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婚期已定,李昭攜李智拜訪何進
- 大漢:隴西李氏,打造超級家族
- 龍門小蝌蚪
- 2516字
- 2025-03-18 00:02:00
“除了這些,壯大李家力量也還需要各種猛士的相助,我聽聞河東楊縣有一個青年,名為徐晃,可能是名縣吏,但頗有潛力,李峰你親自去走一趟。”
李昭話鋒一轉,對李峰吩咐說道。
李昭要開始對他所知道的漢末群英們下手了。
之前,他李昭雖然知道這些三國牛人,卻因為自己身份、地位不高,無可奈何。
但是,如今封侯拜將,盡管還不是朝堂公卿級別,卻也可以進行招攬一些出身并不太好的漢末群英了。
李峰聞言,雖然不知道徐晃,但是立即拱手道:“諾,家主放心!”
“陳留郡己吾縣有一員壯士,名為典韋,應該是游俠,李陽,你親自走一趟,對典韋,要妥善安置其家人,不要吝嗇錢財。”
“幽州涿郡涿縣,有一家姓張的屠戶豪強,有一員青年名為張飛,擅長仕女圖,頗有勇力,李偉你親自帶人走一趟,途徑常山真定時,可尋找一名為趙云的青年?!?
李昭一口氣再說了三人,分別是他記得的典韋、張飛、趙云的住處老家,這是李昭可以確定的地方。
至于其他漢末群英,李昭卻也不確定對方家在何處。
或是僅僅知道線索也不好找。
倒不是李昭不想繼續尋找哪些漢末群英,而是漢末還是處于古代,山高路遠。
就算是放在后世,去隔壁省找一個人,僅是只知道姓名,那都是大海撈針。
在漢末,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怕是都不一定能夠找到。
當然,若是后面能遇上,李昭肯定要去招攬一番,畢竟,若是能力或是潛力達到超一流級別,是能夠給他李昭貢獻一個抽取獎勵的機會,李昭自然不會放過。
“諾!”李陽、李偉立即起身,大聲應諾。
接下來,李昭又與眾人詳細交代一下細節。
李峰、李陽、李偉、淳于瓊等人這才紛紛散去了。
接下來。
一連幾天時間過去。
李昭先是指點了李明一番明朝瓷器樣式,把自己對明朝瓷器淺薄了解都告訴了對方。
景德鎮瓷器大師的技能立即發揮作用,李明只感覺各種瓷器的感悟頻出。
李昭便不管李明了,只是讓李明盡快給自己成品。
除了忙這個外,李昭便是開始走馬上任羽林軍中郎將了,羽林軍中郎將統領宮內所有羽林郎,不過也是比較清閑。
并且他還要忙碌與萬年公主劉慕的成婚之事。
因為劉慕的身份是大漢公主,就算是劉宏賜婚了,他想要迎娶回李家,也是要大費一陣周章,需要不少的時間。
大漢時期婚姻需經過“六禮”,既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六步過程,且每個環節都可能需要一定時間來準備和安排。比如納采要準備大雁等禮物并前往女方家提親,納吉要進行占卜,納征要準備聘禮,請期要確定婚期等,整個過程可能會花費數月甚至更長時間。
皇后與劉宏是如何和解的,李昭并不清楚。但是,公主的婚嫁,皇后是滿臉笑容的出面了,那笑意盈盈的模樣,李昭真看不出賜婚那天皇后臉上出現過那么難看表情。
宗正府的人員也是忙前忙后,李昭便感覺自己猶如提線木偶。
最終婚期的時間定在了光和五年的臘月廿六,也就是四個多月后。
“什么?何中郎,您被提拔為九卿光祿勛了?”
