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公子此行多多保重啊。”縣尉對著時風的背影喊道。
“合著我這是殺青了……這憊懶的作者從第二章到現在也沒有給我起個名字。”
……
暮春時節,櫟陽縣城外官道旁的老柳樹下,晃悠悠飄來一截青竹色衣角。
只見時風背著足有半人高的藤編書箱,活像只馱著龜殼的瘦螳螂。
箱中《四書章句》《春秋繁露》摞得整整齊齊,最頂上還壓著本翻毛邊的《母豬產后護理》——儒修的氣質是有的,但是儒家的行頭時風卻沒有,這些還是櫟陽縣縣尉之前求學的行囊和書籍。
“這位郎君,要搭車不?“茶攤老板娘揮著汗巾招呼。那青衫背影猛地一顫,書箱上掛著的竹筒水壺叮當亂響。
“早知道找縣尉要點銀子,現在真的是和這水壺一樣——窮的叮當亂響。”默默的心里編排完,又開始行走,好在現在作為五品的新儒修,還可以用來更好的趕路,心里這般想著,默默的運用著神通,從茶攤老板娘身邊消失。
“哎吆,我…我該說啥呢”
老板娘驚的半天說不出話來,這郎君可是入了品的大人!
……
“學生拜見老師。”一位年輕人對著頭戴高山冠(高級文官禮冠),身著黑色深衣曲裾袍服,腰佩玉組綬帶身形挺拔,面容剛毅,目光深邃冷峻的中年人行禮。
此人正是右丞相馮去疾!
“怎么了?”馮去疾問道。
“我曾經有個學生,在櫟陽縣做縣尉,昨日來信舉薦了一位儒修。”
“哦?儒了品的儒修?還是沒有師承的儒修?”馮去疾似乎多了幾分興趣。
“是的,老師。”
“公子扶蘇不是在廣招門客嗎?如此身世清白的人,肯定是要留給公子扶蘇的。”
“你看著安排就是。”
“好的老師。”
……
數日時間,扶蘇公子廣發招賢令的消息已傳遍關中,招賢令還在大秦之地流傳。
此刻他的別院中,青石階上露水未晞,晨光穿透云母屏風,在廳堂地上灑下細碎的金斑。
公子端坐主位,玄色深衣的領緣繡著銀線夔紋。
他手中竹簡尚未放下,目光卻已望向廊下魚貫而入的眾人。
兩旁的黑龍衛護衛在左右。
“此等場面當真是難得一見。”
“瞧你那文縐縐的樣子,公子的門客怎么能是你這種手無縛雞之力的沒入品書生。”虬髯大漢身背九環刀,一臉的不屑。
侍從燃起獸紋青銅爐,一縷沉水香混著新煮黍米粥的溫熱氣息,在晨風中裊裊散開。
“諸位遠道而來,公子略備薄粥,請諸位……”太監的聲音傳下來,不少沒有入品的普通人朝著粥鋪走去。
“稷下學宮凋敝多年,未想今日得見百家遺風。“扶蘇的聲音清越如叩玉磬。
階下立時有人出列,是個葛衣芒鞋的瘦削儒生,肩頭還沾著函谷關外的黃沙。
“潁川陳平,通《詩》《書》而昧刑名,愿為公子誦《七月》之章。“那人長揖及地,袖中忽有竹片輕響。
扶蘇眼角微動——那分明是半卷《韓非子》,書頁邊角卻密密麻麻綴滿批注。
右側傳來金鐵相擊之聲。虬髯大漢解下背后九環刀,刀刃尚帶著隴西風沙磨出的細痕。
“某家自狄道來,斬過匈奴左賢王帳下十六騎。“他說著突然橫刀向前,驚得黑龍衛按劍欲起。
卻見刀光倏忽回轉,竟在掌心旋出個雪亮圓弧,“但某更擅訓鷹隼、識星象,能在漠北流沙中尋得水源。“
“哈哈哈,好好好。將來不失為一員猛將!”
扶蘇撫掌而笑,目光掠過人群,忽然定在角落的白衣士子身上。
那人正用指尖蘸著茶水,在案幾上勾畫山川形勢。“足下所繪,可是河套之地?“
“公子明鑒。“士子振衣而起,袖間隱約可見墨色輿圖,“秦趙長城在此交錯,陰山南麓水草豐美。若效法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募牧民為兵,屯田養馬...“他的聲音陡然壓低,指尖重重點在黃河北折處,“則匈奴不敢南下牧馬。”
“得諸公,我大秦何愁不興!”
自從招賢令發布數日,前幾日可沒有今日出現如此盛況,若是天下英雄盡歸大秦,大秦豈止萬年!
“崢嶸歲月獨撐天,才華橫溢無人識。”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
眾人齊齊望了過去,只瞧見一青年背書箱而行,周身文氣纏繞,儒雅的氣質伴隨周身。
公子扶蘇眼前一亮,如此年輕的儒修,看周身的氣勢,明顯達到了中品,此子乃大才!
“咚咚!”文心跳動,得文曲星祝福,當真是百年難得一見。
“櫟陽縣時風,見過公子。”
“先生大才,天下豈能沒有識才之人。”公子扶蘇從主座上下來,朝著時風的方向走來。
“扶蘇愿做先生的伯樂。”
時風朝著扶蘇微微行禮,心里暗想“這可是老祖宗呀!要是有手機,一定要拍照發個圈。”
“今日承蒙公子招賢納士,學生時風也來湊一下這個熱鬧。”
“今有定國二十四策,送于公子!望我大秦萬年,萬萬年!”
“二十四策在于何處?莫不是在先生的藤箱當中。”
說著就要接過時風背上的藤箱。
“公子且慢,這二十四策皆在學生心中,有此二十四策,我大秦將屹立萬萬年。”
“某看不慣你這廝這般說話吞吞吐吐,說一半留一半的這般模樣,你不妨說出來,讓我等瞧瞧,你有何大才?”虬髯大漢說道。
作為武夫本來就對這群儒家的人沒有多少好感,聽到時風說自己才華橫溢無人識,自己就更氣了!
扶蘇默默的看了一眼時風,似乎也在等待時風的表現,看看眼前之人到底是有真才實學還是紙上談兵之徒。
“好!”
“今日,我就讓爾等聽聽,我大秦未一統之前,采用的是軍功制,如今天下安定,自當一改舊制!”
“第一點,土地改革,收歸國有。”
“第二點,按人口劃分土地。”
“第三點,辦國學,開設科考,凡諸子百家利民者,皆能設科考,讓我大秦子民,人人如龍!”
“第四點,開通貿易,促進官稅。”
……
“陛下,這就是今日招賢發生的所有事。”黑冰臺的人低著頭把今日發生的事,事無巨細說給始皇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