了,史書記載張佳氏在嘉慶四年吞金自盡,但現代故宮收藏的嬰兒長命鎖上,滿漢合璧的“豐紳氏其木格”字樣,經筆跡鑒定竟出自和珅親筆。這其中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秘密?難道張佳氏的命運與這個未出世的孩子有關?
就在她陷入沉思時,更漏聲突然停滯,琺瑯釉面折射的月光在她視網膜上炸開星云狀光斑。與此同時,她感覺到這具身體的小腹深處,正萌發著一種本不該存在的生命脈動。這一發現,讓她既驚喜又擔憂,她不知道這個孩子的到來,會給她和這個時空帶來怎樣的影響。
當值太監潑下醒神湯時,暴雨如注,仿佛要沖破時空的界限。在 2013年的故宮文物修復室里,實習生小周正一臉驚恐地盯著突然出現水漬的《和珅抄家清單》。泛黃的宣紙上,“侍妾張氏”的名字旁,正緩緩洇出一行朱砂小楷:“乾隆五十八年九月廿三,張佳氏遇喜。”而在清宮醫案 CT - 665號卷宗里,原本工整的“終身無嗣”四字,此刻正在國家圖書館古籍修復中心,以每分鐘 0.03毫米的速度褪色。
這一切的變化,似乎都在預示著,張若蘭的穿越并非偶然,而是一場被命運精心安排的棋局,而她,必須在這個陌生的時空里,找到屬于自己的出路,解開這跨越時空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