何府,客廳內,李昭剛帶著十五歲的李智前來拜訪何進,便聽到了何進晉升九卿之一的光祿勛的消息了,這讓李昭顯得有些驚訝與震驚。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光祿勛,屬于九卿之一,并且,地位僅次于太常,在九卿之中位列第二,位高權重。
秦漢光祿勛是負責守衛宮殿門戶的宿衛之臣,后逐漸演變為總領宮內事務。
秦名為郎中令,大漢時期改名為光祿勛,屬官有大夫、郎、謁者、期門、羽林等。
也就是說何進一躍,位列九卿,主管宮內所有事物,這又成為了他李昭的頂頭上司了。
僅僅只是瞬間,李昭就明白了為何昨天在宗正府,他見到皇后忙前忙后時為何那么開心了。
合著劉宏給了何進好處了。
何進提拔光祿勛,晉為天子近臣,如此,皇后當然滿意了。
果然,跟著何家還是有前途的,這不,何進一躍又成為他的上司了。
“哈哈,子明,陛下還沒有下來圣旨呢,還不作數,這其實還有你打了那一場勝仗的功勞,進還要感謝你呢?!?
大廳內,何進笑呵呵說道,臉上卻是掛滿了春風得意。
“末將拜見光祿勛!”李昭卻是立即起身,一副正正經經模樣對何進拱手道。
一旁的李智亦是站起來隨李昭對何進行禮。
“子明,你看你這就見外了,待你娶了萬年公主,我們都是一家人了,快入座!”何進頗為滿意李昭態度,笑著說道。
這時,何進才看向李昭身邊十五歲年輕的李智,道:
“子明,這位是?”
李昭倒也不遲疑,立即對何進介紹道:
“實不相瞞光祿勛,這位是昭之堂弟李智,可謂自幼聰慧,遍讀詩書,滿腹經綸。只是我李家一門皆是出入軍中,沙場建功并不適合我這堂弟!”
“之前光祿勛兼任河南尹,手下不能缺少起草文書、處理日常事務的人。因此,昭便想著把這堂弟送到光祿勛這里做個幕僚,也當是回報一下光祿勛與皇后對昭的提攜之恩了,誰知道何中郎竟然已經被提拔為光祿勛了?!?
李昭把李智夸贊了一番,并且可惜說道,仿佛把李智送到了何進這里,不是為了讓李智出仕,而是能夠幫助到何進一般。
大廳內,何進聽著李昭的話,不由愣了愣,頓了頓。
先是狐疑的看了一眼很年輕、還有稚氣的十五歲各地李智,又瞥了一眼一旁自信的李昭。
何進作為朝堂高官,有皇后背景,可謂是并不缺人手,每天都有人才前來投奔。
而這些人才,還多是二三十多歲,有才能之人,有名氣之人。
但是,何進卻并沒有大肆的招募幕僚。
一方面,之前他的地位沒到,沒有必要。
另外一方面,還是因為幕僚很重要。
在大漢,幕僚通常是通過選拔或推薦的方式產生的。直接參與官員的政務處理,他們能夠負責起草文書、處理日常事務、協助官員決策等。
幕僚的對官員的政務活動具有重要影響,甚至可能決定官員的政治前途。
現在李昭送來一個小青年給他當幕僚,說很厲害,算是報恩的?
若非何進對李昭性格也有一定了解,何進便要當場說李昭兩句。
何進對李昭狐疑問道:“子明,你這堂弟,能成為幕僚?你確定?”
李昭聞言,卻是笑道:
“光祿勛,閑著也是沒事,不若你考考我這堂弟,四書五經,或是其他皆可,若是不行,昭直接帶回去!”
何進聽著李昭這話,頓時皺眉,不過看著李昭如此篤定,何進也來了興趣。他對李昭的了解,知道李昭并不是一個喜歡信口雌黃之人,難道這個李智真有才能?
何進微微沉吟說道:“既然子明如此推薦,那進便試試,四書五經便算了,我自己都不太清楚。不過,接下來,進要擔任九卿光祿勛之位,還是有些無從下手,李智是吧?你說說,我該如何下手?”
大廳內,隨著何進考較的聲音落下,李昭目光也看向自己這堂弟李智。
他也想看看獲得了李善長英魂的李智如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