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染牡丹
神都洛陽的晨霧里,狄仁杰的銀魚符叩響大理寺門環。盧悠寧揉著被麻繩勒出淤痕的手腕,目光落在庭院中新運到的五具棺槨上——每具棺蓋都潑灑著朱砂繪制的火焰紋。
“這是本月第七起紅燭命案。“老臣掀開首具棺木,腐臭中混雜著蜂蠟氣息,“死者皆為更夫,子時斃命于巡夜途中。“
盧悠寧俯身細察,死者耳后皮膚有細微針孔。他扯下襕袍玉帶,用銀帶鉤刮取棺蓋蠟痕:“煩取白礬、綠礬各三錢,陳醋半壺。“
“裝神弄鬼。“翩翩抱著唐刀冷笑,卻見狄仁杰頷首許可。待藥料齊備,盧悠寧將混合液潑向蠟痕,青煙驟起處浮現靛藍紋路——這正是他在警校學過的硝石顯影法。
“硝石遇熱分解產生硝酸鉀。“他用簪尖挑起變色蠟塊,“兇手在燭芯摻入硝粉,遇風爆燃時可灼傷目力——更夫因此看不清襲擊者。“
二、銅壺滴漏
西市胡商攤前,盧悠寧舉起波斯水晶杯。陽光穿透杯壁,在宣紙上投出尸體指縫的放大影像——這是他用唐代光學知識自制的顯微鏡。
“指節有墨漬與繭痕,說明死者生前常執筆。“他蘸取死者甲縫粉末,“此乃松煙墨與朱砂混合之物,唯有官府文書所用......“
翩翩突然打翻水杯:“故弄玄虛!“
濕透的宣紙上,墨跡竟顯現出“戶曹“二字。盧悠寧挑眉:“多謝姑娘助力,水浸法顯隱字可是刑偵基礎。“
狄仁杰的銀須微顫:“六名死者皆在戶部清丈田畝后暴斃。“
更鼓聲里,三人立于戶部庫房。盧悠寧用銅鏡反射夕陽,光束穿過窗欞,照亮梁上隱蔽的蠟滴——正是紅燭燃燒的殘留物。
“酉時三刻閉衙,唯有值守官吏能在此燃燭。“他指尖丈量蠟痕間距,“兇手身高五尺七寸,慣用左手,靴底沾有牡丹花粉——應是負責夜間核賬的錄事。“
三、燈下黑
戌時的梆子驚飛寒鴉。盧悠寧蹲在義莊檐角,看著翩翩將香粉撒入燈籠。
“這叫熒光追蹤法。“他輕吹燈芯,磷火般的綠光在女捕快裙裾流轉,“松香混合硫磺遇熱發光,今夜誰身上沾此物......“
“便是兇手!“翩翩旋身欲躍,被他拽住蹀躞帶:“等亥時交班。“
更鼓響過三巡,戶部偏殿傳來異動。盧悠寧破門而入時,正見青袍小吏持燭臺刺向同僚。翩翩的唐刀格住兇器,燭淚飛濺處,嫌犯袖口泛出幽幽綠光。
“王錄事何以行兇?“狄仁杰的紫袍卷起案頭文牘。
盧悠寧翻開死者手掌:“因其私改田契之事被更夫察覺。“他展示死者指縫的墨漬,“這松煙墨摻了鉛粉,與戶部特供墨錠成分相同。“
四、燭龍隱
真相大白之際,異變陡生。
王錄事突然口吐黑血,懷中滾落半截紅燭。盧悠寧掰開其口腔:“臼齒藏毒,是死士手段!“
“幕后主使尚在。“狄仁杰的銀針探入蠟塊,“此蠟摻有南海龍腦香,非七品以上官員不可得。“
盧悠寧在燭芯捻出金箔碎片,對著燈影細辨:“這紋路......是洛陽牡丹節宮燈的防偽印記。“
更鼓驟亂,皇城方向升起火光。三人策馬疾馳時,盧悠寧在顛簸中想起——三日后正是武則天親臨牡丹節祭天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