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一個中樞,兩套班子,三個階層,四方勢力
- 誰說我瀆圣?我虔誠到神跡傍身
- 腸粉貓
- 2182字
- 2025-03-17 00:02:00
騎馬馳騁在城郊,于連心中不斷反思著計劃。
昨天子夜,自己艱難抵達王都外圍后,立刻發現,王都中居然沒有阻礙法術的永久魔法結界。
說好的7環施法者和上千名超凡者盤踞的王都,居然如此不設防?
盡管這著實出乎意料,但也算得上正中下懷。
于是,于連輕易混入城中,而后很快明白為何會如此了。
整座城市,火光沖天。
王都的守衛們全城戒嚴,高頭大馬的近衛騎士和宗教騎士們,在街道上來回踱步。火把與油燈,照亮了幾乎所有街巷。
王都內的緊張局勢,一眼可見。
于連隱形潛入商鋪內,度過了頗為緊張刺激的一夜。第二天一打聽,才知道,王都的緊張度,絲毫不亞于北地。
簡單來說,因為一些自大戰前延續至今的歷史遺留問題,王國的中樞決策分為兩套班子:負責常規行政與執法的宮廷官僚,以及負責重大決策和新法立法的議事會。
議事會是以國王為中心的“共治會”,教士代表、貴族代表與各大區、行省的民意代表,按一定比例共同組成,分別享有不同程度的提案、發言和表決權。
距今約半個月前,國王意欲開展今年的第三次臨時征稅,范圍遍及全國。
作為一項重大決策,這道命令被提交到了議事會,并且不出意外的,引起了軒然大波。
盡管在紫衣主教德戈特的帶領下,教士代表們鼎力支持,但市民代表則截然相反,以堪稱史無前例的程度,進行了大串聯級別的反對。
半是受其感召,半是本就不服,以博格尼亞公爵為代表,貴族階層里作壁上觀的越來越多。
于是,議事會表決始終無法以絕對多數通過國王命令,征稅議案被成功拖入了循環辯論的加時賽中。
按原計劃,十天前的朗格爾城授狀一事,將會成為導火索,并最晚于四天前,在王國邊區上演一出殺雞儆猴的戲碼,以此強行震懾騎墻派。
但,于連的活動,不但讓這一切成了泡影,甚至一石激起千層浪,讓西部、南部平原地帶的許多城市,也萌生了武裝抗稅的大膽想法。
這,成為了平民代表們的底氣,也讓貴族們更加故作姿態。
于是,當時間不再站在國王一邊時,議事會的僵局被打破了。
國王訴諸武力了。
“……可真不是一般的瘋啊。”
“您說誰?”
“說國王和宮相。”
于連嘆了口氣,無奈的說道。
“怎么會有執政者,在自己仍舊占優時,就對反對派訴諸武力的?
“而且,‘讓邪法血飼的地龍在城區內,與起義軍進行巷戰拉鋸’,這么抽象的操作,很難想象是人類的腦子能想出來的。”
他倆是通遼仁君不成?還給首都去城市化?
國王和奧托,到底怎么想的?就這么莽一波,后續日子不過了?
他們不是要建設圣主之國么?
“……也許,國王是打算一舉清除巴士利的市民團體吧。”
萊歐娜痛苦的話語,引起了于連的警惕。
“何出此言?”
“您讓我帶您去民意代表的秘密集會地,卻不知道市民們在計劃什么?”
“略有耳聞,但了解的不真切。”
萊歐娜深深看了于連一眼,長嘆一口氣。
“簡單來說,當前王都內可以被稱為‘民意代表’的,大致有三波人:
“首當其沖的,是巴士利行會聯合會。這是一個由全王都20個細分城區的分區代表們,共同組成的,市區工商業者聯合體。
“聯合會在名義上,是王都內外,各行各業民間行會的總括性組織;但因為其以分區為單位劃分代表名額,所以實際上,基本被行商與大商賈,以及王都的地主們所把控。
“作為王都百業總行會,聯合會囊括了過半數的本地市民,會自己推舉出正式的王都民意代表和護民官。
“經由宮廷的認可,前者會在議事會中得到代表席位,后者則往往會被任命為巴士利市長。”
說到這里,萊歐娜仿佛想起了什么不好的事,眉頭緊鎖。
頓了頓,她深吸一口氣,整理好心情,繼續說道:
“其次,是由議事會中那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各地區、各城市的民意代表。
“作為一項政治傳統,議事會承擔著王室與地方領主之間溝通、銜接的職能,擁有對王室各項臨時命令的審查權。
“根據大戰時王室做出的承諾,平民們逐漸被納入到議事會之中,并有了自己的常設代表。
“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民意代表們,全職從事這一工作,參與議事會的討論與表決,積極性遠超教士與貴族們。
“因為多數時候,雙方利益直接沖突,因此民意代表們往往是議事會上的反對派,尤其是對于征稅的議案。
“隨著雙方矛盾不斷激化,代表們也形成了自己的組織、提出自己的綱領,建立起了‘派系’。
“其中最大的一派,也就是我要帶您去見的,通稱‘阿莫里沙龍’。”
“阿莫里沙龍……”于連喃喃重復道。
“名字怪怪的,對吧?畢竟,這個稱呼是來自他們的前聚集地,議事廳外的阿莫里咖啡館。”
似乎是談及到感興趣的話題了,萊歐娜的語氣明顯輕快了一些。
“最開始是幾名大戰時期淪陷區的抵抗部隊代表,在阿莫里咖啡館內敘舊,回憶過往的崢嶸歲月。
“后來,替代老代表們的新人,也延續了這個傳統,只是閑聊的內容,更多偏向當代了。
“幾年后,這個老戰士們的聚集地,以其‘平民性’和‘普適性’,吸引到了許多與他們有共鳴的代表加入,逐漸演變成一個定期召開的沙龍,甚至還有市民中的文學家、神學家或音樂家參與。
“再往后,隨著一名關鍵人物的加入,談話討論也更加偏向政治性。在幾次政治演講后,沙龍儼然成為了議事會外的第二個小議會,代表們在此地進行二場的政治辯論,沙龍逐漸開始制度化。
“最終,沙龍演變成了現在這個派系——阿莫里沙龍。”
果然,古往今來,派系的前身與組建軌跡,總是大相徑庭啊。
于連微瞇雙眼,腦中回憶起前世的歷史故事。
“那么,改變了沙龍的那位關鍵人物,就是現在的派系領袖么?”
“是的。他是沿海抵抗區的民意代表,同時也是整個阿莫里沙龍的代表,一位有著從軍經驗、思想極化的男子——佳斯特。”
萊歐娜輕聲說。