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東昆侖山,三教論道
- 封神:截教老好人
- 真不二散人
- 2045字
- 2025-02-24 12:09:48
西王母又讓青鳥仙子從后面捧來了一個玉匣,遞到了李平的面前。
“這玉匣當中藏有三百六十五道仙方,囊括了延年益壽、長春不老、增補氣力、除邪驅鬼、驅除疫病等,又共計三十六門,這些仙方傳授給你,除此之外,還附帶了一副種芝圖,乃是種植天下靈草之道,好好研讀,本座十分看好你。”
李平聽到之后心中一喜,煉藥之法與治丹之法其實是修道人修煉外服的法門,只不過后來由于巫妖大劫之后,許多先天所生長出來的奇珍異草大多滅絕,剩下來的都只是些尋常的藥草。
反倒是如同朱砂水銀鉛汞這些東西,因為質地堅硬,不像草藥那般脆弱,最后留于世間,促成了外丹之道,特別是漢代以后,仙方之法幾乎已經消失蹤跡,完全被服用外丹所代替。
如今西王母傳授給了自己三百六十五個仙方,可謂十分珍貴,趁著現如今巫妖大劫還沒有發生,洪荒大地上四處長滿了奇珍異草,自己盡可能的收集,日后或許還有大用。
“多謝娘娘厚愛!”
西王母笑道:“不過就是一些仙方罷了,倒還不值一提。”
隨后,李平也不在西昆侖久留,向西王母告辭離去。
等他走后,青鳥十分不解的向西王母詢問道:“娘娘!那李萍不過是區區一介天仙,這些仙方可都是娘娘在紫霄宮聽道之時所得心傳,何故如此輕易就傳授給他?”
西王母笑道:“你的修為太低,還未能知其所以然。早在他進門之時,我便運用先天神算推演,發現此人雖說修為并不算高,可是卻別有生機變化,日后必成一番功果,這些仙方只不過是九牛一毛,況且他指點我大道。”
“使得我能夠補全陰陽之道,我已然是欠下他一個大的因果,哪怕是這些仙方也難以補償,而且若真能成功的話,就連東王公也同樣欠下他一道因果……”
西王母想到此處,又立馬對青鳥說道:“你現在拿著我的符節,前往東海方諸山親自將她交給東王公!”
王母伸手一指,頓時一道玉牌當中出現了無數個金光小字。
“遵法旨!”
青鳥立馬拿著玉牌,飛出西昆侖,趕赴東海。
西王母則是喃喃道:“希望此法可行,能夠補全我二人的陰陽之道……”
隨即,他又閉目推演那一股玄之又玄的太素玄陰之氣。
……
李平則是離開了西昆侖。
他背后突然響起一道熟悉的聲音。
“李師弟!你怎么也在昆侖山?”
李平轉身,發現正是瓊霄仙子。
對方還是如同初見之時那般溫婉動人。
“瓊霄師姐!”
瓊霄上下打量一番,驚喜地說道:“沒想到你竟然突破到了天仙?”
隨后又看向了他身邊的一鳥一獅,說道:“這兩位道友是?”
李平說道:“他們是我新收的門人!”
“李師弟你還真叫我刮目相看,不但突破了天仙,而且還收了兩個金仙境界的門人弟子!”
“三教當中,除了你之外,我從沒聽說過天仙收金仙做弟子的。”
李平聞言,哈哈一笑說道:“這全是仗著師父威名,他們向往截教圣法,這才愿意拜我為師。”
“對了,師姐又為什么會來昆侖山?”
“當然是參加三教論道!”
“三教論道?”
李平聽到這個詞后,顯得有一些疑惑。
瓊霄笑著解釋道:“三教論道那是當初三位師尊定下的,就是能夠讓三教弟子互通有無,一同參詳大道,從前師弟還沒有晉升天仙,自然是無緣,如今師弟已然是天仙修士,正好同我們一道前往。”
“論道大會幾位師尊都會前來?”
瓊霄笑道:“這是當然!又因當初三位師尊都是在昆侖山修煉,所以論道在昆侖舉辦,由三位師尊親自指點,三教內外門弟子共同參加。”
“師弟,可要隨我一道前往?”
李平道:“如此盛會,我自然是不容錯過。”
東昆侖。
與西王母的西昆侖仿佛是兩個天地。
東昆侖山上,氣象萬千,瑤草奇花數不勝數,山中也十分清靜,幾乎沒有一點的吵鬧,十分符合元始天尊的性格。
三清當中,太上老子遵循自然之道,元始天尊則是遵循天道,上清通天乃是截取生機。
三家教義不同,可歸根到底,都是出于同源法脈。
猶如是陰陽太極,既是相生相克,同樣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這才有了三教法會,能夠讓三教弟子各取所長。
昆侖山頂一座,宮殿映入眼簾,四周隱隱散發著霞光,外層還有陣陣的白云瑞氣,正中間又有玉虛宮三個大字。
不過瓊霄并沒有將他帶到玉虛宮當中,反而是來到了截教弟子所休息的另一所宮殿。
大門緩緩打開,李平才剛剛踏入,就感受到許多目光向他們兩人的方向匯聚而來,這些目光當中有強有弱。
瓊霄朝眾人介紹道:“這位是我截教外門弟子李師弟!”
李平能夠感受到這些人所修煉的都是上清仙法,心中已經有所了然,對著眾人拱手行禮道:“見過諸位師兄同門!”
眾人反應各不相同,有些人只是看了他一眼,繼續閉目打坐,有些人則是笑著點了點頭,有些人則是還了一禮。
他們當中修為也各不相同,修為低者與李平同樣都是天仙境修士,而修為最高超的人莫過于上方打坐的一個道人。
這道人身上穿著一件金色的道袍,身材頗為富態,面容和藹可親,對李平笑道:“原來是李師弟!我記得不久前你才剛剛到我宮中換取仙箓,沒想到短短兩百年間,竟然又已突破到了天仙。”
李平也認得此人正是截教的大弟子多寶道人,于是回答道:“我資質愚鈍,比不得幾位師兄師姐,只希望能夠勤能補拙,不辱沒了我們上清的門楣。”
多寶道人笑著回答道:“師弟有這樣的覺悟,日后進步的空間還很大呀!”
多寶道人寬慰了幾句之后,便不再多言繼續閉目打坐。
李平也選了一個不起眼的位置坐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