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的夜風裹著細沙,掠過鳴沙山的輪廓,在月牙泉畔卷起螺旋狀的沙柱。沈明軒的駱駝鈴在寂靜中格外清脆,他手中提著的八角宮燈忽明忽暗,燈面上繪著的飛天竟隨著光影流轉(zhuǎn)變換舞姿。
“莫高窟第四百六十五窟,“他停在崖壁某處,“當年畫圣吳道子閉關三年繪制的'千佛衣袂圖',就在這堵偽墻后面。“
我舉燈照向斑駁的壁畫,供養(yǎng)人畫像的朱砂色已然黯淡,但其中一位仕女手持的蓮花燈卻鮮艷如新。沈明軒將青花瓷瓶輕輕叩在燈芯位置,瓶身山水紋突然投射出青藍光暈,巖壁在光影交錯間漸次透明,露出隱藏的甬道。
陰冷的風從甬道深處涌出,帶著陳年的礦物氣息。我們踏進洞窟的剎那,四壁突然亮起幽光——無數(shù)夜明珠鑲嵌在窟頂?shù)男呛訄D中,而地面竟是以青金石鋪就的西域地圖。正中央的壁畫前,跪坐著一具完整的白骨,指骨間還握著半截鼠須筆。
“這是畫骨僧智永,“沈明軒拂去白骨袈裟上的積灰,“唐代最后一位掌握'描魂技'的畫師。你看他脊骨——“
森白骨骼上布滿金色紋路,竟與壁畫飛天的飄帶走勢完全相同。我突然意識到,那些看似隨意的金線,實則是沿著人體經(jīng)脈繪制的秘紋。
白骨突然發(fā)出玉磬般的清音,窟頂星河開始流動。智永的頭骨緩緩轉(zhuǎn)向我們,空洞的眼窩里亮起兩點靛藍磷火。他手中的殘筆凌空飛舞,壁畫上的飛天紛紛墜落,素色帛紗在離壁的瞬間染上朱砂、石青、雌黃,化作實體環(huán)繞我們翩躚。
“三百年了...“智永的聲音像是砂紙摩擦壁畫,“終于等到能看見'畫脈'之人。“
沈明軒將我向前輕推:“讓她看真正的千佛衣袂圖。“
智永的指骨刺入自己肋骨,抽出一根金紋密布的脊骨。當骨筆觸到壁畫的剎那,整面墻如水波蕩漾,飛天們的帛帶突然暴長,將我們卷入畫中世界。
我跌坐在云端,發(fā)現(xiàn)四周飄浮著數(shù)以千計的殘缺畫作。有的菩薩只剩半張慈眉,有的夜叉提著斷戟,所有殘損處都延伸出金色絲線,匯向中央一團混沌的光暈。
“這是畫獄,“智永的虛影在身旁凝結(jié),“歷代被損毀的佛畫,魂魄都困于此地。“
光暈中突然睜開一只巨眼,瞳孔里映著莫高窟被劫掠的畫面:斯坦因的車隊滿載經(jīng)卷,華爾納的膠水粘走壁畫,無數(shù)畫魂在剝離時發(fā)出無聲慘叫。那些殘損的金線突然繃緊,竟是我們來時見到的畫脈。
“描魂技不是繪畫技法,“沈明軒的衣袖在罡風中獵獵作響,“而是接續(xù)畫魂經(jīng)脈的醫(yī)術。現(xiàn)在需要你用青花會的'分水皴',把蘇麻離青混入顏料——“
話音未落,光暈中伸出無數(shù)粘著膠痕的鬼手。智永的脊骨筆飛入我掌心,青花瓷瓶自動迸裂,鈷料順著畫脈金線奔涌。我下意識地在虛空勾畫,敦煌土、孔雀石、硨磲粉從四面八方匯聚,在筆下凝成全新的飛天。
膠鬼觸到青花顏料的剎那,發(fā)出冰雪消融的嘶響。那些殘缺畫魂順著我補全的金線回歸本位,千佛衣袂圖在云端徐徐展開,每一道褶皺都藏著三界六道的秘密。
當最后一筆落下時,智永的白骨化作金粉消散,他的聲音回蕩在重歸完整的壁畫間:“記住,飛天帛畫不是裝飾,是錨定現(xiàn)世與佛國的船錨...“
回到現(xiàn)實窟中,那具白骨已化為金身塑像。我觸碰壁畫,發(fā)現(xiàn)飛天的帛帶變成真實的絲綢,輕輕一扯,竟拽出一卷唐代的《歷代名畫記》,書頁間夾著半片龜甲——上面刻著與沈家緙絲相同的符號。
沈明軒撫摸著龜甲微笑:“看來我們要去殷墟了。“
窟外忽然傳來駝鈴喧嘩,幾個外國探險家正架起梯子逼近洞窟。沈明軒吹熄宮燈,在黑暗中輕聲道:“知道斯坦因當年為何沒能發(fā)現(xiàn)此窟嗎?“
未等我回答,四壁飛天突然齊吹篳篥。月光下的鳴沙山開始移動,整座洞窟像沉入沙海的寶船,帶著所有秘密消失在敦煌的夜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