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張進從機關單位辭職后,他利用互聯網信息和自己以前在工作中搭建的人脈資源,一直積極尋找新的工作。盡管在求職過程中遭受各種質疑與非難,他仍自信如初。年到中年的他深深的感覺到,自己的精力已大不如從前,自己除了有一些工作經歷,其他情況和年輕人相比,真是大相徑庭。
記得有一次,張進看見網上的招工信息,內容為“某外貿公司招聘辦公文員”。他滿懷憧憬的報名并前往面試地點。結果發現,現場應聘者皆為應屆畢業生,有的還是海歸或者知名大學的研究生。他看到該場景后,自信心頓時減少了一半...。盡管目前世界某超級大國推行的關稅政策導致外貿出口生意極為難做,發展中國家出口逐年萎縮,很多高質量的出口產品不得不“出口轉內銷”。在此勢頭之下,企業為了生存,仍要“硬著頭皮撐下去”。看到這里,張進嘆了口氣便離開了招聘現場。
張進的同學介紹了自己朋友的單位,一個較為穩定但需要工作八小時以上的某知名工廠。張進幻想憑著自己的工作經驗,應該可以去該工廠的行政管理部門就職。但是事實證明,該工廠就職于行政管理部門各個崗位的人員大部分為“皇親國戚”。即所謂的“關系戶”。少數崗位給了幾位“貌美”的廠花。張進憑著同學的關系,最多僅可以在工廠的生產流水線工作。工廠的生產流水線工作很簡單,只要是身體健康的成年人均能勝任,在進行短期的“培訓”,就立即能走上工作崗位。并且工資數微薄。工廠開出的福利是:“五險一金,中午包餐,福利從優”。張進仔細觀察過,所謂的“五險一金”就是按照該市最低標準進行配備,所謂獎金是按照工作年限來領取,還時常拖欠。“中午包餐”的伙食極其簡單,雖然米飯免費吃,但基本無肉食供應,蔬菜不新鮮。“福利從優”僅為“兜底條款”,也就是吸引務工者“眼球”并且敷衍上面檢查的字樣。生產流水線工作環境不佳,工人們不僅要忍受嘈雜的機器轟鳴聲,也要忍受管工的苛刻的管理。加班是常態,扣錢是手段。工人宿舍的生活環境讓張進瞠目結舌。12個人住進一個擁擠的宿舍,宿舍里彌漫著汗臭、煙熏等各種混合“香氣”。當時帶領張進參觀的工人讓自己深深感慨。當時該工人自詡稱,自己曾是一位民營企業家,因為三年疫情災害,原先經營的企業倒閉了,負債500萬元,面對銀行的催收、家人的辱罵、朋友的背叛...毅然進廠打工。講到這里該工人顯得非常自信,他覺得自己現在“吃喝不愁”,并且每天有200元左右的穩定收入,自己“擼起袖子加油干”一定可以走出債務的困擾。當時看到這里,張進一邊跟那位工人師傅告別,一邊離開了某知名工廠。自己無債務傍身,已經是相當幸運的事情了。或許入廠打工這條路不適合自己,還是繼續尋找別的工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