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冬儲危機
- 四合院:青年傻柱的飛揚人生
- 早上好小祈
- 2009字
- 2025-02-25 23:49:13
已經入冬,鋼鐵廠后廚這邊實行的是冬令時。
后廚這邊實行的是三班倒政策,除了要做飯以外,夜里面炊事員還需要守夜,值守消毒間,包括防鼠巡邏。
早班是早上的4:30-下午13:00。
中班是下午13:00-晚上20:00。
夜班則是20:00-4:30。
何雨柱一個新來的三級炊事員,從早班做起,也好慢慢熟悉后廚這邊的情況。
崔大海把何雨柱的上班事項定下來后,便跟著大伙兒一塊,打了飯菜,坐下來吃飯。
“今兒早上李科長那邊已經下達任務,咱們廠今年過冬的糧食儲備已經齊活了,接下來就需要我們大伙兒處理食材,配給好食堂的供應量了。”
一邊吃著飯,崔大海一邊透露了一些消息。
“崔主任,不會吧,倉儲科那邊上回跟我們對接的時候,那物資……”
有老炊事員一下子就急了。
此話一出,剛剛跟著崔大海一塊兒進來的幾位炊事員,此時神情也都有些不好看。
他們何嘗不知道這個情況?
往常每年鋼鐵廠冬季儲備糧食,雖說有些數量是不夠的,但差的倒也沒那么離譜,大家都知道日子困難,所以勒一勒褲腰帶,還是能渡過去的。
可今年倉儲科那邊與他們三食堂對接的儲備物資,缺的那可不是一星半點!
過冬主要的儲備糧食還是玉米面、高粱面和機米。
別的食堂他們管不著,三食堂這邊,職工家屬將近兩千人的規模,往常配備的標準是玉米面34000斤,高粱面12000斤,機米6000斤。
副食方面也定有標準。
冬儲白菜,80000斤,蘇俄凍土豆35000斤,鹽漬蘿卜15000斤。
可今年就后勤部那邊對接的資源來看,分給三食堂這邊的玉米面不足25000斤,高粱面不足8000斤,機米更是連3000斤都不到。
冬儲白菜65000斤,蘇俄凍土豆25000斤,鹽漬蘿卜13000斤。
這都還沒算燃料方面的煤塊和柴火。
何雨柱因為剛來,并不知道這些標準,而這些老炊事員在聽了主任說這么一個消息后,臉色都有些難看了。
一方面他們也知道,廠里如果不是實在困難的話,也不至于把后勤物資減少到這個份上。
可另一方面,這些物資缺口,那都是實打實的糧食啊。
勒緊褲腰帶,可以少吃一口兩口,但這不解渴啊,總不至于成天見宿的不吃不喝吧!
今年才剛入冬,想要渡過去,至少還有四個月的時間。
而眼下他們三食堂這邊的糧食儲備,能撐過三個月就已經是極限了。
剩下的一個月怎么辦?喝西北風?
“崔主任,要不你再去找李科長說說?”
有炊事員道。
這缺口實在太大了,他們這些炊事員也沒辦法啊。
“要有用我能不說么?李科長那邊這次要統籌三個大食堂的物資,他自己都還焦頭爛額呢!”
崔大海搖搖頭,李科長要有辦法的話他早找過去了。
今兒上午的會上,李科長那邊可是下了死命令的。這回,只能他們三食堂這邊自己個兒想主意了。
“劉師傅呢,還有汪師傅,讓他們聯系一下路子也好啊。”又有人道。
劉豐收和汪愛國,三食堂的采買員,以往后勤部那邊一些糧食儲備有缺口的話,采買員在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聽了這話,崔大海搖搖頭。
“兩個師傅上午通知完就讓他們出去想轍了,不過就這次的缺口來看,他們也補不上這么大的缺口。”
雖說劉豐收和汪愛國有些自己的路子,但那也不可能大規模的弄到這么多糧食,關鍵問題還是解決不了!
幾番言語,后廚這邊的炊事員也都有些沉悶。畢竟,他們也只是做飯的師傅,物資糧食這一塊兒,他們又能想什么轍呢?
現在只能是在平時的餐量上打主意了。
減少供應,實在不行……
都是老炊事員了,大伙兒心里對于如何節省糧食,或者摻一些東西進去,還是有點數的。
盡管這么做有些不好,但總比餓肚子強吧?真到了那個時候,大家伙兒也只能這么做了。
剛入冬,儲備糧就出了這么個事兒,崔大海等人也沒多少心思慢慢吃飯了,三兩口的扒完飯盒里的飯,他又帶著幾位老炊事員師傅一塊兒出去,想想有沒有什么法子。
至于說何雨柱,因為是新來的,也插不上什么話,只是在旁邊吃著飯,聽著大家的談話。
冬儲的糧食不夠?
看樣子,缺口還不少,否則,崔大海他們不至于這么著急。
有法子么?
畢竟是加入了三食堂,成為集體的一員了,何雨柱想著多少還是為集體奉獻一份力量。
當然,這也是為了自己,想要進步,光悶著頭炒菜可不行。
糧食,糧食……
自己能有法子么?
就在何雨柱思索之際,腦海忽然閃過一個人影。
大茂兄弟!
要說糧食的話,現在還沒到困難三年,也沒有背上債務,所以國內真的有那么缺糧么?也不見得!
無非是城里這邊沒人種地,大家都吃商品糧,所以供應不足的話,就會引起小范圍的缺糧。
當然,放在整個鋼鐵廠上,糧食儲備是由國家管控調配,可京城鋼鐵廠現在的規模并不大,要說重要程度,肯定是不如東北那邊幾個大廠的。
所以,調配糧食,少些份額也只能自己想辦法了。
京城這邊,城里的糧食不多,可鄉下周邊的農村,應該是不缺糧的。
三食堂那兩位采買員的路子估計也離不開鄉下。
城里的黑市有糧食交易,再加上鄉下收購一些,平日里可以填補一些空缺,可遇到這次缺口這么大,卻很難補充。
畢竟,采買員又不是只有他們兩個人,京城這么多廠,誰家還沒有個采買員了。農村那里雖然不缺糧食,但誰家也不會一股腦的往外賣,采買員硬去收,數量畢竟有限。
“大茂啊大茂,你也是有福了,這種好事兒柱哥還能想著你,你小子以后不好好感謝我,我都替你良心過不去!”很快,何雨柱心中便有了一個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